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讯 6月的特斯拉似乎陷入了招聘与不招聘的“极限拉扯”之中。
6月初,据外媒报道,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给公司高管发出了一封题为“暂停全球所有招聘”的电子邮件,称对经济感到“超级糟糕”,现阶段公司人手过剩,希望削减大约10%的工作岗位。
但同时,马斯克也补充说,“每小时员工人数将会增加”,换句话说,特斯拉已进入了该裁裁该招招的理性扩张阶段。
中国暂停招聘?让生产先行
大多数人没有想到的是,特斯拉暂停全球招聘的棋子落在了中国。日前,特斯拉中国取消了原定于 6 月举行的三项在线招聘活动,并进一步印证了马斯克所强调的人员过剩的问题。
6月9日,特斯拉在中国新增了24个新的招聘信息,并计划当晚7点举办线上招聘会,物色“智能制造”岗位,职位包括管理上海工厂的 6,000 吨 Giga Press 的负责人和员工,主要负责生产 Model Y 的前后车身底部铸件。
但到了晚些时候,其招聘“智能制造”岗位的活动通知却无法看到,同时,特斯拉原定于6 月 16 日、23 日和 30 日举行的涉及销售、研发和部分供应链工人的在线招聘活动也被取消。
据悉,早在5月中旬就有一位特斯拉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特斯拉中国的销售和交付人员的招聘暂时停了,其他岗位还有招聘。对此有业内人士对“汽车扒谈”表示,扩大产能依旧是特斯拉今年的核心命题,一些对于上海工厂增产尚不重要的职位可以暂时停止,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
“非一线工人的岗位招聘取消了,全球重新review HC”,他表示,通过这次招聘的停止,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特斯拉上海工厂到底哪些领域人手过剩,并根据产能进行人员规划。
数据显示,特斯拉去年总交付量为936,172辆,全球产量为930,422辆,其中 Model S和 Model X 共生产24,390辆,Model 3和Model Y 共生产906,032辆。
今年,虽然特斯拉上海工厂因为疫情原因停产了一段时间,但特斯拉仍然相信今年将实现50%以上的增长率,对此马斯克在今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也表示,特斯拉今年的目标是生产150万辆汽车。
从工厂情况来看,特斯拉在全球共拥有6家工厂,其中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上海工厂、3月投产的柏林工厂以及4月投产的得州奥斯汀工厂负责整车制造,内华达工厂及纽约工厂分别负责电池组、充电桩及太阳能屋顶的生产。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特斯拉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及上海工厂的年产能分别为45万辆和48万辆左右。今年,由于得州和柏林的工厂都还只是开始放量,因此150万辆的生产目标,大部分压力还是在加州和上海的两座工厂身上。
为此,特斯拉上个月也宣布,计划通过扩建来将上海工厂的产能提高一倍。
工厂产能爬坡,人员缺口大
不过,与中国的暂停不同,特斯拉正在德国开启大量招聘工作,以加速产能爬坡。
根据马斯克最近发给公司员工的一封邮件显示,特斯拉柏林超级工厂的周产量已接近1000辆,其目标是在今年年底之前将柏林超级工厂的产量提升至每周5000至10000辆。
产能尚处于爬坡阶段的柏林工厂,对一线的生产员工,还有着很大的需求。
日前,勃兰登堡州地区经济部长Joerg Steinbach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特斯拉柏林工厂已有4100-4500名员工,目前还在以每月500-600人的速度招聘新员工。
Joerg Steinbach表示,德国其他区域的汽车制造商,已意识到生产电动汽车所需要的员工,少于此前生产燃油汽车所需要的员工,这也给特斯拉带来了便利。据悉,特斯拉与国家就业局达成了合作,正尝试将其他汽车制造商不需要的员工,招到柏林工厂。
而招聘的工人也从 5 月 23 日开始实行两班制,第三班将在今年年底前开始运行。不过,在保证柏林工厂产能提升,以及得州工厂批量生产的情况下,特斯拉又开始考虑设立新的工厂。
“我们正在研究地址,不一定会在美国,也考虑在北美更广的范围内选择建厂地点,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马斯克指出,新工厂的选址可能会在今年年底举行。
根据产能规划,特斯拉得州、上海、加州、柏林四家工厂的年产能目标分别是100万辆、110万辆、60万辆、50万辆,总计320万辆,在建新工厂之前,以上工厂的产能完全释放后,满足特斯拉的产能需求绰绰有余。但从其2020年的49.95万辆销量,到2021年的93.62万辆销量,近乎翻倍的增长速度,也进一步加快了特斯拉扩张的步伐。
在柏林、得州工厂刚投产的关键时期又惦记着开新工厂,特斯拉“魔鬼”般的扩张背后其实有迹可循。
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BI)6月14日上午发布了一份综合报告,称特斯拉将在未来18个月内保持其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桂冠的头衔,但随后将被大众集团取代。
据彭博行业研究预测,到2025年,大部分传统车企的电动车销量仍将落后于特斯拉,但大众集团有望在2024年超过特斯拉。不过,就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比亚迪或将在大众之前超越特斯拉。
前有狼后有虎的情况下,加速扩张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是特斯拉的唯一选择,也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个过程中,特斯拉需要更加谨慎。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