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讯 日前,国内某媒体发布的一则标题为《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静置两天后汉EV起火》的视频在网络中迅速发酵。在这则视频中,与以往测试机构单车柱碰的碰撞标准不同的是,该媒体采用双车64km/h的50%偏置对撞标准。
也就是说,在碰撞测试过程中比亚迪汉EV和极狐阿尔法S均以64km/h的速度、50%的重叠率(驾驶员侧)正面对撞,再根据车体变形程度及假人伤害数据进行评价。
在此次比亚迪汉EV高速对撞极狐阿尔法S中,几乎以全方位的“输于对手”的观点呈现给观看者。甚至在测试48小时之后,静置的比亚迪汉EV还发生了起火,更令广大消费者对比亚迪宣传的“刀片电池”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那么,这一次碰撞测试为何闹得如此沸沸扬扬?
双车对撞汉EV受损更大
具体事件我们先来梳理一下:近日,某国内汽车媒体做了一期比亚迪汉EV对极狐阿尔法S的64公里/小时,50%偏置碰撞测试。
从视频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比亚迪汉EV和阿尔法S均受损严重,其中,极狐阿尔法S在碰撞之后前后车门均可正常打开,车身、车顶以及车内的变形均不是很明显,而车辆的电气设备包括高压电均在碰撞的一刻切断电源。
比亚迪汉EV的车头溃缩程度比极狐阿尔法S更大,这或许得益于其车头更加修长,溃缩距离更长。比亚迪汉EV的前防撞梁,材质为热成型钢,在视频中显示被撞断了。另外,比亚迪汉EV的纵梁被撞的变形有些过度,在连接副车架的地方,有翻开、撕裂的情况,焊点存在失效情况。后部车身以及车顶也存在变形严重、车门无法开启等诸多问题。
最重要的是,在碰撞后车辆静置48小时后,汉EV还在全车断电的情况下出现了起火燃烧的情况,并最终导致车辆完全损毁。燃烧事故后,经消防部门认定为车辆电瓶电气线路故障导致的燃烧。
在事发之后,比亚迪几乎在第一时间发布了官方声明澄清,并声明视频车的“冷却液”疑似非原厂,带有导电性,对该视频的观点和结果进行了反驳,并声称该视频中设计的测试方法,“非主流、不权威”。换而言之,比亚迪认为车辆碰撞后起火是因为冷却液被更换导致。
被迫“背锅”的冷却液
针对懂车帝发布的碰撞试验以及相关评测,比亚迪官方的回复还是相当迅速的。从官方回应的讯息来看,比亚迪对该媒体的测试标准和方法均不认可,况且在部分方面还存在诸多疑点。
就最为明显的像视频中碰撞车辆的冷却液为红色(红色,行业普遍使用,有导电性)与汉EV量产车的冷却液(紫色,比亚迪独有,不导电)完全不同。碰撞车辆被更换具有导电性的冷却液之后,车辆在剧烈碰撞后数天内冷却液渗漏,进而造成线路短路,并引发自燃。
也就是说,比亚迪官方认为目前行业普遍使用的冷却液是红色具有导电性的,而汉EV量产车采用的则是比亚迪独有的紫色冷却液,不导电。
而在比亚迪发表声明后,该事件也进一步发酵,多位车主在车友圈称自己的电池冷却液颜色与该媒体测试车辆的电池冷却液颜色十分接近(红色),也有部分车主表示自己的电池冷却液是比亚迪官方说明中提到的紫色。
而根据比亚迪某4S店的售后方的说法,不同的出厂批次导致了汉EV的冷却液有两种颜色,但无论是紫色还是粉红色的冷却液,都不具备导电性。这就让比亚迪「仅凭颜色判断」的官方回应站不住脚。
综合以上信息,想要证明测试媒体有更换冷却液的情况以及起火原因是冷却液所致,显然并不严谨。如果比亚迪的冷却液具有导电性,那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比亚迪汉EV不可以在雨天发生碰撞?因为雨水也带有导电性,比亚迪方面是否要将起火的原因归结于“下雨”?
可以说,在这次碰撞测试后,比亚迪的官方宣传口径十分混乱,关于汉的冷却液颜色的前后矛盾回应、以及在事后的应对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这说明他们自己内部完全没有进行沟通,出现了措手不及,信息不通的情况,没有个统一的口径。
我们和比亚迪官方出发点不同,但观点趋于一致,此次高速对撞测试并不主流,也更不权威,但是依旧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在测试中,采用了纯电专属平台开发的极狐阿尔法S在碰撞中,一定程度上可靠性更高,而比亚迪汉EV受损更严重。
对于此次测试的定性,我们仍需等待后续官方声明。不过就比亚迪在本次声明中以“后续,如有媒体就此事进行过度解读和恶意延展,我们也将实时进行证据保全,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的态度感到遗憾,在出了问题后不是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解决问题,而是给媒体施加“压力”,这或许并不是一个成熟企业应有的做法。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