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似乎扛起了“中国动力”的大旗。
4月销量超越吉利汽车,蓄势待发,南北追赶大众;自主品牌的份额压倒了合资企业。可以看出,引领自主品牌的长安汽车每一步都在向前迈进,迎来了一个高光时刻。
2021年5月10日,长安中国品牌汽车第2000万辆汽车正式下线。这台UNI-K出来的方式也很特别,有车主通过手机远程开着它上台。此举是为了展示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方面的技术能力。
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地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以打造软件能力和效率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行业公司。迈向世界级汽车品牌。”
2000万辆的里程碑,被视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能制造迈进的极好证明。
然而,在这个看似亮眼的销量数字背后,却是长安汽车在智能道路上的惊人高投入与低回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长安汽车重回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有多好?长安汽车的智能化进步了多少?本文将揭开长安汽车智能之谜。
投入产出:智能车险只占3%
三年前,长安汽车正式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正式发布“北斗天枢”计划。与国外合作,分阶段打造智能网联汽车。
根据长安汽车规划,2020年将停产非联网车型,完成L3级自动驾驶技术智能开放平台建设。同时,搭载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产品将于2025年推出。
长安汽车全力推进“北斗天枢”计划的实施。每年的研发投入在5%左右。 2018-2020年,长安汽车累计研发投入1.42.43亿。
其中,仅2018年,长安汽车就宣布今年在智能领域的投资就达到16亿元,占当年研发总投入的42%左右。此外,计划未来10年在智能领域的总投资达到200亿元。
据长安董事长朱华荣介绍:长安汽车坚决贯彻“必须打造民族汽车品牌”的指示,持续迭代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至4.0版本,用软件和服务,打造终极客户体验。
然而,雄心勃勃的计划和高昂的研发投入并未产生实际效果。
车运网发现,一季度长安汽车智能汽车销量在车险中占比极低。长安汽车每售出100辆,只有3辆勉强可以归类为智能汽车。
不仅如此,在车辆投诉网站上,针对长安汽车明星车型CS75的投诉集中在“车机互联”、“车辆安全辅助”等智能系统上。
“符合L2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比较少,只有顶级车型才有,价格至少13万多元。”长安4S店营业员告诉车云网。
那么,我们想问一下,长安汽车作为技术普及者,如何普及汽车的智能化?长安汽车距离软件定义汽车还有多远?
接下来,车云通过以下两个刚性指标呈现长安汽车的智能化外观。
一、智能汽车必须具备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力,同时具备车联网OTA升级功能;二是交割数据,以机动车交通保险数据为主要参考。相对来说更接近真实的销售情况。
具体来说,今年一季度,长安自主品牌车系中,“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能力+OTA升级功能”的车系分别为:CS75 PLUS、CS85 PLUS、UNI-T 不过,正如长安销售人员所说,三大车系中,只有顶级车型具备以上两项功能。
上述三大车系中,只有长安CS75自动旗舰、CS85自动旗舰、UNI-T旗舰,共3款。 UNI-K于今年3月上市,目前尚无保险数据。从今年一季度的销量来看,三款智能车型在车系销量中占比较低。
根据车险数据,今年1-3月,长安汽车累计保有10236辆,其中智能车型累计销量仅为3%。也就是说,每售出100辆长安汽车,只有3辆是智能汽车。
另外,我在长安汽车4S店没有看到CS85车型在售。 “目前没有现成的CS85车,未来可能会有改款车型,但没有具体到货时间,”4S店工作人员表示:“CS85的后背设计过于个性化,造型影响后备箱和车尾头部空间。,所以很少有人买这个模型。”
也就是说,今年前三个月,在北京这家长安4S店,实际上只有两款智能车型在售。
不过,在“2000万下线仪式”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指出:长安正坚定不移地向智能产品普及迈进。在智能与新能源领域,掌握了500多项关键技术,其中48项在国内首发,智能网联汽车累计投放近120万辆,位居世界前列。
或者说,在长安汽车的衡量标准下,定义智能汽车的标准是不同的。
但是,无论从汽车智能化的时间维度还是汽车产业的演进程度来看,如果“OTA升级、全速自适应巡航、车道偏离、车道保持……”的功能都没有实现,只能靠语音交互来播放音乐、导航……恐怕很难撑起“智能”的标签了。
CS55还能去余杭大道“兜风”吗?
