书面 | 丁春编辑 | 秦炎出品 |
“感觉就像欧洲所有的街道都在运行这些电动汽车,对吧?”
德国时间10月7日晚,蔚来在蔚来2022发布会上宣布,将进军“BBA大本营”德国等四个欧洲市场。目前,小鹏汽车、上汽名爵、比亚迪、领克等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以不同形式进入欧洲,与众多欧美品牌展开竞争。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品牌汽车的出口量逐年增加。其中,新能源汽车是自主品牌“走出去”的主要赛道。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前8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达到34万辆,同比增长97.4%。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激增,尤其是在自主品牌汽车产业“走出去”发达的欧洲市场,常常引起公众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预示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正在冲向欧美汽车强国的大本营。
于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纷纷“出海”。是开拓一片蓝海还是鼓掌?在这些“出海”战略的背后,驾驭新能源大潮的自主汽车品牌能否在海外市场获得丰厚回报?
“01”
高调“出海”后的战绩如何?
“自主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竞争,我觉得雷声大雨点小。”
谈及“出海”这个话题,曾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从事宣传工作的徐颖(化名)表示,近年来确实有不少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进入海外市场,但实际销量并不高。,一些品牌在海外的销量甚至可以用“惨淡”来形容。
中国新能源汽车看似可观的出口量2022国内车企销量排行榜,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海外独资和合资企业在中国生产,并回销到海外市场。数据显示,仅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中国将生产约16万辆纯电动汽车并销往海外。
有媒体整理中国客运协会公布的数据发现,2022年前八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总量的近一半。其次是上汽和东风易捷,占比分别约为18%和11%。
至于自主新能源汽车的“一哥”比亚迪和沃尔沃背书的吉利,分别占比约4%和3%。徐颖透露,与比亚迪、吉利相比,上汽乘用车早在2019年就开始布局海外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尤其是上汽“走出去”的主力军,是名爵车型。作为前英国跑车品牌,在欧洲市场上仍有一定知名度,为品牌成功“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至于易捷航空,它是东风、雷诺和日产的合资企业,主要出口雷诺电动车。” 徐颖解释说,以此推算,今年前八个月“出海”的全自动新能源汽车规模大概只有几万辆。
至于在“出海”宣传中更受瞩目的造车新势力,出海之路似乎并不平坦。数据显示,小鹏“出海”的前两年,在挪威仅售出1006辆。今年5月,媒体还爆料“其海外业务多位高管离职”。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欧洲国家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名中,尚无国产自主品牌。也就是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虽然“走出去”,但在欧洲消费者眼中仍属于小众品牌。
正因如此,徐颖表示,大部分已经做过研究,对欧洲车市有一定了解的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大多采用与海外“地主”合作的方式2022国内车企销量排行榜,即贸易代理出口。并销售产品,降低自建4S店的成本和能源投入,目的是降低各种风险。
同时,为了保证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后有一定的海外销量,大部分车企和海外代理商都倾向于将重点放在商业需求上——将新车“压”给出租车公司甚至汽车。分批租赁公司。
“大家的售前售后都靠海外代理,只有蔚来宣布要在海外开设直营店。” 徐颖还强调,蔚来高调“出海”到欧洲四个国家,是目前“以租代租”的主要推动。“销售”订阅模式,“估计也是从消费习惯和利润方面考虑的,但初期投入成本高,风险大。”
不难看出,在“出海”的路上,自主新能源汽车难免有些“水土不服”。既然吃力不讨好,为什么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不专注国内万亿市场,还要争相“出海”?
“02”
“冲床式出海”是另一种产品发布?
“新能源汽车出海的时候,车企可能更关心的是有没有,而不是销量和利润。”
针对当前自主新能源汽车争相“出海”的现象,在国内一家传统车企负责海外业务的艾伦将其比作海外“打卡”——遵循成熟、成熟——打造“出海”车型和路线,“出海”的目的不仅仅是卖车。
艾伦说,这里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是比亚迪、红旗等传统车企的代表,还是蔚来、小鹏等新造车厂商,几乎都是自主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首选对象。是挪威。.
