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一季度,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将继续开展100万人大型项目:电动自行车上牌。
经过各方努力,“无牌”电动车上路的情况已经很少见了。为我们后期的城市形象、出行安全、出行秩序等提供了更好的保障。网上有很多相关的政策和要求,这里不再赘述。
在这个过程中,我完成了我家三辆电动车的注册(白卡)。过程是曲折的。我还帮几位老人完成了排队登记,回答了一些市民的疑问。还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情。
本文仅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总结此过程中延伸出的功能优化点,主要从产品推广、运营体验、公平规则、产品性能等维度进行探讨和总结。
PS:以下内容仅从产品功能和设计上分析,不针对任何组织或群体。如有不当之处请见谅。
一、背景说明
电动车号牌类型:
从5月起,无牌车辆将被禁止在市区行驶,白牌车辆也将被禁止在部分路段行驶。
二、整体流程
一般步骤分为四步:系统预约,等待审核结果和牌照通知(审核结果通知较快,等待牌照通知时间很长),终于要排队安装了。
这是最传统和最标准化的流程。正是这个过程导致了下文提到的“业务规则和公平问题”。
三、如何让用户知道游戏规则
换句话说:如何让用户更容易了解游戏规则?
我的消息获取渠道是微信群和本地微信公众号。同时,其他自媒体平台上或多或少都有相关信息。但这些渠道并不涵盖所有人群。
于是有人听别人说什么,也有人看到卡点的“大排长龙”好奇地过来询问。但必有“漏网之鱼”。当然,这种情况在产品层面是必然会发生的,需要接受,但我们有没有更有效的形式来尽量减少这种人的数量?
所以我们在做产品推广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调整目标用户的定位、宣传渠道,以及后续的宣传成本效益预测。否则很容易造成“大雷小雨”的尴尬局面。
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但是怎么知道呢?都有些什么样的规矩?阅读规则后向谁提问?
这个问题还需要针对自身产品的用户群特点(如软件熟练度、教育程度、年龄等)制定不同的规则。
为此,大家自发地在各个微信群里互相提问,纷纷去打卡提问。工作人员也一次次不厌其烦的回答。那么产品能不能推出“FAQ”功能呢?是否可以制作视频解释大家的常见问题来传播?
另外,问题怎么设计,交互怎么设计,FAQ里面的入口在哪里都非常讲究。我们这里就不深入讨论了,因为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受众,结果也不同。但是这个功能,我觉得是必须要做的。
四、如何维护产品的公平机制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在产品业务流程中是遵循还是普遍遵循“用户公平机制”。
首先,我们来看看领卡的流程。文章开头的一般标准流程已经介绍过了。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发现了几个“不规范流程”,正是这些不规范流程打破了规范流程的公平机制,耽误了遵守规则的用户的服务体验。
1. 一般程序
2. 非常规工艺
不难发现,在非常规流程中,排队节点越高,刷卡总时间越短。
非常规流程是我在第一次排队过程中发现的。因为我一直等到审核通过,发了注册通知短信。但是在排队的过程中,发现有三类用户的流程非常规。确认后,用户只要在此卡注册点提交预约申请,工作人员即可查找信息并人工审核批准卡,完成卡注册。这简直为我接下来的两张牌在路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我直接找了一个人少的玩点,排队后预约,一次玩完。我打破了旧的正常规则。
因此,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我们保证规则公平,不存在漏洞,同时我们也对广大用户和他们的努力负责。
当然,用户公平在产品设计上并不是绝对的,可以结合“会员”、“支付”、“积分”、“忠诚度”等问题进行调整。但我认为在同一个维度,游戏规则应该是绝对公平的。即使有“捷径存在”,也应该在不显眼的地方说明。而不是让用户像复活节彩蛋一样自己挖,被发现的捷径更多时候是产品中需要修复的bug。
五、考虑用户的外部环境和情感因素
这点我之前忽略了,虽然在一些产品同事的文章中看到过,但是一直没注意。一直到排队取卡,才发现很多市民都在焦急的问“这个怎么预约?” “为什么我不能登录?” “我在哪里可以提交?”等等。
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它的用户,在焦虑或其他负面情绪的影响下,思维能力极差。当产品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时,情绪会形成恶性循环,随之而来的是对产品的不认可,即使用户在正常情况下认可产品。
同时,关于用户的使用环境,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在骑行、骑行、跑步、会议等环境中,对功能的操作方式和诉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我们的产品设计中,如果能够兼顾用户的使用场景和使用情绪,那一定是一款“有温度的产品”。
六、产品入门之难
这有点类似于第一个规则表示问题,但重点不同。产品的操作体验和产品通俗易懂、易于使用的流程也是产品人功能设计不可缺少的部分。
我们上面提到,新用户注册登录后,首先要记录车主信息(个人信息登记),然后进行车辆预约登记。这两个步骤是连续的。