长安汽车一直将自己视为中国第一的自动驾驶汽车公司。
早在2016年4月,长安汽车就完成了一项壮举。长安锐诚改装的两辆自动驾驶汽车从重庆渝北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出发,途经西安、郑州、石家庄等城市。跨越6个省,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是中国主机厂中距离最长的无人驾驶汽车测试。
一位参加过测试体验的知乎V表示,虽然长安这次正式使用“无人驾驶”,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还差得很远。虽然可以实现自动跟车、自动超车等,但转弯时车速不超过8km/h,方向盘一直在“抖动”。
2018年3月20日,长安汽车宣布,中国首款搭载L2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IACC( )的量产车顺利完成量产测试。一排印着“长安汽车自动驾驶核心技术IACC量产测试”字样的长安CS55在重庆余杭大道上一一经过,场面壮观。
时间,回到现在。
“现在整个CS55系列都没有全速自适应巡航控制,也没有车道保持系统,以前是可选的长安汽车下一款2022旗舰,现在没有了。”销售人员告诉车云网。
据了解,2018-2019年,长安推出的CS 55 2018、2019款车型均可实现“L2级自动驾驶”辅助。
不过,在2020款车型年,长安CS 55的产品名称升级为“CS 55 PLUS”,原顶级车型配备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配置成为了一种选择。
2021车型年,将取消CS 55 PLUS所有车型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配置。
那么,长安汽车智能供给高端高端产品是否符合当前行业现状或发展趋势?
带着疑惑,车云网走访了其他几家自主品牌汽车4S店,梳理了符合“L2级自动驾驶+OTA”条件的车型、价格等因素,整理出下表。
通过观察对比不难发现,作为国产主流品牌,不同于长安汽车智能供应顶级车型的做法,吉利、比亚迪、哈弗三大品牌将拥有更多“L2级自动驾驶+OTA” " 配置延伸至中端级别,丰富了自身的智能产品矩阵,将部分产品价格控制在13万元级别,更充分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
这似乎是流行情报应有的样子。
看长安汽车,上表一方面反映了长安汽车智能车型“只有高端车型可见”的高消费门槛。消费者不为长安的高端车型“买账”?
智能网联性能差,马化腾平台也难救长安
在2019重庆智博会上,主办方长安汽车召开了2019北斗天枢战略成果发布会。
原定于12:00准时开始的新闻发布会到了,但延迟开始。后来接到通知说因为某种原因延迟了一段时间,等了半个小时终于发布会正常开始了。
原来长安汽车在等一个人,他就是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运营官马化腾。
2018年以来,长安汽车与腾讯深度合作,甚至效仿上汽、阿里,共同成立了梧桐汽车协会。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马化腾也无法挽救长安在智力上的糟糕表现。
据“全国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与处置服务平台”统计,2020年,长安CS75 PLUS 2020款共受理投诉6193件。作为一款紧凑型SUV,吉利博越同年共受理投诉532件;比亚迪共收到159件投诉。 (注:投诉数量取自同一平台)
在6000多起针对CS75 PLUS的投诉中,“车身配件和电器”占比最高的是5551件。
其中,“视听系统故障”2446起,具体表现为:倒车影像模糊不清、全景影像模糊无法正常使用等; “车联网故障”1915次,表现为:中控屏黑屏。 , 车子死机, 无法说话微信, 语音识别低, 无法激活蓝牙, 无法安装其他软件等问题。
根据当时长安汽车的宣传,CS75 PLUS的五通车系是长安和腾讯联合研发的,长安还与阿里巴巴、华为、科大讯飞同时合作。并且自动三屏支持分屏显示功能。与目前的智能手机一样,一半屏幕用于导航,一半屏幕显示多媒体。
但也有用户抱怨:“车机悟通系统无法安装其他软件,受到悟通的限制,这个车机系统只是摆设而已,互联网的所谓黑科技在哪里。还有一个腾讯视频,什么都可以,玩不了就听音乐看腾讯地图,有什么用?”
