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根据当时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个人做了一个比较主观的预测: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最终可能会固定在约 550 万台,而渗透率将保持在 25% 左右。
众所周知,上半年,由于多个重要细分市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芯片紧缺问题并未得到很好的缓解,电力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电池引发了“涨价”,在各种不可抗力的积累下,连文章开头的目标都能实现,开始动摇和质疑。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7月,随着客运协会联合会最新成绩单的发布,阶段性的结果证明,有些担忧似乎是多余的。它在想象中要高得多。 “550万辆,25%”可以说太保守了。
作为论据,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56.4万辆,同比增长123.7%; 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306.@3.0万辆,同比增长123.0%。
7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48.6万辆,同比增长117.3%; 1-7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27辆3.3万辆,同比增长121.5%。
同时,7月新能源汽车厂家批发渗透率达到26.4%,较16.渗透率提升6.2@>8个百分点@>2021年7月6%。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46.3@>9%。
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26.7%,比渗透率16.5@>8提高11.9个百分点2021年7月%,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51.7%。
至此,根据新趋势,重新预测:在剩余5个月的持续助力下,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突破600万辆大关并非没有可能,而且水平线上的渗透率很可能会跃升至 28%。一场电气化的突变无疑正在蓬勃发生。
胜利又消失
目前,大盘的活力已成定局,以下仅为7月份零售额排名作为研究样本,从中也能看出很多趋势。
首先,值得分享的一定是比亚迪的大胜。这个长期自称“新能源汽车领导者”的汽车7月实现零售158,957辆,在朝鲜成功超越大众,位居所有品牌之首。
6.8@>
秦家A级轿车7月以33,933辆的零售量超越新车,也逼近第一。同样,韩家B级车也成功超越。
在SUV细分市场,宋家7月零售量达到37784辆,蝉联榜首,超越哈佛H6及家族2月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特斯拉,位居榜单第四位。
显然,明亮的数字不会说谎。 2022年比亚迪的状态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我们现在累计订单超过50万辆,到年底月产能势必会超过20万辆,但我们还是要向所有已经订车的用户道歉,还在等待,速度越来越快了。” "
6.9@>
上述演讲来自上周比亚迪的一次区域性活动,非常贴切。这引用了早在6月初出来的一份会议纪要,“2022年销量达到150万台确实有点保守。相反,在供应链的支持下,也有很大的希望。”达到 200 万台。”
按照目前的趋势,在剩下的5个月里,比亚迪只需要销售70万辆新车就可以突破150万辆大关,平均每月销售14万辆,最终完成几乎是一定的。
作为比亚迪目前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的年销量目标也定为 150 万辆。但在刚刚过去的 7 月,这家美国新能源汽车公司再次从其最重要的细分市场中消失,在中国的零售量仅为 8461 辆。
原因主要是上海工厂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生产线改造工作。据目前了解的相关消息,负责生产的二期生产线于7月16日率先完成扩建工程。负责生产的一期生产线于7月17日开始改造,预计8月7日完成。
另外,据特斯拉官方披露,二期生产的员工已返厂上班,Model Y的生产已恢复正常。此后一直正常工作。
由此可以肯定,随着全部改造工作的完成,产能会得到更好的释放,特斯拉月零售量突破10万辆大关也不是没有可能。也就是说,虽然屡次陷入制造“瓶颈”,但这家美国新能源车企在中国的终端表现还是很强劲的。
而继比亚迪、特斯拉之后,无论哪吒、雷豹、小鹏、理想、蔚来、五菱、吉利、爱安、长安、长城,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积极转型代表传统汽车制造在过去的七月也呈现出可喜的成绩单。
毕竟百花比繁花更震撼。
认知和习惯真的变了
在本段开头,忍不住想讨论一个话题: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回首过去几年,所有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环境其实都在“恶化”以更快的速度。
在政策层面,不可忽视的补贴是持续下降。在基础设施层面2月汽车销量排行榜2022特斯拉,虽然全国公共充电桩网络基数仍在增长,但整体质量和能量补充速度并没有明显提升。在相关技术层面,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在终端价格上,与同级别燃油车相比并无绝对优势。
但为什么大盘依然如此火爆?难道就因为那张所谓的“绿卡”?仅仅是因为油价上涨吗?
不可否认,因为样本量足够大,必然会有一些有类似想法的消费者。但对于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轻轻松松订购几十万元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来说,车牌和使用成本绝对不是他们决定的关键。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就剩下了: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综合产品力已经超越,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是”。
无独有偶,近日,微博发起了“年轻人最想买的第一辆车”的话题讨论。从评论区可以明显看到类似比亚迪、特斯拉车型3、、小鹏P7的名字频繁出现。
除了我,还有真实的例子。当我做出人生的第一次购车选择时,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比亚迪。过去一周,小鹏G9、小鹏G9开启预售或盲购。除了上个月发布的深蓝色SL03、外,每位新玩家入局时也引发了非常可观的溅射和音效。
而且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面提到的很多车型必然会成为各自细分领域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反,大众、丰田、本田等合资巨头,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坚守传统燃油车市场,其受到的冲击将远超预期。没有一个盘子幸免。
最后,正如本段副标题所说,潜在消费者的购车认知和习惯真的在微妙地发生着变化。而正是因为这种不断的积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谁还买燃油车”将不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