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2021年已过去一半,自动驾驶领域风云变幻,让人应接不暇。那么,除了“融资上市”戏码不断上演,还有哪些关键词能够解锁自动驾驶发展趋势?
融资上市潮
对自动驾驶领域而言,2021年是上市“在路上”的一年:Waymo、Aurora和小马智行奔着上市的目标而去,智加科技宣布计划纽交所上市,图森未来已于4月在美上市……
在资本疯狂的大背景下,对于尚无造血能力的自动驾驶公司而言,谁也不敢在这场上市潮中停下脚步。一方面,上市能够快速收割资金,且能够为后续的募资渠道做铺垫;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公司的商业化进程。
除了登陆二级市场,自动驾驶企业持续获得资本加持。根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国外市场不完整),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计69起,披露的投融资总金额超652亿元。根据企查查的统计,其中获得融资次数较多的品牌有地平线、图森未来、纵目科技、智行者;获得披露融资金额最多的品牌是地平线、滴滴、momenta、智加科技。
图片来源:企查查
海外市场,自动驾驶领域的“领头羊”们也为2021年定下“竞争激烈”的基调。6月16日,Waymo宣布在第二轮外部融资中筹集了25亿美元。2020年,Waymo完成其首轮外部融资,融资金额为30亿美元。
再来看另一位老大哥Cruise今年上半年的成绩——该公司开年就获得微软20亿美元的投资,估值一举飙升至300亿美元。4月,其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获得沃尔玛等公司的额外投资,总计27.5亿美元。这意味着,2021年以来Cruise和Waymo的你追我赶,更加激烈。
显然,随着以 Waymo 为首的“领头羊”开启了针对于外部投资人的融资模式,加剧其他自动驾驶公司融资困难的问题。一方面,在可以自由选择的情况下,投资人更愿意投资盈利预期更好的“领头羊”;另一方面,时间越往后,自动驾驶领域需要的资金、投资人都会越来越多,只是能够投得起的投资人会越来越少。
前几年,传统制造商和科技公司都在寻找合适的自动驾驶公司进行投资。而现在,则完全处于买方市场,头部效应已经显现。只不过,自动驾驶领域本就是一个资本密集型战场,没有雄厚的资本支持,难以为继。
IT巨头抢滩
一边是自动驾驶公司加快上市融资的步伐,另一边是互联网巨头在自动驾驶领域加深布局。
根据德勤的“中国汽车产业链微笑曲线”,整车制造处于价值最低部分,自动驾驶软件及相关配套的通讯运营服务、高精地图服务、出行服务则属于价值较高部分。显然,互联网公司也想拿下自动驾驶这块蛋糕。
日前,零壹智库发布了2021年自动驾驶专利排行榜。统计数据显示,进入前10的企业分别有百度、华为、大疆、吉利、腾讯、博泰悦臻、滴滴、小鹏汽车、奇瑞汽车和比亚迪。其中,互联网科技公司占了5家名额,传统汽车厂商3家。从专利角度来看,互联网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具备分蛋糕的资本。
图片来源:百度
6月17日,百度Apollo与ARCFOX极狐共同发布新一代量产共享无人车Apollo Moon,双方预计在未来3年落地1000台共享无人车。
同样也是在上个月,在2021全球智慧物流峰会现场,阿里巴巴CTO兼菜鸟CTO程立透露,阿里正在研发无人驾驶卡车,达摩院和菜鸟已启动公开道路无人物流卡车定义与研究。这意味着,阿里在无人驾驶的路径上,正从低速走上高速,从半封闭园区场景走向开放道路。
当早已入局自动驾驶的百度和阿里向纵深发展,像字节跳动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迈出第一步。3月,曾有外媒报道称字节跳动投资无人驾驶技术公司轻舟智航,规模达数千万美元。这不仅体现字节跳动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次出手,也意味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全部进军自动驾驶领域。
大洋彼岸,随着微软于年初投资Cruise,美国四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苹果、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已在自动驾驶领域完成布局。
大佬离职潮
一方面入局巨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也有业界大佬毅然选择离开。今年上半年,美国自动驾驶领域不断有高管离职,这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Waymo有7位高层先后离职,其中包括CEO和CFO。
· 2月,曾任Waymo公司激光雷达业务总经理、制造和全球供应主管Tim Willis离职;
· 3月,Waymo未来汽车总监David Twohig和系统安全主管的Qi Hommes宣布离职;
· 4月,Waymo CEO John Krafcik、财务兼投资者关系主管Sherry House离职;
· 5月,CFO Ger Dwyer、企业发展部主管Adam Frost离职。
无独有偶,今年苹果自动驾驶部门也有3位高管离职。不过,从苹果离职高管去向来看,尚无迹象显示苹果自动驾驶项目出现瓶颈。