在针对 2020 款长安 CS75 PLUS 的 467 起服务投诉中,有 286 起是“消费者欺诈”。其中,部分消费者认为长安涉嫌“虚假宣传”。
“和当时宣传的不一样,”张先生告诉车云网:“当时我看车的时候,店里的海报说支持微信语音,但是当我提到了汽车,我发现根本没有这个功能。”
p>
另一位车主反馈:“该车没有微信功能,厂家技术人员在长安FAN APP中回复用户确认该车硬件完全不支持微信,无法通过软件升级解决。”
据车云网消息,2020款长安CS75 PLUS将于2019年8月26日上市。新车发布会上,“车载微信”功能几乎被视为最大卖点。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通过车载版微信给腾讯副总裁钟祥平发送了微信消息。双方还进行了手机与车机之间的微信语音通话。速度表示识别,认为识别速度很快。
为了进一步了解真相,笔者通过官方客户电话联系了长安汽车,长安证实:“2020款长安CS75 PLUS确实并非全车型都配备微信语音功能。”对于谭本宏在上市现场的语音通话,长安表示:“活动现场的是一辆试车,具体车载功能以实车为准。”
那么,长安的迷幻操作是不是在欺骗消费者?
值得一提的是,当笔者询问车辆是否支持OTA升级时,店家工作人员表示:“不知道整车是否可以OTA升级,但一般的软件升级应该是支持的。不过,流量需要自己做,用手机热点信号来承担。因为,每个月只发550M(兆)的流量,导航一般还可以,OTA升级肯定不够用。”
在长安最新的CS75 PLUS 2021车型中,“影音系统故障、车联网故障”的投诉仍居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顶级车型”可见的“行车安全辅助系统”,也有不少故障投诉。
具体表现包括:防撞雷达故障、巡航控制ACC不可用、车道辅助系统故障、启动自动泊车后车身抖动等。
据消费者反馈:“汽车启动时显示制动系统受限,预警辅助不可用。在4S店也发现了故障码,但无法解决。 "
有消费者表示,驾驶安全辅助系统在提车一个月内反复出现问题:“(2019年)11月至12月,共出现3次问题,第一次是11月20日,第二次是时间是11月25日,第三次是12月9日,全都正常行驶,但突然提示巡航系统故障,追尾警告故障,全车故障。安全系统。”
有消费者反映:“ACC自适应巡航系统被回购,故障灯报10多次,多次联系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查不出原因. 最危险的是临汾到运城的高速公路,IACC故障,我有紧急停机(ACC)。”
以上车主购买的是长安CS75 PLUS 2020旗舰车型,也就是顶级车型。
有趣的是,在审核投诉数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位特殊用户。据介绍,2020款长安CS75 PLUS车主胡先生于2020年9月8日首次投诉,遇到的情况与其他大部分车主一样。车子卡住了,全景图模糊了。清除。
此后,胡先生在接连投诉30余次后,终于如愿以偿,刷新车辆系统,恢复流畅的操作系统,并获得4S店的赔偿。
在投诉平台上,每位车主投诉的末尾都写着同样的“投诉回复”: 长安汽车厂家回复:公司高度重视客户反映的问题,已安排工作人员联系并处理它。如需帮助,欢迎拨打24小时服务热线:。
先生。车正正告诉车云网:“投诉后,厂家确实给了回复,让4S店处理。4S店说车辆出厂硬件就是这样,只能优化,可以不要做任何其他事情。”
在“智能网联”的向上之路上,希望长安厂商能够真正“引人关注”过去和现在存在的质量问题。
向上之路:价格更贵长安汽车下一款2022旗舰,还是体验更好?
品牌崛起是所有自主品牌的梦想,长安也不例外。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虽然销量火爆,但不可否认,长安自主品牌仍处于汽车价值链的中低端。目前,长安品牌汽车的单车售价大多在7万到15万之间,基本没有高附加值的车型。
看市场,长城有WEY,吉利有领克,比亚迪有王朝,长安有什么?