但是用户进来的目的只是做第二步,所以第一步往往被忽略。排队的时候,我帮前排和后排的阿姨阿姨做全过程。因为没有指导,很多用户群不知所措。对于我这种经常使用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来说,第一次操作也有问题。
因此,在后续的操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前置条件未完成的错误提示,应该有“前往设置”等直接按钮,而不只是让人看懂但看不懂的提示。这也是我们后续在产品设计中,需要设计出比较复杂或者依次相关的功能。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按钮,但它可以让您的用户更快地达到他们的目标。
我们还需要区分用户群体,尤其是中老年群体或者对互联网产品比较陌生的用户群体。如何让他们相对快速、直接地理解和使用,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七、一些交互细节
我一直认为,只有“功能体验+视觉体验+交互体验”相结合的产品才能称为好产品。
当上述前置条件缺失而报错时,可以直接在报错信息中“设置”,这是一个小的交互体验提升。
同时本系统还有一个视觉体验优化点:
预订电车时需要上传购买凭证,但很多用户找不到购买凭证。因此,在功能上,平台提供了“遗失笔记”的承诺书。点击后,相当于勾选了承诺协议,无需上传购买凭证。
此功能是处理功能体验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不过,在视觉体验上,“Lost Notes”这两个字在句子中只以蓝色字体显示,以示区分。用户看到后不知道可以点击这里。
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触碰了一下,才发现原来是个按钮。如果在下面加下划线,或者改成按钮样式等,用户会更容易理解。
因此,在视觉体验上,在哪里点击选择,需要直观体现。
这个系统的另一个细节是我最喜欢的:
用户填写电车信息后,需上传电动车照片,平台对照片中电车的摆放位置、大小、角度等有明确要求。要求也有文字说明。
具体是平台在上传图片的窗格中预制了示意图。用户看到图片后,不需要看文字,只需要根据图片的风格进行拍摄。没有问题,非常方便有效。
人们对图像、动画和声音的敏感度必须远高于文字。在关键规则中,必须辅助用户以其他更直观的形式理解的规则。
八、产品的防作弊机制有多重要
这是一个非常不同的设计点。有些产品,或者说在产品的某个成长周期内,其实是让“作弊”用户发生的,但我认为从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个产品的加工过程都应该有一定的预防机制(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有基本的设计和考虑)。
以本次注册为例。在路上,我发现了一些带踏板的超速汽车,还安装了绿卡。同时,在第三次排队的过程中,一辆电动摩托车也发了绿卡(我在注册卡的时候和他进行了一次简单的交流2022上牌流程,他把绿卡改回了白卡) .
因此,我最近一直在回顾,自己在做的产品是否存在类似的流程隐患,尤其是涉及到用户隐私、资金等关键节点。后期的产品迭代也会更加重视和完善上述的公平机制和反作弊机制。
九、高性能保证
关于性能问题,必须对用户达到一定规模的产品有严格的要求。
预约注册系统面向百万用户,以微信公众号为载体。与其他通道相比2022上牌流程,它的性能在响应速度上没有优势。我记得在约会的初期,有几次系统崩溃。
扫描二维码后无反应,或打开一个空白页面。用户很困惑。后续,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优化。中后期很少出现打不开系统的情况,整体流畅度可以得到保证。瞎猜的建筑师和后台的小伙伴应该付出了很多,在此给大家点个赞!
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己的产品时,需要对预期用户数和高并发服务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从tps、响应时间、稳定性、服务器资源等多个维度进行验证。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在开发过程中,技术团队为了达到预期指标,往往会关闭系统的非关键功能。
同时,当遇到性能瓶颈时,并没有对处理过程进行真正的优化,而是减少了处理流程,简化了耗时的逻辑或SPL,或者将日志打印级别降低到最少(因为日志打印内容也会极大影响系统性能,占用服务器资源),直到性能测试完成后再恢复。
结果,测试会通过,但实际产品的性能在发布后不会达到预期目标。简而言之:生产中的代码和性能测试中的代码不是同一个版本。测试通过了,其实产品本身没有。
十、限额/库存提醒
对于配额、库存等相关问题,最好让用户直接看清楚。
其实这在理财、电商、物流等相关产品中很常见,只是这一次,各个注册点的卡数一直不透明,尤其是在3月份的高峰期,当时很多登记点是7:00多。有人在排队。 9点开始,有几十个人在排队,但车牌不够。明天再来...
我第一次被排在三十。等了一个小时,我被告知今天只有8张白卡。 .
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对这些功能有清晰的提醒和展示,方便用户查看和选择。
十一、写在最后
产品设计是一个长期的、多变的、复杂的过程,各种因素相互制约,会根据不同的产品阶段、用户阶段、产品策略等实时(及时)变化。 offs 本身也是产品角色的有趣方面。
最近几天在路上偶尔会发现一些未注册的电动自行车。我不知道他们是不知道他们需要注册,还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
希望大家都能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