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林出版社:
2022年,各行各业既有挑战,也有机遇。
有这样一群人迎难而上,在行业周期或行业竞争中展现创业精神,带领公司攀登高峰。
悲观者是对的,乐观者向前走。中国经济需要更多的乐观主义者和更多的企业家精神。
10月2日至8日,德林俱乐部将连续推出7位企业家点评,鼓励和鼓励企业家精神,为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孙子兵法》记载上军攻,二攻。许多商业大佬都想“不血腥”地超越对手。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各大车企频频夸夸其谈。
比如造车新势力。蔚来的目标是把“BBA”(奔驰、宝马、奥迪)市场格局变成“NBA”,N就是蔚来。何小鹏曾表示,未来几年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可以做到世界第一。理想L9发布时,李想表示,即使与天玺相比,我们也不怕。
FLAG 必须有,以防它被实现。FLAG一出,引发一波热议,给了资本市场信心,消费者更放心了,自己的员工也放心了。至于结果,就看时间了。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创始人兼董事长王传福是实现FLAG的人之一。早在2007年,王传福就确立了世界第一FLAG。王传福表示,2020年将是电动汽车的世界。2015年比亚迪产销量将位居中国第一,2025年将位居世界第一。
从2022年车市的表现来看,王传福并没有吹牛。比亚迪前8个月累计销量98.3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7.88万辆。全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总销量有望突破154万辆,超过特斯拉。
比亚迪现在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代表企业。很少有人知道比亚迪没有造车。1995年,比亚迪在深圳创业。当时只有20人。它是第一个制造手机和电池的公司。2003年开始生产跨界汽车。
20多年来,王传福的三个创业方向选择一直受到质疑,但最终却变成了神仙操作。1993年,王传福在北京一家国有研究院工作。他为什么要放弃很多人梦寐以求的钢铁工作?
王传福说,因为离产业很远,研究已经支撑不了我的梦想,我希望有更广阔的平台,所以我出海创立了比亚迪。
除了梦想,王传福这一代企业家也有使命。他曾经说过,闲着是他们这一代人最大的痛苦。“我们的民族不傻也不懒,只要给机会,我们就应该更强大。”
比亚迪这个名字的由来已经被很多人猜测过了,现在车尾是“Build Your”。成立之初,王传福并没有多想,只是为了方便注册:“比亚迪的比较奇特,比较容易通过。” 他还说,“那个时候创业很艰难,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下来。”
在电池领域,比亚迪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2002年,比亚迪在香港上市,融资20亿,在当时是一笔巨款。王传福认为,电池行业很容易达到天花板,所以他决定在半导体和汽车之间做出选择,最终选择了汽车,并在国内早日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2003年,王传福收购秦川汽车。有投资者打电话质疑王传福是否成为“疯子”,一家美国基金公司甚至威胁王传福,称如果坚持造车,将大量抛售比亚迪股份。
王传福坚定地告诉投资人:“我一辈子都在做车!” 王传福看得更远,认为传统汽车市场过于成熟,行业还是很好的2022年新车上市轿车,但考虑到环保、石油安全、全球气候变化,新能源汽车前景广阔。
当比亚迪转向新能源汽车时,内部高管质疑时机是否成熟,比亚迪销量和业绩下滑。现在看来,王传福眼光超前,比亚迪已经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老大哥车企了。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达到24.7%,比2021年提升7.5个百分点以上,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遥遥领先。
详细来看,比亚迪前8个月销售98.38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97.88万辆,同比增长267.31% . 在8月底的电话会议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还透露,比亚迪在手订单量为70万辆,新车交付周期为4-5个月。
70万辆按5个月交货计算,每月14万辆。从8月底到12月底,如果以4个月计算2022年新车上市轿车,比亚迪可以交付约56万辆汽车。粗略计算,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和总销量有可能超过154万辆(燃油车自3月起停产)。
从全球市场来看,比亚迪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特斯拉。2021年,特斯拉将在全球销售93.60,000辆汽车。同期,比亚迪的销量为73万辆。2022年双方的全球排名会发生变化吗?
根据特斯拉公告,一季度交付31万辆,二季度交付25.47万辆,上半年交付56.47万辆。上半年,比亚迪销售64.64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64.14万辆。相比之下,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在销量上具有优势。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重点是比亚迪能否成为全球销量第一,并稳住这一位置。
比亚迪不仅自己造车,还与奔驰、丰田、特斯拉等大牌车企合作。有汽车领域媒体人士评价,部分合作车型的电池和电机均来自比亚迪。
1860年,法国工人鲁诺德发明了内燃机。1879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对内燃机进行了改进,并于1885年研制出第一辆以此发动机为动力的三轮汽车。至此,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出现了。
长期以来,海外德系、日系、美系车在发动机、底盘、变速箱三大核心部件上占据技术和市场优势。在新能源大潮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是关键一环。这一次,我们实现了弯道超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不仅建立了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而且在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领域:电池、电机、电控,已基本实现国产化,部分核心技术甚至超过了海外巨头。
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在磷酸铁锂续航里程与三元锂电池相同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动力电池的安全性。在针刺测试中,刀片电池被刺穿后没有明火和烟雾,电池表面温度仅为30-60℃左右。刀片电池已成为比亚迪汽车的重要卖点之一。
比亚迪的崛起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缩影。除了以王传福为首的扎根汽车领域20余年的比亚迪,以“魏小利”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也在快速发展,抢占高端领域的市场。
此外,互联网巨头也在造车,或与车企合作造车。中国车企通过将互联网思维注入汽车,引入智能汽车绕过传统汽车,实现了维度升级。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这几年,民族车企一枝独秀。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产业的重心将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