近日,长安推出的UNI系列被视为长安第三次自主创新开启的全新高端系列。长安董事长朱华荣指出:(长安)已成功推出PLUS、UNI“系列大众化”产品,深受用户喜爱。尤其是UNI序列43%的用户来自合资品牌,持续打造“未来科技量产者”。
但是,在UNI车系的第一款“未来科技量产车”UNI-T中,只有顶级车型才能享受“L2+OTA”功能。在保险量中,这些顶级车型仅占UNI-T整体销量的17%。
更令人担忧的是,UNI-T今年一季度的市场表现逐月下滑:1月参保车辆12831辆; ; 3月参保车辆6476辆,环比下降8.6%。其中,1-3月搭载“L2+OTA”功能的UNI-T顶级旗舰机型数量分别为:2197、1219、1129。
在新车型UNI-K中,长安依旧将“L2自动驾驶+OTA”功能分配给两款顶级车型:2.0T尊享车型、2.0T全轮驱动尊享车型。并且其智能化门槛已经提升到16.99万元以上。车云网了解到,由于UNI-K是新机型,终端没有优惠。
如果说汽车“新四化”为自主品牌打开了一扇“窗口”,那么做好产品、做好智能化用户体验应该是通往这个窗口的“阶梯” .
前不久,长安汽车提出了新目标:在智能化方面,长安汽车将加快智能化发展,实现每年1-2个领先智能场景的率先应用,率先实现L4 2022年智能网联汽车上市。
根据长安的说法,其在产品研发和智能化方面的投入巨大,在研发投入、人才、组织架构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事实上,这些都是将制造公司转变为科技公司的基础。然而,车企转型的目标是什么?引入自动化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1-2领先智能场景先行应用”、“率先实现L4级智能”等前瞻性技术的愿景确实很诱人,但究竟能落地到什么程度呢?会不会走2020款CS75产品和宣传断层的路?还是和2年前的CS55一样,高调加装了L2级自动驾驶系统,2年后悄然下架。这些做法对长安的智能化发展有多大意义?
在“新能源+智能”领域,长安正在绘制更具吸引力的蓝图。
日前,有消息称,由长安汽车、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高端新能源品牌(AB品牌)即将亮相。谭本宏还透露,AB品牌将独立发展,独立进行市场化运营,整合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并有独立上市计划。
分析认为,新品牌的成立可能与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长期沉默和亏损有关。
2017年,长安发布投资1000亿元的“香格里拉”计划,计划到2025年全面停止销售传统燃油汽车。2018年,在“三创计划”中公布长安汽车宣布: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5万辆,进入行业第一梯队。但事实上,2020年长安新能源汽车销量仅为1.8万辆(协会),不仅未能达到35万辆的目标,还下降了35.3% 同比。同期,吉利、长城、比亚迪等新能源产品销量均有增长。
此外,长安新能源已经独立运营3年,从经营状况来看,亏损还在不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长安新能源亏损约2.27亿元; 2019年亏损约5.79亿元; 2020年亏损11.6亿元。
如今,长安收购了华为和宁德时代两大热门“IP”资源,能否翻盘?未来这三家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捆绑在一起?长安在新能源领域的衰落只与智能和电池有关吗?如果能独立上市,长安新能源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什么,还是只是通过资本市场“扭亏为盈”?
作者想说:无论是高端还是智能,都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无论技术多么先进,功能如何叠加,如果车企在智能化发展过程中无法实现从注重技术到注重用户体验的转变,又如何真正顺应更广泛的消费者需求?如果没有更广泛的智能用户模型,我们如何从实际车辆反馈中积累数据和总结经验?那么“软件定义的汽车”呢?
比起“率先实现L4级”的口号,不如普及一下现有的L2级技术,让更多人看到“智”后长安汽车的新面貌。
——结束——
图文来自:车云网
以上评论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汽车智汇立场无关。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如对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有任何疑问,请在作品发表后30日内联系汽车智汇,我们将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