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正式发布:7月车市:比亚迪最火,汽车出海最忙

   日期:2022-08-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135    
核心提示:7月车市最大亮点是,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卖——比亚迪重回零售销量榜榜首,而在批发量榜单中,一汽-大众则名列第一。此前,上汽通用凭借这三大品牌,常年稳居国内车企销量前三甲。长安汽车在燃油车领域实力依旧强势。与新能源汽车炙手可热相对应的是,新能源车市持续火爆。新能源汽车方面,7月,月销量破万辆的车企有16家,环比虽持平,但同比却增加了11家。多家车企加速出海就是最好的注脚。

作者 |甄瑶

编辑 |李国政

制作 |邦宁工作室()

7月,汽车市场再创新高。

2022年8月11日下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CAAM)月度信息发布会提供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汽车产销完成245.5万辆和24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8%和3.3%,同比增长31.5%和29.7%,分别。

1-7月,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1400万辆,分别完成1.457.万辆和1.447.7万辆。其中,产量同比增长0.8%,销量同比下降2%。

“7月产销量虽低于上月,但为上年同期最高,总体判断行业发展态势良好,有望延续。”中国汽车协会副秘书长陈世华总结。

从拉长图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多次艰难时期,导致3、4、5月份汽车产销下滑。尤其是4月份,国内车市遭遇滑铁卢,产销量创近十年同期新低。

为打破下滑僵局,挽救车市,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振兴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置用能源汽车、激活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等。六方面12条政策措施为活跃的汽车市场提供政策保障。

6 月以来,车市转晴。 7月份,汽车行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在52%以上,好于制造业整体。连续两个月保持扩张,产销持续回升。

受购置税优惠等促进消费的政策影响,乘用车市场消费需求有所回暖。 7月份,乘用车产销分别达到221万辆和21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6%和40%。商用车降幅收窄。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汽车出口创历史新高。

8月9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委员会(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月度分析会上表示,在销量稳步增长的基础上,乘用车协会将上调2020年的销量预测。今年新能源乘用车。 550万辆提高到600万辆。

关于8月车市走势,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去年8月,行业受到芯片短缺的严重影响,产销水平偏低。因此,今年1-8月有望实现产销双增长。

比亚迪重回榜首

7月车市最大亮点是新能源汽车持续热销——比亚迪重回零售销量榜首,一汽-大众则稳居批发销量榜首。

根据乘联会数据,当月比亚迪零售量达到15.9万辆,同比增长172.6%,超越排名第二一汽-大众5,287辆。

TOP 15车企零售总额13辆9.6万辆,市场集中度76.8%,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六月。整体来看,中国车企的表现明显好于合资车企。比亚迪、一汽大众、上汽大众、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零售量均超过10万辆。中国车企占比近70%。

其中,长安汽车同比增长31.2%,吉利汽车同比增长18.7%。而上汽大众、东风日产、一汽丰田等,同比增速仅为个位数。

上汽通用是唯一下降的品牌,零售量同比下降 8% 至 9.20,000 辆。

作为通用汽车在中国最大的合资公司,上汽通用旗下拥有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此前,上汽通用凭借这三个品牌,连续位列国内车企销量前三。但从去年开始,上汽通用逐渐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2021年6月至今年7月,上汽通用汽车月度零售额已连续13个月呈现同比下降趋势。其原因与疫情影响、供应链稳定、芯片紧缺等不无关系,但也逃不过自身发展战略和电动化布局的相对滞后。

长安汽车在燃油车领域依然强势。 7月销量突破20万辆,达到20.09万辆,其中长安中国品牌销量突破15万辆,1-7月销量突破100万辆。

在新能源方面,长安汽车进步显着。当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34万辆,同比增长84.21%。

7月25日,长安深蓝品牌首款车型深蓝SL03上市,短短33分钟订单就突破1万辆。 8月8日,由长安+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英杰科技发布了首款情感智能电动汽车英杰11。

如今,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蓝鲸iDD、长安路明、长安深蓝、英杰的产品矩阵。

吉利汽车强劲反弹。 7月,吉利、几何、领克、极客、瑞兰共售出12.26万辆新车,同比增长24%(9.去年同期为93万辆)年)。 1-7月累计销量73.65万辆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同比增长1%,完成全年销售目标44.64%。

