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讯 近两年的国内汽车市场,用“基于消费者需求”便能基本概括。特别是年轻消费者,他们的购车意向十分清晰,如产品造型是否运动、科技配置是否智能、有无装备更炫酷的“黑科技”以及性能操控是否满意等,这些都是影响他们是否购买产品的主观决定性因素。但是,很少有年轻消费者将车辆的静谧舒适性放在购车考量的首位。
对于众多都市人群来说,在繁华喧嚣的生活中,总想寻一方静谧的私密空间,奈何公司有繁重冗长的工作,家里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唯独在上下班路上,坐进车里才是属于自己真正的私人空间。如果说汽车的外观是用来赏心悦目的,那么打开它的车内世界才是其真正的精髓所在。
随着汽车圈的“内卷”愈演愈烈,在B级轿车细分市场中,各大品牌的当家车型可谓颜值一个比一个逆天,配置一个比一个到顶。但是各个车型孰强孰弱,车内世界静谧与否,还要通过严苛的考验后才能下结论。
作为国家级A类赛事,CCPC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也被誉为汽车界的“奥运会”。想要在这里取得优异的成绩自然也对车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东风日产天籁在2021年度的激烈竞争中,凭借着公众站和专业站的夺目表现,荣获中大型轿车组年度综合冠军,成为唯一一款蝉联该奖项的车型。并且,在专业站CCPC隔音降噪赛上天籁更是获得全场冠军,力压奔驰宝马等众多豪华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东风日产天籁在今年4月16日,还成功通过了中汽研华诚认证,获得了“静谧之星”认证证书。据了解,该认证标准及严苛性远高于国家标准,天籁是该认证项目中首款通过的合资B级轿车。那么在天籁夺目表现的背后,又隐藏着那些关于静谧的“秘诀”呢?
全维降噪呈现剧院级静音
关于车辆的静音性,相信不少人都会立刻想到我们经常提到的“NVH”,其实,所谓的“NVH”就是指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统计数据显示,约有1/3的车辆故障和NVH相关,因此,车辆声音品质不仅关乎驾乘感受,更是衡量汽车制造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
然而在汽车的数万零部件当中,几乎每一个零件的设计与运用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整车的NVH特性,噪声振动可能来自轮胎,来自悬架,来自发动机,甚至可能来自车内的内饰面板。虽然有大量公式定理以及专业设备的加持,但有的问题或许根本找不到原因,更不是舍得投入成本就能解决的。所以,汽车工程学科内有个普遍的说法:NVH性能的研究,堪称车辆工程领域中最魔幻的“玄学”。
据了解,此次中汽研“静谧之星”认证主要是针对的就是整车静谧性能,基于国家标准,构建更严苛、更多维的评价体系,通过实验室模拟车辆内外部噪音环境,综合考验整车静谧水平。
此次认证集中在半消音实验室、混音室展开专业测试,测量车辆关键位置的整车降噪系数和声源敏感指数。在整车隔声量测量中,天籁在主、副驾等消费者感受最为明显的易受噪音干扰位置,取得了高于最高认证标准的隔音量成绩;在整车噪声传递函数测试中,天籁的前机舱、排气管等噪音关键部位,声源敏感指数均在认证最高级别A级标准之上。
这也是继2021中国量产车性能大赛隔音降噪赛荣获全场“静谧之王”后,天籁再一次斩获整车静谧性能类殊荣。需要指出的是,天籁也是首款获得该项称号的B级合资轿车。
那么,天籁究竟下了哪些“猛料”才将彻底攻破了NVH这门“玄学”呢?
