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港交所上市文件显示,商汤科技将于12月7日招股,拟发行15亿股,招股价介乎3.85-3.99港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约4030.21港元,最多筹资60亿港元。
据悉,商汤今次上市共发行15亿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属香港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该股将于12月10日截止认购,预计12月17日挂牌。中金、海通、汇丰为联席保荐人。
另悉,此次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上汽香港、广发基金、HelVed等,合共认购4.5亿美元(约35.1亿港元)等值股份。
据了解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现在已经7年有余,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创立,是科技部指定的“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AI四小龙”,关注人脸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而此次商汤科技则成为“AI四小龙”上市的第一股,而在2021年底这个时间段,视觉AI科技企业的上市似乎困难重重,但也正是这个时间段,正在成为视觉AI企业上市最后的机会。
目前“AI四小龙”都在抢夺“AI第一股”称号,只不过这条道路似乎并不通畅。旷视、依图虽已披露上市文件,但旷视的港股IPO一再延宕,后于2021年3月开始冲击科创板,目前仍在排队;依图冲击科创板的状态最终变为“终止问询”,后于6月底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目前唯一过会的是云从,其在7月20日被发审委认为“符合发行条件、 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旷视科技选择转换赛道,与云从科技一起向科创板发力,终于在9月份获得批准,目前两家公司均处于“提交注册”状态,尚未有进一步进展。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是其中融资最多、估值最高的。上述港交所申请文件显示,创立至今商汤科技先后已经进行了12轮融资。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估值分别为5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140亿元。
上述港交所申请文件显示,商汤科技IPO前,执行董事汤晓鸥的全资子公司Amind持股21.73%,高管及员工持股平台SenseTalent持股12.17%,新加坡SVF Sense基金持股14.88%,淘宝中国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Silver Lake持股3.05%,IDG中国持股1.42%,国调基金持股1.39%,上海国际集团持股1.33%,赛领持股1.29%。
根据招股说明书,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人民币,下同)、30.27亿元、34.46亿元和16.52亿元。
商汤科技目前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2019年、 2020年及2021上半年其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和37.13亿元,申请资料称,其历史期内净亏损主要是因为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但消除了管理层认为的不能反映商汤科技经营表现的项目的影响后,其上述年度的经调整净亏损仍分别为2.20亿元、10.37亿元、 8.78亿元及7.26亿元。
研发开支是商汤科技投入的大头,其次是行政开支,最后是销售开支。其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及17.72亿元,研发投入分别占收入的45.9%、63.3%、71.3%和107.3%。
因此目前的商汤科技财务状况算不上优秀,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研发和运营,何时才能盈利尚不可知。
现在提及“ALL IN AI”已是暴露年纪的表现
在15至18年,AI成为科技的代名词,百度、腾讯相继宣布ALL IN AI。
从15年开始,中国AI行业持续4年的融资热潮,到2018年,AI领域当年的投资次数已高达400起,平均每天都有1.1次投融资事件发生。
经过一轮风口的洗礼之后,AI大规模商业化被证明在现阶段难以实现,无法引起颠覆性变革,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的进步。
追逐热点的资本一旦发现不能在短期内实现预期收益,就会转而寻找下一个热点。于是,在经历了前期的野蛮生长之后,从2019年开始,AI行业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开始出现明显下滑,AI热潮逐渐褪去,开始进入冷静发展期。
没错AI的盘子太大了,没有一家企业能完全吃下,资本转向更加容易落地的AI应用。
比如现在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领域就是AI的应用化。
据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6亿元、34.46亿元及16.52 亿元。2019年增长了63.3%,到2020年营收增长却出现了下滑,仅增长13.8%。
截至2021年上半年,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车四大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9.2%、47.6%、8.9%及4.3%。
但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中提到了48次的“元宇宙”,很显然此次上市的故事是目前大热的元宇宙,但目前无论是收入还是研发,元宇宙所占的份额几乎是忽略不计。
商汤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已经通过其SenseMARS平台,实现了元宇宙。
但即使是这样,商汤的客户依然亮眼,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过2400家,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8,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因此商汤目前的商业状态可以用覆盖范围大,但营收比不上研发来形容。
随着行业发展,由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特殊性特别是AI企业主营B端客户的原因,AI企业的诸多项目无法同时满足多个用户的需要,兼容性较差,“广撒网”的布局策略需要承担较高经济成本压力。
尤其是涉足多个行业,需要面对诸多老牌企业和其他强有力竞争对手。如安防领域面临与海康、大华进行正面对抗,汽车领域则需直面特斯拉、“蔚小理”乃至小米华为等企业。
最为关键的是,政策层面的变动势必会对商汤科技的核心技术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今年下半年起,多条针对个人隐私的政策法规相继发布,明确了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行为的性质和责任,并表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同时根据招股书显示,商汤的政府客户较多,可能会存在增长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美国在7月列出的实体清单中也有商汤科技,这意味着海外市场和先进芯片暂时与商汤没有了联系。
数据显示,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共计三年半时间内商汤科技累计获得政府补贴总金额便接近10亿,具体金额分别为2.07亿元、2.53亿元、3.53亿元和1.26亿元,但这点钱依旧是杯水车薪。
因此越早时间上市,对于商汤科技越好,早期的资本已经没有耐心,目前市场也融不到钱,上市成为最佳的选择。
汽车领域的建树
虽然是商汤业务板块收入最小的一部分,但依托于视觉感知的优势,再加上智能驾驶的火热,商汤在智能汽车的供应商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早在2019就宣称拥有L2+的量产方案和L4的解决方案,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期间,SenseAu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栈亮相。
而在今年7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
凭借原创AI技术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商汤SenseAu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为智能驾驶提供以视觉为核心、多传感器融合的道路全场景感知方案;为智能车舱打造便捷、安全、个性化的全场景智能服务。
也就是俗称的车内外解决方案都有,而WEY的摩卡与捷途的X70诸葛版就搭载了商汤SenseAutoCabin智能车舱解决方案。
而在自动驾驶层面,面向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商汤正在通过SenseAuto Pilot绝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基于不同传感器的智能驾驶方案,加速L2+级至L4级自动驾驶的创新和落地。
但截至目前除了本田之外,尚未听说商汤科技有自动驾驶的新业务落地。
商汤科技的车载业务起源于2016年,本田选择年轻的商汤,战略合作至今。
可以说,商汤是国内最早一批与全球顶级车企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的AI企业,只是业务的拓展并不顺利。
而在如今,各家品牌已经将自动驾驶能力看做是品牌的技术护城河,再想拓展已经十分困难了。
但商汤宣称: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已与30余家汽车公司合作,并已获选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在未来数年内,向其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
但无论如何商汤科技即将IPO,这也算是当年AI爆发的时代一个有意义的结局和缩影,AI没有结束,它将更加具象化的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它依然需要长时间大幅度的投入,它仍然需要时间去产业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