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讯 作为“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年显然为未来五年汽车行业定下了增长的基调。一方面汽车去年整体销量,结束了连续三年下滑的状态,实现同比正增长;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型表现抢眼,增长速度可以用“疯狂”来形容。
随着12月份销量数据出炉,2021年新能源成绩单也正式落地。根据乘联会数据,在12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7.5万辆,,增长势头仍然迅猛,同比增长128.8%,环比增长25.4%。而去年全年新能源乘用车车零售298.9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69.1%。
新能源车已不再是聊胜于无的“小角色”,而是实实在在能改变行业格局,左右车企排名的新力量。特别是在去年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走势形成强烈对比,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正在加速。12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再创新高,达到22.6%,而去年全年渗透率已达到14.8%,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翻了两番。
而不同类型市场,新能源车渗透率差异很大。以12月份为例,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9%;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32.7%;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3%。这也是过去一年合资车企销量,同比下滑比例占据多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去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车企和车型排名中,会发现新能源车整体市场增长的背后,有了诸多新趋势和新格局正在形成。
传统车企迎头赶上
在过去一年,受新能源“红利”影响最大非比亚迪莫属,作为去年新能源厂商销量冠军,比亚迪在纯电与插混双向发力,不仅领先第二名优势明显,而且是还是前五名中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比亚迪也凭借新能源方面全线飘红,首次挤入月销量排名前十和全年销量排名前十五名。今年随着更多产品推出,比亚迪在新能源的领先优势很难被撼动。
在去年销量销量排名前列的车企中,会发现传统车企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凭借着体系与渠道的优势,传统车企新能源步伐正在加快。在销量前十五名新能源车企中,传统车企占据十个席位,而且新造车势力除了特斯拉,在销量上都没有超过10万辆。
但是单一看销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出新造车势力发展态势。一方面新造车势力车型普遍定价较高,盈利能力和水平相比传统车企更胜一筹;另一方面许多造车新势力去年受到产能制约,产品数量也有限。而今年这些问题都将得到全面改善,所以今年造车新势力发展潜力仍被看好。
相比较而言,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表现很不理想,新能源销量排名前十五名的车企中,中国品牌占据12个,合资车企仅有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席,而且排名比较靠后,增长幅度也不算抢眼。在2022年新能源车型整体销量有望翻一番的情况下,合资车企能否抓住机会,将会很大程度影响到今年乃至未来几年的市场表现。
轿车比SUV潜力大
究竟什么样的新能源车型受消费者欢迎?是否有一个增长快、潜力大的新能源细分市场?这是许多车企都在分析琢磨的问题。而从去年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来看,确实能看出一些共性来。
首先与燃油车SUV比重较高不同,排在前列的轿车销量明显比SUV销量要更大。但是实际上从车型数量来看,SUV数量并不少。虽然很多车企推出前几款新能源车企,也都经常拿SUV来试水,但是目前看效果平平。而一些新能源轿车反而成为销量担当。
而轿车销量高还有很重要原因在于,多数车型定位比较低。以宏光MINI为代表开启低价位入门级新能源车型,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摆渡功能,购买和使用成本低,符合大众消费。因此但凡这样车型推出,都会在市场取得不错的销量成绩,甚至有很多时候还供不应求。
不过这级别车型续航普遍较短,智能化和配置水平也不高。过多类似产品涌入市场,对于国内新能源行业带来的影响,也存在争议。但是销量吸引力,将让类似车型蜂拥而入。尽管市场容量较大,但是这一级别车型也将迎来更为激烈竞争,这将带动车型整体水平提升。
而新能源SUV排名则呈现出另一番景象,销量好的车型定位比较高,更突出用车的品质感与行驶性能以及智能化水平。因此相比轿车而言,打造一款热销新能源SUV,无疑具有更高的门槛,这也是一些定位高端的新能源品牌重点发力车型。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本该体现明显优势的传统豪华品牌,却在新能源SUV排行中鲜有出现,去年仅宝马iX3挤进榜单排名13,而在电动SUV上市已久的奔驰与奥迪,在车辆价格大幅下调的情况下,市场表现仍不理想。二线豪华品牌在能源领域,除了凯迪拉克已有明显起色外,其他品牌似乎还没摸到门道儿,与特斯拉。蔚来等差距继续拉大。
结语:2022年虽然新能源单车补贴“退坡”,造成车型价格普遍上涨,但是补贴规模从原来预期的200万辆补贴规模上限没有锁定,而且将实现贯穿2022年全年的补贴,由此预期2022年年末的新能源车增量很强。
乘联会原来预期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480万辆,目前应调整到550万辆以上,渗透率达到25%左右。虽然盘子变大,但是今年还将有更多新能源品牌和车型来分“蛋糕”。竞争压力有增无减,一些车企实现在新能源“翻身”的难度也会更高!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