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黎明
与月销量过万仍徘徊在一线的造车新势力不同,这两家车企以月销量10万进入阵营,将竞争拉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6月,比亚迪新车交付13.4万辆,二季度交付35.5万辆。特斯拉第二季度全球交付量为 25.50,000 辆,不敌比亚迪。
这是过去几年特斯拉第一次被比亚迪超越。因为二季度数据的反转,2022年上半年的排名发生了变化——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冠军。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今年3月停产燃油车,后续交付的均为新能源车。这使得两家公司的销售额更具可比性。
有人评论说:“特斯拉其实是一条鲶鱼,谁知道以后会有铁锅炖鲶鱼呢。”
比亚迪今年在新能源汽车上全力以赴,成为特斯拉的有力挑战者。特斯拉再次陷入产能地狱,第二季度交付量下降。一个加速追赶,另一个卡住,差距刚刚拉开。
不过,特斯拉正在加快产能扩张,并可能很快再次赶上。 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争夺战仍有诸多变数。
特斯拉因为工厂掉链而被超越?
我们先拉一组数据,看看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是如何被比亚迪赶超的。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过去连续8个季度,特斯拉的季度交付量一直领先比亚迪,今年第二季度是比亚迪首次超越。
转折点发生在去年第二季度,正好是一年前。在此之前,特斯拉与比亚迪的差距逐渐拉大,但从二季度开始,比亚迪迅速放量,差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最终在二季度实现反超。今年。
从去年第二季度到现在的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
人气机型Qin PLUS DM-i已大规模交付。去年4月交付3603辆,6月交付9269辆,8月交付1万多辆,迅速冲进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前三。
秦PLUS DM-i之后,比亚迪宋、唐、元、海豚接手入营,月销量突破1万辆,宋甚至突破3万辆。借助多款车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整体月销量以每月1万辆的速度扩张,随后今年3月突破10万辆,5月突破11万辆,6月突破11万辆。 130,000 辆汽车。
这主要归功于比亚迪 DM-i 等新技术的应用。 DM-i+刀片电池的组合,让比亚迪仿佛掌握了爆款密码。 DM-i技术应用于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目前比亚迪一半的销量来自混合动力车型。
然而,正是这一点让许多特斯拉的支持者不服气。因为混合动力车被一些人认为是“电动车中的燃油车”,而特斯拉都是纯电动车,所以与纯电动车相比,比亚迪还是比不上特斯拉。
那我们不妨拿出比亚迪的纯电动车做个对比。
从图中可以看出,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季度销量确实落后于特斯拉。但在我国,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属于新能源汽车,享受相关补贴政策,已被证明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更核心的问题其实是产能。
无论是特斯拉还是比亚迪,现在都不缺订单,而是产能不足。比亚迪的热门车型,还有特斯拉的Model 3、Model Y,现在要排队下单取货,从几个月到半年多不等。尤其是特斯拉,由于产能问题,正在限制交付。
长期关注特斯拉的特洛伊在 6 月份通过数据推演发现,特斯拉所有车型的平均皮卡周期均大于 4 个月。其中,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标准续航版Model 3要等4.2个月,长续航版Model Y要等5个月以上。在美国弗里蒙特工厂,远程 Model Y 的等待时间接近 7 个月。
一位在美国硅谷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刚买了一辆 Model Y 的版本,他告诉申途,这辆车的税金大约是 8 万美元。他原本想买一辆便宜点的远程版,但因为提货周期太长,他放弃了这辆车。 “我们得等到明天的三四月,太长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特斯拉来说,销量是由产量决定的,而不是产能。
但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却陷入了产能瓶颈。
与比亚迪在全国各地的工厂不同,特斯拉现在总共只有四家工厂,分别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德克萨斯州、中国上海和德国柏林。其中,加州工厂于2012年投产,上海工厂于2019年投产,柏林工厂和德克萨斯工厂于今年3、4月投产。
上海工厂对特斯拉来说极为重要。去年,特斯拉共生产了 93 万辆汽车,其中 48 万辆来自上海工厂,占比 52%。 48万辆汽车中,32万辆在中国销售,其余16万辆出口到包括欧洲在内的10多个国家。
今年一季度是上海工厂产能高峰,累计交付18万台,平均每月6万台。
然而,自3月底以来,受上海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工厂在3、4月份已经停工20多天,产能损失超过7万辆。 4 月和 5 月合计,上海工厂仅交付了 33,677 辆汽车,是平时月产能的一半。
有趣的是,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汽车销量比特斯拉多 7 万多辆,这几乎是特斯拉的损失。如果特斯拉用鲜血复活,这个差距还会存在吗?
是真正的对手,还是假想的?
比亚迪在销量上比特斯拉更出众。有人认为,随着国产车的崛起,特斯拉最终会被压垮。情况不一定如此。
这里有一个前提需要澄清。除了销售数据的机械对比,特斯拉和比亚迪真的是竞争对手吗?
