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2022年新年致辞中谈及科技革命:“我们不想被世界颠覆,要提前布局……聚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汽车产业,强化科技生态圈,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但从电动化进程来看,官宣显示,2021年12月,吉利汽车新能源及电动化车型销量0.72万辆,仅占总量4.66%销售量。2018年,李书福大胆表态,两年内新能源汽车将占吉利总销量的90%。
相比之下,行业方面,中国乘用车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前11个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6.45万辆,在国内新能源厂商中仅排名第12位,不仅落后于新车厂商小鹏和魏。它也落后于独立公司前三名的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从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速来看,吉利汽车为164.8%,而同样销量6万辆的长安汽车则高达386.9% .
在这个行业的剧变中,吉利正在成为一个落后者。虽然新能源汽车布局较早,但激进的转型战略和臃肿的品牌矩阵限制了吉利的步伐。虽然进入2021年以来,一系列加速对外合作的消息,显示出吉利转型的积极意愿,但随着吉利对冀氪001寄予厚望,负面评论层出不穷,吉利转型前景也再次扑朔迷离。
01 吉利没有退路
李书福的外号是“车疯子”。在李书福的任何个人传记中,读者都可以从李书福的个人创业史中窥见一个狂热无畏的勇士形象——从手机影楼创业,依次转向提取废品、纯银、北极花冰箱厂生产贴牌冰箱、铝塑板建材,南下海南炒房,最终选择自制车。1997年以来,吉利汽车抓住中国汽车普及度提升带来的市场机遇,在国企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自始至终,李书福都保持着一种根本没有改变余地的转型思维。相比柳传志“稳健”的经营风格,李书福更愿意付出高昂的转型成本,以摆脱市场饱和、竞争门槛低的红海市场,追求技术更高的蓝海。临界点。
李书福在从摩托车生产向汽车转型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不难,汽车不就是摩托车加两个轮子和两个沙发吗?” 当被告知汽车和摩托车的区别不止两个轮子时,李书福回答说:“我当然知道,方向盘是不一样的。”
2010年,随着吉利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这种咄咄逼人的作风达到了李书福的个人巅峰。李书福给出的收购理由是“混血优势”,即混血孩子比通婚有更大的生存优势。事实证明,收购沃尔沃,让吉利以“金融科技换时间”抢占燃油车时代的中高端市场,为沃尔沃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
然而在新能源时代,李书福的戏却屡屡遭遇瓶颈。
在吉利内部会议上,李书福用40字的分享信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的失败归咎于不成熟的历史条件和未能形成外部战略条件,该计划寻求吉利在中国实现新动能。 2020年汽车占整体销量的90%以上。但从实际结果来看吉利领克2022新车型,截至2021年11月,新能源仅占吉利汽车销量的11.89%。
另一方面,吉利的“通婚”行动正进入前所未有的高潮期。2021年开始,吉利先后与百度、富士康、腾讯、FF、力帆、雷诺等多家企业展开合作。12月29日,吉利分拆的姬氪宣布与谷歌旗下的Waymo合作进行自动驾驶。出租车是在美国建造和商业化的。
这背后是市场风口的下沉。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下调30 % 从 2021 年的水平。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赛道新淘汰效果正在落地,长尾玩家面临加速淘汰的局面。
与竞争对手相比,吉利对新能源汽车的布局更早。早在2010年,李书福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就表示,收购沃尔沃的原因之一是后者在新能源技术方面积累了十年+百亿美元。
从自动驾驶技术来看,在被吉利收购时,沃尔沃已经布局无人驾驶研发项目,但尚未进入量产;从技术路线来看,吉利在2018年发布了纯电动、混合动力、氢燃料电池、甲醇能源四大动力技术路线,但纯电动品牌乏力,新能源销量仍靠“左” “交出右手”的控股品牌曹操旅游。相比之下,长城欧拉2021年前11个月的销量达到1@1.4万辆,远超吉利同期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吉利新能源品牌建设滞后不言而喻。
02 陷入品牌熵增
在2002年中国汽车企业高峰论坛上,李书福预测“福特将在未来10到20年内破产”。彼时,福特正面临品牌臃肿、市场饱和等诸多问题,而稳坐蓝海市场、以低端车型起家的吉利则没有这样的担忧。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能源时代,吉利遭遇了熵增危机。
在乘用车市场,单品牌战略和多品牌战略没有对错之分。单一品牌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形成流量矩阵效应,以较低的营销成本推出新产品;而多品牌战略有利于覆盖高、中、低不同定位的市场,摆脱原有品牌的市场刻板印象。开辟更多空间。
早在燃油车时代,吉利就通过收购成熟品牌+孵化新品牌,培育出庞大的品牌矩阵。2008年以来在消费升级浪潮下,吉利迅速发布环球鹰、帝豪、上海英伦等新品牌进击中高端市场,但市场成绩不佳吉利领克2022新车型,2014年,吉利宣布品牌升级扩张失败。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吉利渴望在所有技术路线上包揽全部市场份额,从而延续和放大燃油车时代的品牌矩阵风格。如今,吉利新能源汽车品牌众多,产品体系繁琐,已经到了让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地步。
例如,吉利在2015年发布了帝豪等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的一系列电动化车型;2017年,以特斯拉为基础的品牌从沃尔沃分拆出来。同年,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建立了高端市场品牌领导者。2018年,吉利新能源从吉利体系拆分为独立子品牌,吉利发布新能源品牌几何;2021年,吉利将分别通过集团、合资等方式孵化,打造枫叶、smart、极氪等新能源品牌,并尝试覆盖中低端新能源汽车市场.
