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智能相对论()
作者:陈先森
自主品牌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等好价出售
在围绕汽车的竞争中,中高端市场一直是厂商的“角力”。
这是燃油车时代的情况。下至丰田、本田、通用、福特、大众5大国际汽车制造商,凯美瑞、雅阁、君威等合资品牌的代表作诞生;到BBA为止,还有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L这三款非常经典的豪车。
(来源: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些过往的“王者”还没有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反而推出了自主品牌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率先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比亚迪,皇室三大“卫小理”,后起之秀哪吒、乐跑,以及AITO、极氪、智极、神兰等传统势力的新品牌,均在20万元以上并布局自己的产品线。
然而,在热度的背后,《智相对》突然发现,很多自主品牌在产品或宣传上都打算依靠“同级别的超强装备”,打造“奢华低价” “车为自己的车。感觉。
理想的L9,售价45.98万元,李想在发布会上称其为“500万元内最好的SUV”;
文杰M7,3起1.98万,华为余承东称其堪比百万豪车,是“百万中最好的SUV”;
比亚迪密封件,2起0.98万元起,产品实力与Model 3不相上下,低端版价格比后者低10万;
比亚迪密封件,2起0.98万元起,产品实力与Model 3不相上下,低端版价格比后者低10万;
长安深蓝SL03,16.89万元起,被众多媒体和消费者誉为“性价比之王”。如果预算不够买印章,是合适的优先。
那么问题来了,国内厂家汽车快速销售的背后,是他们的中高端新能源车便宜吗?
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目前的价格水平是否健康且可持续?
没有反弹
“同级超配”的怪圈
在讨论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是否便宜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明确。什么价位算中高端?
如果参考全国家用车价格分布,答案可能是20万元。
数据显示,41.67% 的中国家庭拥有汽车。在有车的家庭中,81.2%的人开着20万元以下的汽车。相反,只有不到 20% 的拥有汽车的家庭选择了超过 200,000 辆汽车。
也有媒体进行了估算,大致验证了20万元的答案。
找出车型基本在20万元以上的品牌,包括奔驰、宝马、奥迪、沃尔沃、林肯、DS、英菲尼迪、讴歌、蔚来、理想、特斯拉、捷豹路虎等,如果这12家厂商2021年合计销售281万辆,占全国208辆1.6万辆的13.5%。
那么回到上一个问题,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自主品牌便宜吗?
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看配置,我们选择比亚迪()汉DM-i、广汽本田雅阁混动、一汽-大众ID.4 CROZZ。他们都是当下的热门模特。
选择价格相近的配置进行对比:比亚迪汉121KM尊享版、雅阁2.0L锐领版、一汽-大众ID.4长续航PURE+版,官价21.58万, 21.980,000, 22.830,000.
(来源:汽车之家)
对比后发现,在关键功能方面2022中高端车销量,汉DM-i 121KM尊享版拥有后侧安全气囊、膝部安全气囊、前后驻车雷达、360度全景影像、540度超宽-角度影像、遥控泊车、电动后备箱、蓝牙NFC钥匙、遥控启动、手机无线充电、驾驶座椅通风加热等。
不过,其他两辆车的功能比 Han DM-i 121KM 更多。而且官方价格也更高。如果你想要所有这些功能,你需要购买更昂贵的配置。
比亚迪作为领先的自主品牌,应该为其产品争取更多的溢价空间,但对比价格配置后,其他自主品牌的价格压力只会更大。
毛利率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
以比亚迪为例,数据显示,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从2020年的25.2%下降到2021年的17.4%,并且还在下降2022年一季度,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近两年也多次提价。最近一次是今年2月官方涨价,1000-7000元不等,3月又涨了3000-6000元。
为了应对原材料涨价,采取小幅涨价的做法是情有可原,但如何保持毛利率无疑更为关键。叠加研发、营销等费用后,比亚迪整体净利润率也有所下降,从2020年的3.84%降至1.84%,2022年一季度1.36 %。对于想要长期健康发展的比亚迪来说,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即便卖车不能盈利,也没有人敢大幅提价或减配。现实情况是,在品牌真正建立之前,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打法。
蔚来和丽丽单车均价超过30万元,毛利率也高于比亚迪。从表面上看,价格似乎应该足够了。但即便如此,稳定亏损依然是个大难题。蔚来和莉莉到现在还在烧钱,卖车也抵不过成本。
小康股份也是如此,在Celis和AITO全面布局后,已经连续2年亏损,而且亏损还在扩大。 2021年毛利率3.77%,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前段时间有爆料,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预亏16亿元-17.5亿元。
汽车热销,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可以理性看待。汽车的价格仍然不高。未来,在消费者习惯了这样的价格配置后,厂商是否有信心设定更合理、更健康的毛利率?
