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已成为多方推动的重要战略。
货车作为我国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我国70%以上的货运量,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推广和实现卡车的低碳清洁,成为新的发展课题。
近日,《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方案》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运输结构。目前,国内外从事电动卡车生产的车企,除了大部分老牌传统车企外,只有少数初创力量从事新能源卡车的设计研发。
通用、大众、沃尔沃、戴姆勒、本田等老牌车企正以积累的优势加速转型。纵观国内新能源商用车企业,智电汽车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涉及整车设计研发、相关生态服务和零部件制造启动力量的企业之一。
新能源商用车正在成为继新能源乘用车之后的又一风口。
适应时代的湖南车企
无论是老牌车企还是初创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等新能源商用车的研发设计上都不吝啬,投入的资金已达数亿元或甚至上亿元。
智家科技、科技、Gatik等多家初创企业也在关注这一领域,单笔融资轻松可达数亿美元。
作为与奇点汽车“密不可分”的智能汽车,“诞生”的命运与奇点汽车截然相反。在新能源商用车风口的背景下,也受到资本的青睐。
· 2020年,智点汽车获1亿元天使轮融资,星脉资本领投;
·次年6月,智电汽车宣布完成10亿元融资,恒陆资本领投,株洲国投、电谷投资跟投。
即2021年的融资将用于平台建设、产品研发、交割质量控制、流动资金补充等。产品围绕IT500系列、智能电动皮卡系列和以0.5吨载重小货车为代表的轻卡系列三大平台推出。
暂且不去猜测,此次仅获得10亿元融资的智电汽车,是否会在造车之路上制造“孤独”。但至少,对于一家想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有所作为的初创企业来说,10亿元的整合至少为其造车提供了保障。
智电汽车创始人兼CEO马剑锋表示,智电汽车是我国第一家以智能新能源科技商用车为重点发展规划成立的公司。
从Smart Point 2018年披露的商用车计划来看,Smart Point的商用车板块主要集中在城际配送、短途接驳等物流领域。与三一重工、汉马科技、上汽红岩等老牌玩家不同,智电汽车选择轻卡路线,与国内新能源商用车厂商达成共识。对于智电汽车这样还不能具备一定实力的初创公司来说,无论从成本还是投资上来说,无疑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据了解,公司将于年底量产的首个车型系列为X301轻卡系列。部。
目前,在国内商用车市场,整车制造更多地依赖于当地政府合理的产业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现阶段,智电汽车依托这两个优势,逐步打造了自己商用车业务的雏形。
智电汽车生产线是业内自动化技术最强的商用车生产线。可实现承重车身和非承重车身的相关生产,包括流行的轻型商用车的切线生产,最小3m,最大6m。、高品质皮卡和新能源客车制造。
进军新能源商用车市场,可以说是智电汽车避开大军正面“硬伤”的不二之选。然而,顺应时代潮流的“最佳选择”也隐藏着“谜团”。
智能定制,纯属噱头?
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相比重型商用车市场分析2022,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22年1月,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7%,但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9.2%,延续去年的快速发展态势。试想一下新能源商用车在这中间提供了多少市场份额,或许我们已经明白了。
本就规模不大的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涌入更多的初创车企或传统厂商重型商用车市场分析2022,无疑将进一步压缩市场空间。
此外,当前汽车智能化趋势不断增强。为了率先实现新能源商用车的大规模落地,抢占市场份额,智能化也被车企应用到电动卡车上。很多车企都推出了定制化、智能化的汽车。开拓市场。但对于现阶段商用车市场的意义而言,现阶段的智能化和定制化更像是噱头。
一方面,对于小型商用车市场来说,成本控制以及如何保证生产规模也困扰着目前众多车企。目前,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差异主要在于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驾驶人机系统。
由于电池成本较高,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差异应该在15%到20%之间,甚至超过30%。这意味着新能源商用车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来支持电池、电机、电控和智能驾驶人机系统的研发。这也将推高成本。
此外,商用车的尺寸和尺寸有严格的标准,产品的主框架和结构不能改变。高定制化将进一步增加车企成本。汽车企业的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近年来,新能源商用车市场产销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0年新能源商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2万辆和12.1万辆,较2019年呈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2020年新能源载货车产销量仅占整体产销量的34.74%。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当前市场和消费者对于现阶段新能源商用车或卡车的态度较为普遍,这也将导致新能源商用车智能化、定制化趋势的不成熟。阻碍程度。
从目前的整体竞争格局来看,奇瑞商用车、吉利商用车和重庆瑞驰新能源三大新能源商用车企业占据了目前大部分市场份额,基本实现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对于后期入局的玩家来说,市场竞争空间逐渐被压缩。差异化优势可能成为这些玩家竞争的关键。
新能源商用车,生产工具的效率革命
与新能源乘用车一样,这两款车型都因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而存在明显的瓶颈。
对于新能源乘用车来说,最明显的瓶颈是里程焦虑和续航能有多长。相反,新能源商用车更像是一种生产工具,考虑的因素比乘用车更全面、更广泛。电动商用车的这个瓶颈不仅是里程的考虑,还包括负载能力和运营效率等其他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商用车行业的不同部分选择了不同的车型。重卡和轻卡的区别不仅在于使用、载重、续航的区别,还在于换电和充电两种模式的变化。
虽然两种不同的模式都能保证续航,但核心还是在于商用车电池的能量形式。目前,随着我国整个新能源商用车发展的主攻方向,还在纯电动和氢燃料技术上摇摆不定。无论是选择纯电动形式还是氢燃料技术,对于最终市场来说,都不一定是完美的选择。
但这也意味着,在电池能量层面,对商用车企业提出了更多要求。如何在这种电池能源形式上实现突破,就像乘用车的理想一样,实现程序延伸。这背后,需要更多的车企。考虑。同时,在能源技术上实现这一突破,或进一步提高效率革命。
此外,新能源商用车的初始购置成本高于传统燃油车。即便在后续的用车中用电比油耗便宜,但初期购车成本的增加也将是消费者头疼的问题。那么对于车企来说,如何降低整车成本是产业链和产线的考量。
据介绍,智电汽车总装厂打造了国内最现代化的智能系统生产线,可实现5万辆商用车的全流程生产制造。据测算,商用车的成本与满负荷生产的田间相比可降低5%以上。. 这意味着智电汽车在新能源商用车的产线和成本上实现了进一步的成本控制,对后续商用车的量产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当前智慧物流已成为物流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进一步带动了新能源商用车效率的提升。目前,智电汽车已研发出一套“智慧物流AI调度系统”,用于物流业务发现、车货调度、货物装载、物流监控等场景,为物流智能化升级带来更多可能行业。
即使在目前,新能源商用车也采用充电和换电两种模式,但在实际情况中存在困难,需要面临有钱却不能充/换电的问题。换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匮乏,依然制约着新能源商用车在实际使用场景中的表现。
这样一来,在目前的情况下,电动商用车的驱动因素可能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像早期的新能源乘用车一样,受到政策和各种补贴的驱动,但这样的补贴和政策可以带来多么棒的效果。或许这个答案已经在新能源乘用车的发展中得到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