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激光雷达上车浪潮下,做逐浪人还是造浪者?-超级汽车网

   日期:2022-04-21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367    

在自动驾驶技术路线上,中国车企集体站在了纯视觉派特斯拉的对立面,开始量产带激光雷达的自动驾驶感知融合方案。比如长城WEY全新旗舰SUV 摩卡就搭载了Ibeo提供的激光雷达,蔚来ET7选择了Innovusion,小鹏也与Livox达成合作。

“中国是这一次激光雷达上车的主战场。”Innovusion CEO及联合创始人鲍君威说道。那么,激光雷达“上车元年”何时能来,哪条技术路径是最优解,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华为、大疆等巨头的加入对行业格局有何影响?近日,多家激光雷达厂商就《激光雷达的进展与最新机会》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短则明年,长则2025年,激光雷达上车可期

“法雷奥的激光雷达早在2017年就已经在奥迪车型上量产了,从车规的角度来讲其实已经‘上车’,但如果拿激光雷达是否有用,是否有足够多的车厂用激光雷达来定义‘元年’的话,我认为其元年应该是在2022年。”鲍君威指出,“我们清楚地看到,明年大约有5-10款车型会上激光雷达。”其中,沃尔沃就宣布将在2022年投入量产的全新车型中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感知技术。

激光雷达上车浪潮下,做逐浪人还是造浪者?

图片来源:Luminar

对于2022年这个元年节点,速腾聚创联合创始人兼执行总裁邱纯潮、亮道智能CEO剧学铭等也均表示赞同。其中,邱纯潮认为,自动驾驶元年和激光雷达元年是捆绑在一起的,仅速腾聚创来看2021年就有三个项目要正式SOP明年9月份也有几款车要实现前装量产装车。

而上车之后,功能是否成熟,其实也是目前激光雷达厂商最为揪心的问题。“在数量上明年肯定是一个大的跨越,但这个事儿不太重要。我们是一个供应商,更关心的是产品给主机厂、终端用户创造了多少价值。最终回归到的是一个体验问题,也就是值不值,消费者会不会为此买单?我对这个答案是比较犹豫的。我觉得只有有了真实体验,才会真的上量,之后再讨论是不是元年可能会更有价值。”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直言道。

激光雷达虽然上车可期,根本上也还是跟着国家政策走的。国家从去年开始大力推动新基建,中国版自动驾驶路线也开始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时间表。

据2020年底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来看,到2025年,部分自动驾驶和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渗透率要达到50%,2030年超过70%;C-V2X 终端新车装配率2025年达50%,2030年基本普及;高度自动驾驶汽车2025年先在特定场景和限定区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然后逐步扩大运行范围。

激光雷达上车浪潮下,做逐浪人还是造浪者?

在政策的加持下,万集科技董事长翟军认为,激光雷达技术也应该随着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的落地在2024年,2025年间走向成熟。

多种路径将长期共存,暂无最优解

在激光雷达技术路径上,可分为机械式激光雷达、半固态式激光雷达、固态式激光雷达几种,其中固态式、半固态式激光雷达在成本、可靠性、体积和量产可行性等方面相较机械式激光雷达都更具优势,以至于目前市场明显对这两种技术路线更为“友好”。走固态式激光雷达路线的Luminar在资本市场广受追捧就是一个强大的证明。

对此,几位激光雷达厂商高层却持反对意见。“现在讲哪种技术路径更有优势还为时过早,短时间内几种技术路径还是会并行发展。”李一帆表示,“现在说再多,都是雾里看花。这些技术路线大家都在做,都能做,很难说具体哪个路线会成为行业的未来。”

技术路径本身并不会成为企业的核心壁垒,但在多种路径下,所积累的经验一定程度上是通用的。就像保时捷,两门还是四门其实只是一个形式,更重要的是其发动机技术甚至品牌本身,这才是企业价值与壁垒所在。

对此,邱纯潮也表示赞同,并进一步说到:“以前客户确实比较喜欢机械式,现在则更喜欢前装、分离式的激光雷达。在Robotaxi上用机械式激光雷达很好,在AGV上前装也很香,这其实是无法放在一个平台上去比较的。不同的应用在不同的时间点有不同的需求,短期内要说哪个技术路线能横扫其他路线,没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去思考市场本身的规律。

激光雷达上车浪潮下,做逐浪人还是造浪者?

搭载禾赛定制激光雷达的Apollo Moon,图片来源:禾赛科技

而对于主机厂来说,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要用什么技术路线其实客户根本不在乎,主机厂在乎的还是价格、产品的可拓展性。

在成本问题上,剧学铭、翟军等多位高层也达成了意见一致。翟军表示:“成本是上车的关键因素,我们充分了解走芯片化这条路很难,但如果不芯片化,不小型化,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成本不降到1000块钱甚至几百块钱,怎么有竞争力?怎么可能上车?”所以说再多,降本才是激光雷达“上车”的终极奥义。

跨界巨头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的自动驾驶产业,现在正处在世界竞争的先手。”万集科技董事长翟军表示。先手不是简单地率先动手,而是真正的谋定而动,是想到终局再开局的战略思维的结果。

那么在日新月异的产业发展下,激光雷达还面临着哪些挑战?眼下,如何打磨供应链成为摆在众多激光雷达厂商面前的一大难题。“幸运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很好的地点。”鲍君威解释到,“作为这一次激光雷达上车的主战场,中国有着全球最全的供应链、产业链,我们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和供应链一起打磨、成长,这也是非常好的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持续完善基础工业的情况下,如何抓住这股激光雷达上车浪潮,并持续“向上走”也成为激光雷达厂商所面临的第二个问题,这涉及到的也就是交付承诺、响应能力,消费者满不满意是影响激光雷达后续生命力的关键。

李一帆直言:“体验导致的结果会决定我们行业的生死。如果体验不够好,成本又摆在那,可能整个行业都会被质疑。”

所以对于所有激光雷达厂商来说,现在其实是一根弦上的蚂蚱”,先把蛋糕做大,再去想怎么分蛋糕。这也适用于面对华为、大疆等巨头进入时,激光雷达厂商应保持的心态。

激光雷达上车浪潮下,做逐浪人还是造浪者?

华为96线中长距激光雷达进行的可靠性测试,图片来源:华为

其实华为和大疆的跨界入局,一定程度上还推动了整个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因为他们的进入使得行业对于激光雷达接受度进一步提高。

那么巨头能否凭借其雄厚的资本能力以及产业化能力,吃掉整个市场呢?事实上资本能改变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激光雷达行业有太多太多的路线可以走,在巨大的迷宫阵下,如果思路不清楚,即使是巨头,体量也不够看。

归根结底,产品力、研发力才是企业发展最大的竞争力。李一帆认为,“大鱼吃小鱼并没有那么容易,最后很有可能是快鱼吃慢鱼。只要跑的快,就有可能赢得市场。”

业界对于华为的期待,也不只是激光雷达厂商。“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会将生存作为最高的的法则来打这场仗。但对于华为来讲,他要做的是全栈式自动驾驶技术,因此他并不排斥与我们合作,所以我觉得还是一个比较良性的竞争。”邱纯潮直言。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