这是因为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挪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更高,政策也更友好。
因此,挪威成为自主新能源汽车海外“试水”的第一站。一旦在挪威站稳脚跟,他们将在欧洲其他几个新能源汽车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四处奔波。最终目标是“BBA”大本营——德国。
“车在海外卖多还是少都无所谓,赚钱不赚钱无所谓,进入欧洲市场,尤其是德国市场,才是最关键的。” 艾伦坦言,自主新能源车企“走出去”宣传之所以高调,是因为最终目的是要做好国内市场的产品推广。
在他看来,自主品牌通过进入海外市场,特别是德国市场,可以传递信息,让国内消费者了解自己的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海外消费者和强势汽车市场的充分认可。行业。这可以增强用户在选择品牌和购买产品时的信心。
“当然,也有车企在打完欧洲市场后选择进军日本市场,但道理是一样的。和德国一样,日本也是传统汽车产业的大国,也是“天天”的故乡。车企的产品得到日本市场的认可,也能增强当地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从乘联会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在出口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国家中,泰国、印度、孟加拉等地的规模占比较大。不过,很少有车企将“出海”的消息大力宣传到上述地区,原因不明。
至于自主新能源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定价,往往远高于国内,也经常被车企作为宣传的重点。艾伦解释说,车企通过代理进入海外,除非亏本销售,否则定价肯定会高于国内市场。
“中国制造,海运出口到国外,运输费、仓储费、代理利润都是成本,卖给国外消费者的价格自然很高。天津港的进口车也很贵。是啊,车企要想降低成本,只能在海外建厂,或者在当地合资。”
他认为,国内车企“出海”的高成本、高定价是正常的市场规律,但在部分车企的宣传中,却成为宣传的“重点”,目的是强化产品晋升。
事实上,对于近年来刚刚进入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来说,获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肯定需要时间。
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明白这个道理的车企,自然把“出海”当成了提振国内用户信心的营销“手段”。然而,类似的方法也反映出一些缺乏自信。
“03”
自主品牌如何先“建立信任”?
事实上,对于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话题,业内还有另一种看法:国内市场太“滚”,车企要“走出去”拓宽市场边界并找到新的增量机会。
然而,目前的市场状况真的是这样吗?
华宝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今年9月,欧洲七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复苏,总销量19.99万辆,同比增长10.1%;与8月份相比,销量环比增长56.9%,整体渗透率为24.4%。
而同期内销的新能源汽车则更为火爆。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今年9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61.1万辆,同比增长82.9%,渗透率首次突破30%,达到高达 31.8%。
也就是说,新能源汽车在国内的单月销量已经相当于欧洲七国三个月的总销量,渗透率早已领先海外市场。
同时,我国“千人汽车保有量”数据仍明显低于欧美日韩。与海外地区相比,国内汽车消费市场(新能源汽车)潜力巨大。
巨大的国内汽车消费规模,造就了众多立足国内市场、创造全球销量记录的新能源品牌和车型。可惜的是,为了巩固用户的消费体验而应该鼓励的自主品牌的销售记录,对于一些车企来说,只是成为了营销噱头。
“中国正坐拥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红利,有些企业在国内无法涉足,出海更是雪上加霜。” 一位汽车媒体人士表示,他对独立新能源汽车企业炒作“走出去”战略感到非常反感。它可以提振消费者信心,但本质上是企业缺乏自信的表现。
事实上,包括BBA在内,欧洲传统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表现并不理想。曾经“称霸”国内燃油车市场的日系品牌,在新能源化进程中也显得非常落伍。
另一方面,很多自主汽车品牌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武侠阿蒙了。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国产自主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实力已经足以与海外车企抗衡,甚至实现了换道超车。
难怪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国内万亿级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自主品牌要做的不仅仅是在营销噱头上下功夫。无论是产品体验还是售后服务,都应该是完美的。
但据《中国经济网》报道,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自主品牌的售后服务体系正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一方面是出海争夺BBA的宣传,另一方面国内服务跟不上,消费者抱怨不断,这种做法简直是本末倒置。” 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信心满满,车企自身首先要“建立信任”。
【结束语】
真正的自信其实并不需要压倒性地宣传它在海外市场的表现,用所谓的数据来“证明”什么。只有“立足根本”,才有机会“放眼全球”。
旁观辣评深度解析
真诚推荐您的关注
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