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造车新势力,都开始挤在一条赛道上奋力拼搏。经过五年的高速发展,在这场新能源汽车大战中,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新势力涌动的各种理念、各种营销、各种话题。似乎在这个领域,他们已经成为了新能源行业的代言人,但真的是这样吗?
近日,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2017年至2022年上半年5年半保额数据,对新能源汽车销量进行了统计。希望消费者能够客观理性地看待新能源汽车市场。. 谁在掌管新能源汽车的起起落落,一目了然。
新能源汽车有超越燃油车的潜力
燃油车销量五年下降23%,新能源车销量增长434%
2022年已经过半。受疫情蔓延、芯片供应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燃油价格持续上涨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中国车市仍承压。根据保监会发布的新车险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共销售乘用车915.3万辆,同比减少126.50,000 辆,同比下降 12.1%。
其中,燃油车大幅下跌。上半年销量仅为705万辆,同比减少236.8万辆,同比减少25.1%, 77%的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持续实现高速增长,上半年销量达到210.3万辆,同比增加110.3万辆,增幅超过< @1.1倍,与2017年同期相比,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从1%提升到23%,增长了23倍。
从2017-2021年新能源汽车与燃油汽车保额对比表不难看出,2018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出现了连续28年上涨后的首次下滑。加上新冠疫情的影响,销量损失全部在200万辆左右,其中燃油车销量自2017年以来一直在下滑。
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受益于国家补贴政策和牌照增加等利好条件,新能源汽车销量一直处于“上升期”2022汽车销售榜,2019年除外(同比略有下降<@1.2%)。尤其是近两年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高和能源补充的便利性,新能源汽车销量呈现跨越式增长,5年增长4倍以上。此外,从趋势图不难看出,2021年正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当年的整体车市才会走出低谷。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中国客运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告诉网通:“虽然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的价格基本持平,但相比燃油车的高油价,使用新能源汽车成本更低。”
汽车分析师凌然认为,疫情导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波动。销售额的增长主要是受政策影响。首次购置税减半,地方补贴,企业补贴。疫情过后,消费者购买更加理性。此外,续航里程的增加、能源补充的便利性、技术的提升等也对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新势力造车能否代表新能源汽车?
说到新能源汽车,大家可能最容易先到造车新势力。在全球市场上,特斯拉的热销不仅市值超过丰田,还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车企。在中国,以“威小利”为代表的新势力,已经陆续上市汽车。在资本和营销方面,他们比传统车企赢得了更多的关注和掌声。所以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就是造车新势力,造车新势力就相当于“魏小莉”,但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近五年数据,网通编制了2017-2021年传统车企与新造车厂商新能源汽车销量对比图。
从具体销量来看,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始终高于新车厂商的销量。2018、2019-2020年,传统车企近三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相对稳定,保持在80万辆左右。但从2021年开始,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暴涨,以造车生力军带动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幅增长。同年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达到215.846万辆。
由此可见,在整个中国汽车新能源市场中,传统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担负着销量和主力军,而新势力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传统车企走在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列
尽管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受到疫情冲击,但在企业积极应对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依然表现良好。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中国网通统计了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20名。其中,老牌传统车企和专注于电动汽车研发的比亚迪车辆,均处于冠军位置。
比亚迪率先夺得2022年上半年“销量榜首”,并以568,376辆的成绩,牢牢确立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领跑者”的称号。接下来,上汽通用五菱继续依靠宏光在A00级纯电动车市场保持领先,稳居第二。今年前6个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突破20万辆。
全球电动汽车的先驱特斯拉,今年上半年仅排名第三。或许是由于4月份上海工厂受疫情的严重影响,其销量受到了直接影响,1-6月累计内销辆。从数据上看,与第一名的比亚迪差距较大。
奇瑞、爱安、大众、长安等传统车企稳居榜单前十。可见,它们正在积极拥抱电动化,发展势头迅猛。
相比之下,被视为新能源汽车代言人的小鹏、哪吒、理想、蔚来等国内新势力表现平平。其中,销量最高的小鹏仅排名第七;蔚来“老大哥”地位动摇,位居第12位,上半年累计销量49485辆。
可以看出,在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排名中,传统车企销售的新能源汽车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主力军。以特斯拉和“威小利”为代表的新势力虽然在造车领域发展迅速,但在整个新能源市场仍处于上升阶段,无法支撑中国新能源市场。
国际品牌真的没戏了吗?