没有人会天真地认为宏光会威胁到特斯拉的霸主地位,即使宏光月销量超过3万辆,也已经超过了特斯拉。因为宏光是一款均价3万多元的微型车,升级版老头乐和特斯拉不在一个维度。
比亚迪当然不同于宏光。它针对的是主流汽车消费市场,部分车型的价格也与特斯拉有重叠。但总体而言,它们针对的不是同一个消费群体。
特斯拉在市场上只有两款车型——Model 3、Model Y,占特斯拉全球销量的 95%。 Model 3均价超过30万元,Model Y均价超过35万元。
这两款单车国产化后,单车价格一度跌破30万元,后来又涨价,不同版本均价终于超过30万元。
比亚迪的自行车均价在30万元以下,更准确地说,大部分都在20万元以下。这是与特斯拉完全不同的市场。
我们拆解比亚迪家族,直观地看到差异。
比亚迪采取“团战”的策略,拥有20多款车型,比特斯拉多几个数量级。比亚迪的两大产品线和都是王朝车型。
目前比亚迪销量最好的车型是宋。今年以来,宋家的月销量一直保持在2万辆以上2022汽车全年总销量排行2022汽车全年总销量排行,5、6月份销量均在3万辆以上,上半年销量近16万辆。这是一款售价15万-21万元的SUV。
比亚迪去年最畅销的车型秦,今年被宋超越。月销量2万多辆,上半年销量近15万辆。这是一款紧凑型轿车,秦PLUS DM-i起售价仅为11.18万元。
所以比亚迪目前最畅销的两款车主力价格区间在15万元左右,与特斯拉完全没有交集,其中一半是混合动力车,不直接与特斯拉竞争。
此外,从去年9月开始交付的的销量增长非常迅速。现在他们平均每月生产超过 10,000 台,这有可能会大受欢迎。这款车主要针对年轻市场,但起步价仅为10.28万元,根本无法与特斯拉抗衡。
与特斯拉几乎不能站在同一张桌子上的是比亚迪的旗舰车型汉。这是一款中大型轿车,比亚迪在车身尺寸、外观、配置、性能等方面都将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试图与特斯拉Model 3正面交锋。在价格方面,汉也触及了 Model 3 系列。
对于一些预算低于 300,000 美元的人来说,这两款车都属于可选范围。去年,大族销售11.7万辆,在比亚迪家族中排名第三。 Model 3 国内销量 15 万辆。
总的来说,比亚迪的主力位置是20万元以下的市场,是燃油车的大本营。特斯拉主力仓位在30万元以上。虽然在总销量上,比亚迪暂时超过了特斯拉,但这并不意味着比亚迪的产品占据了主导地位。
我最终会踏入同一条河流
从长远来看,比亚迪和特斯拉肯定会在某个细分领域的产品层面展开正面交锋,而不仅仅是在总销量的数据上。特斯拉可能不关心比亚迪,但比亚迪可能会追特斯拉。
高品牌已经成为目前比亚迪最看重的事情之一,而以比亚迪的规模,如果冲上去,难免会遇到特斯拉。
比亚迪正与特斯拉、魏小丽加速开店进驻商场和邻居。它还从梅赛德斯-奔驰手中夺回了腾势的主导地位,宣布了新的品牌标识和定位,并在全国范围内疯狂开设直营店。它也在筹划一个高端品牌,或将在今年第三季度发布。首款车型售价80万元至150万元。
已经亮相的产品是“Seal”,直接针对特斯拉Model 3,已经开启预售。
与 Model 3 一样,密封件定位为轿跑车,采用快背设计和流线型车身。整体尺寸比Model 3略大,长续航后驱版续航也比Model 3略长,同样采用前双横臂+后五连杆底盘悬挂,一般只用在豪华车型上。
密封件售价最低21.280,000,最高28.980,000,特斯拉Model 3最低27.990,000最高3 6.@ >790,000。这相当于封印最高配置,只比特斯拉最低配置贵1万元。
大韩在前,封印在后,比亚迪正在一步步逼近特斯拉的阵营。
从整体战略来看,比亚迪从低到高玩,新车型价格越来越高;特斯拉的策略是从高到低,从高端市场到大众市场。特斯拉已经从高价的 Model S 和 Model X 走向了更便宜的 Model Y 和 Model 3,未来可能会推出价格更低的新车型,最终将与比亚迪踏入同一条河流。
在智能化,尤其是自动驾驶方面,比亚迪无疑落后于特斯拉,差距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这并不是短期内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因素。从长远来看,比亚迪也将有机会通过纵横结合,拓展智能布局。
比亚迪现在应该注意的是,在产能疯狂扩张、销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如何保证产品质量。
今年以来,比亚迪自燃事件在全国多地发生。整理后,有人发现,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自燃车就有几十辆,尤其是比亚迪唐。 4月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由于动力电池因制造原因存在热失控风险,比亚迪宣布召回9663辆唐DM车型。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此前曾表示,“刀片电池”将“从新能源汽车词典中彻底抹去‘自燃’一词”。但现在,这并不现实。
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为120万辆,比去年的60万辆翻了一番。今年刚过半,比亚迪的销量就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而且每个月还在快速增长。如果不出意外,比亚迪不仅能完成120万辆的目标,还有机会冲击150万辆。
巧合的是,150 万辆汽车恰好是特斯拉 2022 年的目标。去年特斯拉在全球交付了 93.60,000 辆汽车,但今年上半年仅交付了 56.@>50,000 辆汽车。这意味着,特斯拉需要在下半年完成去年全年的销量才能实现目标。转换后,特斯拉将需要在未来六个月内平均每月交付 15.60,000 辆汽车。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或许,特斯拉的年度目标将由比亚迪完成。
*文中标题图片及配图均来自@BYD Au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