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讯 近日,乘联会公布5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数据。从总体来看,5月乘用车市场比较平稳,零售达到162.3万辆,同比2020年5月增长1.0%。虽然从数据上来看5月车市波澜不惊,但是却隐藏着暗潮涌动。
数据显示5月自主品牌零售60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4月增长3%。关键在于在销量增长下,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40.2%,较同期份额增长7.7%;且国内零售份额为36.4%,同比增4个百分点。而从车企销量排行来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并不仅依靠几家自主头部车企,而是形成一股中坚力量。
“汽扯扒谈”捋了一下2021年从年初开始至上个月的销量数据,基本每个月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都在上涨,这与前几年中国品牌十几连降已不能同日而语。而相对应部分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在下滑。以5月为例,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3.4%,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部分德系品牌仍处于调整阶段。
而在5月份各汽车集团通报的销量数据中,自主版块普遍成为增长的“门面”,这与之前的地位大为不同。在产品、营销、服务等各方面均有了明显进步的形势下,自主品牌在车市表现也“支棱”起来!
“大价比”越来越吃得开
自主品牌今年整体市场表现不断向好,一方面是综合实力提升的体现,但同时也有几方面因素助力作用。首先是中国品牌对于消费需求调整非常迅速。比如面对小型车市场的萎缩,以及大空间车型需求日益增长,自主品牌很快聚焦到大尺寸车型打造中。
特别是在SUV市场,相比合资品牌小型SUV动辄十几万元,紧凑级SUV二十几万价格,同样价格完全可以买到越级尺寸、智能互联配置更丰富的自主品牌车型。而以往中国在品质、技术等方面短板已得到有效弥补,因此自主品牌一批精品车型凭借着“大价比”,获得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
比起合资品牌比较“长线”的决策流程,自主品牌针对消费者需求,调整非常快,这一点在新能源、车联网、智能化等方面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车内体验与多数合资品牌车型拉开差距,并且已经逐步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特别是面对新能源市场快速崛起,虽然自主品牌还谈不上弯道超车,但明显更善于抓住机会,在高低两端新能源车型市场,都已形成较高的用户聚集度。虽然目前新能源车型销量相比燃油车还有差距,但是新能源市场超高速发展,将直接体现出车企未来增长潜力。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11.4%,1-5月渗透率9.4%,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其中5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4.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10.8%;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1.7%,显然自主品牌已取得领先身位。
即便面对芯片短缺,自主品牌的灵活性也让应对更为及时。近期芯片短缺已经影响到车企生产节奏,但自主品牌强化供应链优势,芯片供应稳定性好于合资品牌,有效化解芯片短缺压力,这也是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的因素之一。
一股“神秘力量”入场?
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整车与CKD出口10.7万辆,同比增长250%。其中自主品牌出口达到8万辆,同比增长241%,合资品牌出口1万辆,同比增长68%。
今年以来车企出口车型数量可以用“井喷”来形容,其中自主品牌发挥关键作用。自主品牌车企正在通过海外工厂建设,推动乘用车CKD出口。5月奇瑞汽车CKD销量6840辆,长城汽车3639辆,上汽乘用车1425辆。
虽然出口量占据整体销量的份额还不算大,但是这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信号。而打通了出口渠道后,自主品牌将迎来更广阔市场空间。
另外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增长,也源自中年消费群体占比大幅提升。根据乘联会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年轻群体的购车年龄延迟,导致年轻群体的购车规模较小,中年群体规模增大,这对车市增长带来持续的消费升级的动力。
随着中国的中年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展示,中国车市消费的中年化特征相对明显。近期的豪华车的高增长,高端电动车销量不断提升,都是中年群体消费能力的体现。
而在引导中年群体消费释放方面,自主品牌也已经做好充足准备,不仅有红旗等品牌为代表的新豪华的趋势,同时也要看到皮卡乘用化和越野型SUV的崛起,这些自主品牌打造的新亮点市场,有望带动更多中年消费群体“路转粉”。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