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促进情感交流,碰撞激发创意火花,灵感应运而生。在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上,与会设计师共同探讨国际设计趋势,“突破界限,让设计更感性”成为他们的共同感受。
“他没有直接谈论产品的具体设计未来牌汽车造型图片大全,而是非常详细地描述了他们团队对设计的理解,以及他们对人类未来生活丰富细腻的想象,表现出非常温暖的设计感受。” 北京设计学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平点评。
北京设计学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平
日前,以“产业煽动”为主题的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在北京盛大开幕,“社会设计”的概念愈发清晰。在9月7日举办的“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上,北汽集团研究院设计中心首席设计师赵倩分享了对新时代用户、汽车和设计的理解和思考,引起引起来宾和观众的广泛共鸣。
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现场
北京设计学会会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平,北京市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北京设计学会创始人宋维祖、中车集团副总设计师、日本神户艺术科技大学设计部部长黄俊辉、国际设计联合会前主席戴维·格斯曼教授大田尚作等十余位国内外顶尖设计师等200名设计师代表、创新创意爱好者、青年精英出席论坛。
北京设计论坛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嘉宾合影
时代变迁探索未来出行
十年来,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出行方式和体验的变化。
据黄俊辉介绍,中国高铁自2007年开通运营,至今高铁里程已达2.9万公里。中国已占全球动车组总数的65%以上,累计载客量已超过90亿人次。另一个中国速度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目前车辆数量已达300万辆。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占全球销量的半壁江山。变化是不变的。“招出租车”已经变成了“低头叫出租车”。出门、扫地、骑马……改变已经悄然开始。
然而,这种转变远未结束。无论是高铁还是新能源汽车,都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出更好的出行解决方案。同时,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深化,催生了新事物极快的诞生和传播,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也在快速持续变化,给设计师带来更多挑战。
然而,信息化浪潮也带来了海量数据,让设计师有机会比以往更贴近用户需求。正如赵倩所说:“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定位用户的习惯和需求未来牌汽车造型图片大全,帮助设计更有针对性的用户体验。先探索,后探索,服务于用户的使用习惯。”
换车颠覆传统逻辑
“从黑色到白色是逻辑推理,但从黑色到绿色需要一定的创造力。所有的设计都是在我们最熟悉的物体之间寻找潜在的可能性。” 徐平听完讲话后,道天说道:“其实,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从黑到白’的传统逻辑。”
赵倩认为,汽车正在经历一个从功能到智能化的历史性变革,正在经历一个从硬件到软硬件结合的时代。如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智能可靠的伙伴”。如果手机丢了,人们会更加担心支付信息和隐私的丢失,以及重要的文件、照片等,最终可能会想到手机本身的经济价值。. 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伙伴之一,它有生命,有情感。
今天,手机可能是汽车的明天。随着5G时代的到来,汽车将能够比手机更好地感知环境和场景,给出更智能的反馈,从“车载”进化为“陪伴”。
设计变革创造美好生活
汽车产品属性的变化肯定会体现在设计上。赵倩说:“的设计将呈现一种未来感和科技感,更好地将体验设计和造型设计结合起来。”
在他看来,汽车设计正在从“设计”走向“设计”。过去,小设计是以保证美观和造型为前提,以造车和卖车为首要目标,很难完全触及用户的真实痛点。专注于在购车、用车体验三维交织的“大网络”中寻找并综合平衡解决相关影响的质量过程点、品牌价值点、产品成本点等。
“团队会以更有目的性和立体的视角看待每一个“链接点”,包括人、人与车、车与车的链接。设计,更科学地对待设计过程。理性和感性的元素,结合极致的体验设计,为用户提供卓越的高端产品。” 赵谦说道。
北汽集团研究院造型中心总设计师赵倩
创意美化生活,设计改变世界。大师云集的“2019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设计论坛”将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推动设计、产业与经济的融合,为人们呈现一场精彩的思维盛宴。不仅展示了汽车行业设计的优势和成果,也丰富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题和内涵。它将以“无界美学”推动多个行业的联合升级,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出行和价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