对于涨价的接受度,蔚来和理想用户可能没问题,而比亚迪的车型主打性价比,而小康()从低端车起步,中端用户就没那么容易了向高端市场接受。如果汽车的价格定得很高,你会担心失去竞争力,无法吸引用户购买。毕竟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自有品牌
“双重打击”
分析目前的情况,除了价格,厂家如此窘迫的根源是什么?
一方面,虽然产业链火爆,但现实是“车企卖车2022中高端车销量,上游企业爆满”,所有的钱都是上游企业赚来的。
2021年,大部分原材料企业将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双丰收。例如赣锋锂业()、格林美()、华友钴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过50%,净利润成倍增长。其中,华友钴业从事钴镍资源开发、锂电池正极材料及三元前驱体产品开发,净利润同比增长234.59%。
上游企业,尤其是供应电池正负极材料的企业,毛利率普遍较高。比如杉杉股份旗下的锂电池材料业务,2021年毛利率将达到27.20%,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以上。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上游企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同时,也获得了更多溢价空间。
从上到下,下游厂商往往面临最大的价格压力。
原材料涨价压力首先传导至动力电池厂商,电池价格将上涨;然后它会传递给汽车制造商,汽车的价格就会上涨。但目前的汽车制造商是最被动的一方,不可能将传导传递给消费者,因为任何幅度的价格波动都可能影响他们的购车决策。
另一方面,在汽车制造商的多元化业务中,除了卖车,他们自己的增值项目并没有足够的收入和利润支撑。
在服务方面,蔚来为车主提供差异化的充电和售后服务解决方案,通过线上蔚来APP和线下体验店蔚来之家提供全流程配套服务,提升用户粘性和凝聚力;理想汽车还推出会员模式,通过为车主提供维修、上门取货、交通等平台服务来赚取利润。
(来源:互联网)
在自动驾驶软件方面,蔚来开发了自动驾驶平台系统,推出包月模式,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利润来源;小鹏2019年发布辅助驾驶系统,3.0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先是“付费升级”,后取消收费,调整为标准;理想的自动驾驶软件不收费,一开始就作为标准包含在车价中。
围绕软件和服务收费,与厂商相关的收入占比远不高。 2021年小鹏服务收入9.46亿,占总收入的比例不到5%;理想服务收入8.8亿元,占总收入3.25%。比亚迪等传统车企早期并不专注于这一领域,软件和服务收入显得更加落后。
在用户基数不够大的情况下,依靠大规模的软件增值服务并不能成为支撑厂商业绩的另一条腿。毕竟,虽然蔚来和小鹏都是大卖,但他们的累计用户也只有10万左右,还是特斯拉的全球用户无法比拟的。后者上海工厂近期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台。
在中高端汽车的价格区间,新能源汽车具有较为充裕的成本空间输出智能化。理想情况下,自然要靠销售毛利率高的汽车、软件和服务来提高整体毛利率和净利润。
现状是自主品牌正在“两面夹击”。目前软件的市场效果不好,利润输出不够,靠“同级超装备”卖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说好话需要时间
“品牌故事”
在中高端市场,销量和性价比并不能代表品牌的一切。
建立什么样的品牌?在产品方面,只需要关注一件事:消费者是否愿意花钱购买产品来投票给这个品牌,而不考虑性价比。这样的品牌和产品可以真正告别奢侈品和低价。
(来源:互联网)
梳理智能手机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品牌并不能简单的靠硬件堆叠来建立。产品配置齐全,但同质化太严重,所以即使大家认为国产智能手机已经翻身,但在失去华为之后,有没有品牌真正站稳了高端?因此,国产手机连续几年都是高端的,但份额却在下降。
从产品到品牌,对于车企来说,讲好品牌故事成为关键。奢侈品牌通常不取决于定价水平,而是取决于您所说的好话。
Wei 讲述了一个“客户企业”的故事,但它最初是作为 E 级方程式锦标赛的冠军。对于蔚来来说,赛道基因在公司成立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在第一年拿下冠军之后,蔚来并没有继续把它当做核心来谈。卖掉自己的 FE 团队后,变成了团队赞助商,同时把视角转向用户。
小鹏忙于智能汽车、飞行汽车、仿生机器人的研发布局,正在讲述一个通用人工智能的故事;理想是更多关注基于家庭的细分用户,讲好“爸爸的车”故事。
特斯拉正在谈论一种高端电动汽车,它可以通过纯视觉解决方案和无人驾驶来赚钱,以便让人类登陆火星。用户购买了这款车,对于人类来说,就相当于登陆了火星。职业有帮助。
讲故事并不难,但如何讲好故事却很难。从这个角度来看,蔚来的赛车故事、小鹏的通用人工智能以及特斯拉登陆火星的故事,都显得更加“宏大”。品牌故事将成为汽车公司的最大支柱,为品牌旗下所有汽车和服务提供优质空间。
参考资料:
1、新能源聪明钱,《电动车技术比国外强,为什么国产车还不卖高价?》
2、财经十一,《比亚迪车卖的好,为什么利润率一路下滑?》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挖智慧之井,加vx: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