如果将中国品牌和国际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覆盖面进行划分,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近五年新能源汽车的保险覆盖面都有明显增长,而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的下降是顺理成章的。
截至2022年上半年,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2.16%跃升至18.8%,国际品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已从 0.11% 增加到 4.2%。在新能源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两者都出现了显着增长。在传统车企和新势力的共同推动下,本土作战的中国品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抢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从国际品牌来看,市场份额与中国品牌仍有较大差距,但增长势头不容小觑。
2017-2021年中国品牌与国际新能源汽车品牌保险覆盖率对比显示,中国品牌前四年的表现受补贴下滑、市场环境、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等多重因素影响。能源汽车。一些动荡,但终于在2021年迎来了大爆发。对比国际品牌,虽然没有像中国品牌那样爆发,但新能源汽车投保的数量在过去更加稳固五年,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增长。
当然,作为研发周期较长的品类,无论是中国品牌还是国际品牌,从“油改电”到新电动架构的诞生,都需要时间,尤其是中国品牌研发能力处于“成长期”。市场表现波动,这是可以理解的。随着研发成果的“出炉”,中国品牌在产品爆发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在汽车制造方面拥有更多经验的国际品牌也开始推进自己的新能源产品路径,稳步前行。
火灾事故是否会阻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自身安全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电池安全问题,直接引发火灾事故,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没有官方统计数据,也没有燃油车起火事故统计数据进行对比2022汽车销售榜,网通只能借助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媒体实录组”对国内起火事故数据进行梳理,汇总各品牌的统计数据。起火概率(起火次数/同期新车销售数据)供消费者参考。
从火灾事故率来看,无论是国际品牌和中国品牌的传统车企,还是初出茅庐的“造车新势力”,都将火灾事故率控制在1‰以下,可见不同车企在非常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安全性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化”。但是,车辆起火事故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即使是非常低的级别,仍然需要消除和消除。
虽然所有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将火灾事故率控制在1‰以下,但不同品牌之间还是会有一些差异。为此,网通还逐年列出了2020-2022年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率最高的年份。10.
当然,并不是所有销售新能源汽车的品牌都发生过火灾事故。从传统国际品牌到本土新造车厂商,时间跨度从2020年初到备案截止日期(2022年6月24日),以下品牌未发生火灾事故:
分别是丰田、本田、日产、保时捷、奥迪、奔驰、宝马、一汽大众、至尊福克斯、爱驰、别克、标致、五菱、宝骏、欧尚、创维、东风汽车、东风风神、东风风光、DS、福特、高禾、国机智骏、红旗、海马、合创、极氪、几何、捷途、凯易、雷克萨斯、零跑、兰途、马自达、起亚、smart、思豪、天际线、沃尔沃、现代、雪佛兰、云都、智极。
※统计数据不标明具体合资厂家,标明整个品牌;统计数据是指所售纯电动产品的品牌/型号
对于电动汽车自燃、起火问题,汽车分析师凌然告诉网通:“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相辅相成,出现自燃问题是正常的,要承担责任,找到自燃的原因。”
乘联会主席崔东树认为:“(新能源之火)与数量的增加、销量的增加、自燃问题的增加有关。”
到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战争”将愈演愈烈,体现在资金、资源、技术、营销等多方面的竞争。作为后起之秀的新动力车企,虽然背景不及传统车企,但在售后服务理念和营销方面,却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另一方面,以大众、长安、长城为代表的传统车企除了占据市场主体外,转型速度也在加快。凭借深厚的技术背景和强大的“朋友圈”背书,智能优势进一步放大。
未来究竟是造车新势力主导,还是传统车企研发的新能源汽车会更好,目前还不能下定论。不过,从以上数据来看,新能源汽车远不止那些被资本青睐的“新势力”。事实上,在这个市场上,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是镇流器和中流砥柱。在这里,我们真诚地提醒消费者不要被热闹的营销和故事蒙蔽了双眼。在选择或考虑新能源产品时,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也值得大家关注。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