可再生能源表现强劲。 7月,吉利能源板块延续上月增速,销量3.66万辆,渗透率29.8%。其中,雷神智能混动系列车型销量突破1万辆,环比增长超42%。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极客、几何、瑞兰等品牌销量再创新高。

▍新能源或超600万辆

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相对应,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火爆。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售56.4万辆,同比增长123.7%,一个月- 环比下降 1.1%。 1-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303万辆,同比增长123%。

销量增长迅速,渗透率也在提高。 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26.7%,较2021年7月的14.8%上升11.9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51.7%;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8.7%;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4.9%。

从国内零售份额来看,7月份,主流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零售份额为73%,同比提升9个百分点。合资品牌新能源汽车占比6.5%,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新能源汽车供给好转,油价上涨和电价锁定带动电动汽车订单增长。”崔东树分析,地方鼓励消费的政策增多,客户订单增加,改变了淡季规律,促进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体进展已超过乘联会去年底预测的550万辆乘用车。

为此,“中国乘用车协会将新能源乘用车预计销量上调至600万辆。如果新能源商用车预计销量为35万辆,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650万左右,四季度初仍有可能再次上调预测。崔东树说。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7月份月销量超万辆的车企有16家,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1家。

除特斯拉中国、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外,其余13家均为自主品牌,分别为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汽车、广汽爱安、奇瑞汽车、长安汽车、上汽乘用车、哪吒汽车、零跑、小鹏汽车、长城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

其中,比亚迪16.22万辆,上汽通用五菱5.93万辆,吉利汽车3.2万辆,特斯拉中国2.82万辆,广汽永旺2.5万,奇瑞2.47万,长安汽车2.22万。

除传统车企外,7月份,小鹏、哪吒、理想、蔚来、零跑、威马等新势力销量同比和环比普遍走强。特别是二阵营的哪吒和乐跑表现强劲,这也是细分市场的优势。

在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血脉贲张,批发2.77万辆新能源汽车,占主流合资企业的62%。大众集团坚定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已初见成效,其他合资企业和豪华品牌仍需努力。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独立于燃油汽车发展。崔东树认为,未来随着上游资源价格下降和供给形势好转,15万-25万元价位的新能源车型将迎来爆发期。

▍中国品牌忙着出海

“7月份,我国汽车出口再创历史新高。”陈世华分析,中国汽车产业链走出低谷,汽车出口成为新的亮点。

众多车企加速出海就是最好的注脚。

6 月 12 日,Lantu Space 在挪威奥斯陆市中心的克林根贝格塔开业。蓝图汽车成为新能源国家队首个海外品牌。

7月3日,坦克品牌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推出。 300坦克下水,500坦克亮相。更令人难忘的是,长城汽车达到了“海外销量100万”的里程碑。

7月下旬,比亚迪宣布进军日本市场。元PLUS预计2023年1月发布,海豚和海豹预计分别在2023年中和下半年发布。

8月1日,比亚迪宣布与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合作,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新能源汽车产品...

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份,汽车企业出口29万辆,创历史新高。出口量环比增长16.5%,同比增长67%。

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24.2万辆,环比增长22%,同比增长73.1% 商用车出口4.9万辆,环比下降5.1%,同比增长42.2%。新能源汽车出口5.4万辆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销量排行榜,环比增长89.9%,同比增长37.6%,呈现较快增长动量。

1-7月,汽车企业出口150.9万辆,同比增长50.6%。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18.6万辆,同比增长54%。商用车出口32.2万辆,同比增长39.2%。

具体来看,7月,特斯拉中国出口1.97万辆,上汽乘用车新能源出口1.34万辆,东风易捷出口6103辆。比亚迪、哪吒、吉利汽车分别出口4026辆、1382辆、1261辆。

“虽然俄乌冲突影响了部分出口市场,但据了解,大部分企业海外订单情况良好。”陈世华说,究其原因,是近年来我国汽车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得到更多认可,相关企业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

“新能源汽车是当前出口的最大亮点,部分企业已经进入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中汽协据此判断,未来我国汽车出口将有较为亮眼的表现。

2021年中国出口汽车201.5万辆,同比增长近一倍,仅次于日本(382万)和德国(230万)位居世界第三。中汽协预测,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有望突破240万辆。

“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出口国。”崔东树认为,中国不会独立于国际供应链,各国汽车产业链的分工合作也离不开中国。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