对于缺乏新能源技术积累的吉利汽车而言,多品牌战略意味着巨大的财务负担。自 2017 年以来,吉利汽车的商誉和无形资产快速增长,2020 年达到 1.86.53 亿,而 2016 年为 64.69 亿,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研发投入资本化。
此外,吉利新能源品牌布局还存在以下问题:
1、我并没有完成燃油车品牌和新能源品牌的划分,而是想保留燃油车品牌的优势,无缝过渡到新能源市场。例如,帝豪是吉利在燃油车时代的子品牌,率先从油改电,拉开了吉利进军新能源的序幕。其品牌力在燃油、纯电动、混合动力汽车的混乱布局中逐渐消耗,未能形成清晰的消费者认知。
2、吉利新能源布局过于激进,缺乏清晰的顶层规划。比如,吉利多次尝试梳理新能源品牌,但在新能源销量不佳的背景下,吉利不得不多次孵化新品牌,同时剥离现有品牌,避免不同品牌之间产生内耗。在同一个系统中。此次氪星品牌从吉利体系中独立出来,正是吉利新能源品牌“自相残杀”困境的缩影。相比之下,长城汽车等竞争对手则凭借优质战略在新能源竞争中超越吉利。
03 极氪是救命稻草?
在个人创业初期,李书福最显着的特点无疑是勇于变革自己。在跨行业的市场开拓中,李书福总能抓住最具市场前景和竞争门槛的领域,集中资源进行投资。
而吉利似乎已经失去了这种能力。从 1997 年进入汽车生产到 2020 年发布4.0 综合架构体系,吉利在企业战略上经历了多次转型,但越来越陷入“船难转”的困境。大约”。
自2015年进入新能源市场以来,吉利就陷入了新老品牌资源争夺的混乱局面。以燃油车为核心的产品格局并未改善,2019年后出现逆转。
显然,吉利希望2021年发布的氪星品牌能够进入中高端新能源市场。李书福出任董事长,体现了集团对新品牌的殷切期待。 名字中的极点代表极致性能和极致用户体验,英文名字代表ZERO的零起步。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1月,吉克尔001的交付量达到2012架。
但从用户反馈来看,Jikr 似乎离追求极致的用户体验还差得很远。
此前,消费者期待吉利推出扎实的新能源高端车型,但在极客001上市后,变相涨价、配置缩水、私改电机、交货延迟等诸多问题暴露无遗。有消费者表示,Jikr 001的设置和调整复杂,蓝牙钥匙很容易消失,售后服务人员对Jikr APP不了解。也就是说,至尊氪001是尚未打磨的半成品。
从研发过程来看,Jikr 001代表了吉利在4.0综合架构体系时代的造车水平。Jikr品牌虽然拥有独立的吉利体系,但其发展仍依赖沃尔沃助力吉利开发的SEA浩瀚智能架构,将用于吉利和百度的联名、智能品牌产品的生产。
显然,极客001的口碑下滑严重损害了吉利4.0转型的成果,也影响了后续品牌的市场信心。2019年,吉利汽车曾力挺新能源品牌几何,声称几何将“重新定义汽车新能源世界的进化方向”。然而短短一年时间,几何车的销量就直线下降,这一次名声下滑的氪星汽车,可能会重蹈几何车的覆辙。
目前,吉利发展新能源品牌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从外部看,造车新势力凭借精品品牌战略,实现了交付量的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模块化架构的发布,吉利产品进入新旧更替期,这使得吉利汽车的净利润从2018年的125亿暴跌至2020年的55亿,能否抢占先机新能源的中高端品牌机遇,将决定吉利汽车在新时代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