图片来源:Waymo
相比之下,Waymo辞职规模之大、离职人员级别之高,称之为“全体换血”或许也不为过。很大程度上,这让外界对Waymo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前景感到担忧。因为此次离职潮存在一种可能,即自动驾驶商业化进展不如预期,管理层需要为此作出交代。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管离职能左右自动驾驶商业化之路。Anyway,不管有多少人离开,总有人满怀理想地进来。在高层陆续离职后,彭博社传出Waymo正在与外部投资者洽谈,拟筹集至多40亿美元的外部资金,以推动自动驾驶工作的发展,并且计划IPO。毕竟,对于商业化的实现,可能仍需要包括全行业以及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支持。
立法信号首发
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在自动驾驶法规这一块都有新进展。
将时间拨到3月,公安部发布《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建议稿)》。其中就自动驾驶方面来看,此次修改明确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进行道路测试与通行的相关要求,以及对自动驾驶车辆违法行为和事故责任的分担规定。据业界解读,若此次修订建议稿获得通过,这将是自动驾驶首次正式写入国内法律。
图片来源:公安部
地方在立法层面也有进展。深圳市人大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就具体内容来看,第47条比较全面地规定了L3、L4、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就该条例,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法制日报》采访时表示,地方规定中的很多内容规范都较为细致,不仅有助于日常实践中相关工作的开展,也能对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起到借鉴作用。
海外方面,德国联邦委员会通过《自动驾驶法》草案,允许L4级完全无人驾驶汽车于2022年正式出现在德国的公共道路上。该法案草案旨在为无人驾驶系统在自动驾驶汽车中的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并提供一个法律框架使汽车有信心把技术运用到新型车辆上。
诚然,今年上半年自动驾驶已经迎来立法信号,自动驾驶汽车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从理想驶进现实。
商业化初探
毋庸置疑,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为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提供制度保障。上半年,比较乐观的趋势之一是,以Robotaxi为代表的高阶自动驾驶加快商用步伐,开始在更多的城市落地,甚至试水商业化。
继广州之后,小马智行于5月在北京亦庄开放了Robotaxi服务。日前,小马智行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宣布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正式在上海开启。这意味着,小马智行把Robotaxi服务覆盖的城市扩展至中美五大城市。
今年1月,AutoX在深圳坪山区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完全无人驾驶RoboTaxi商业化运营。必须提及的是,车内既无任何驾驶员或安全员,也无远程遥控,完全依靠其无人驾驶系统“AutoX Driver” 驾驶。
图片来源:Cruise
而美国市场,5月便有外媒报道,Waymo和Cruise已经提交过申请,即两家公司希望在旧金山开始提供收费的自动驾驶汽车载客和送货服务。
总之,无论是关联企业纷纷谋求上市融资,还是互联网公司加大筹码,亦或者是法律法规、商业化试水皆有进展,这些趋势足以显现自动驾驶前景可期,但前景仍然具有不确定性。
此前,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较于电动化,自动驾驶是能够给行业带来更大变化的技术。不过,他同时坦言当前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进程仍较为缓慢。毕竟汽车软件开发的代码数量可能将是智能手机的10倍之多,技术更为复杂。更何况,自动驾驶技术到底是否适合投入使用,恐怕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关乎法律、社会、伦理等多方面的话题
即便如此,自动驾驶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繁荣期,资金、资源和人才都在涌进这个行业。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企业来说,都应把握机遇应对挑战,通过吸收先进技术提升自身,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