研究发现,正常人可接受环境内存在的长期噪音大概是50分贝以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声音在频率上分布不均匀就会让人在感官上受到刺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刺耳”。而对于“刺耳”,我们一般用尖锐度来衡量。尖锐度越高,声音在频率上就越集中,这就是频率分布的奥妙。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50分贝的声音,由电脑散热扇所发布出的“呼呼”声,与进出摩擦所产生的的尖锐高频啸叫声相比,那必然是前者更容易被人所接受。而在减弱噪音的手段上,汽车和消费量电子产品也是类似的。
首先是阻断声音的传播。比如笔记本电脑一般都会在散热口旁增加泡棉,尽可能地将噪音抑制在电脑内部。而对于汽车来说,主要噪音来源则集中在发动机、风噪和胎噪三个方面。所以,车企也会相对应地在车顶、车底、以及车窗等部位进行额外的隔音处理。
具体来看,天籁通过三层挤压技术的声学隔音玻璃,配合高分子的PVB薄膜夹层,就能有效阻止车门和车窗产生漏音。而在车辆四周,使用吸音性能优异的双重吸隔音材料,并对易发生振动的钣金件,增加阻尼垫抑制振动,可以最大化的阻隔并吸取车内外的噪音。
同时从源头下手,不可避免的发动机振动噪音更是影响车辆NVH表现的难题。但天籁搭载的ATR主动式扭力拉杆系统,就能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这套系统通过电子单元控制监控发动机的振动,并产生反向振动来抵消共振,最终阻止发动机的振动传递到车内。并且,这个装置在同级别车型中并不常见,一般只有在更高级别车型上才会搭载。
此外,天籁还有一项主动降噪功能,和我们常见的降噪耳机原理类似,都是主动侦测环境噪音,由芯片进行实时演算,最后再通过扬声器播出反向声音来抵消噪音。对于耳机来说,降噪的处理相对简单,因为不需要考虑使用空间和位置等因素。
相比之下,汽车则要复杂得多。一方面是噪音来源更加复杂,且更分析。另一方面是应用空间更大,需要在合适的位置不止更大功率的扬声器,才能实现更好的效果。天籁的ANC主动噪声控制系统,就是通过车内麦克风实时侦测发动机与环境噪音,通过扬声器发射同频率反向声波,有效抵消车辆行车过程中的噪音。
部分车型上搭载的BOSE高保真9扬声器音响系统,还可通过前排两侧的独立高音扬声器配合整车音响系统,拓宽音域的同时细致丰满还原中高低各音频声音,细腻而真实。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此次天籁在参与“静谧之星”试验中所采用的车型,为官方指导价18.78万元的2021款天籁2.0L XL舒适版,并且在试验中未开启ANC主动降噪系统、ATR主动式扭力拉杆系统等功能的测试。
可以预见的是,如消费者所购买车型中配置中涵盖ANC主动降噪系统、ATR主动式扭力拉杆系统等相关主动降噪减振功能,在行驶中还会获得更好的静谧舒适驾乘体验。
年轻化设计不止于舒适
放眼当下的中级车市场,各个品牌都着力打造自己的明星产品,有的专注于性能、有的主打配置,还有的致力于精准的操控,当然也有车型侧重舒适性,在众多以舒适性来吸引消费者的车型中,天籁无疑是最突出的一个。
众所周知,天籁作为是日系中级车最具代表性的车型之一,自2004年进入国内市场以来,凭借稳重大气的外观和豪华丰富的配置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其尊贵、优雅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目前在售的第七代天籁,更凭借着年轻化的设计和强劲的性能表现,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在日产家族最新的V-Motion 2.0设计语言的加持下,天籁蜂窝状进气格栅结合造型独特的回旋镖式LED前大灯,再加上低矮的车身姿态,为天籁营造出一种宽体轿跑的既视感,这种独特的气质在同级车中绝无仅有,极具辨识度。
作为B级合资轿车的代表车型之一,天籁的内饰设计错落有致,简洁明了的中控布局也更符合当今主流审美。以宇航员在零重力状态下舒适姿态为灵感,全新设计的Multi-Layer人体工学座椅,能提供从腰到背部的贴合支撑,有效降低肌肉和脊椎负荷,抵抗长时间驾驶的疲劳。
此外,天籁在科技性配置也值得称道。首先在智能驾驶方面,其搭载的ProPILOT超智驾,是国内合资量产中高级轿车中率先具备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技术,可以在0-144km/h全速段实现自动跟车和平顺转向,即使遇到弯道,也能始终保持在单一车道中央平顺前行。
而在智能互联方面,Nissan Connect日产智联系统的加入,涵盖了语音控制、全时导航、车载WIFI热点、在线娱乐等功能,通过三屏联动(抬头显示屏、8英寸悬浮中控屏、7英寸液晶仪表),让驾驶者全面掌控行车信息。
动力方面,天籁拥有2.0L自然吸气动力与2.0T涡轮增压两套系统,其中2.0T车型搭载了VC-TURBO超变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其最大功率到了179kW,峰值扭矩371N·m,百公里加速时间仅为6.4秒。同时,6.6L的百公里油耗在同级别的2.0T发动机中也表现出色。
最后在安全层面,天籁更是历经过一系列的严苛考验。例如在中保研碰撞测试中,天籁在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辅助安全指数等项目评级中都获得了全G(优秀)成绩,五星级安全品质再度印证了其超高的安全性能。
除了可靠的车身结构,天籁在主动安全层面还配备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涵盖了多达11项主动安全装备,能够辅助驾驶者在人工反应不及时的情况下,主动对安全隐患提前作出预判,用科技的力量来持续守护驾驶者和用户的安全。
总结:
当下,众多车企都开始在车内“看不见的地方”下狠功夫,虽然造车研发成本会有提高,但这也是精益求精的一条必经之路。综上所述,正因为东风日产天籁对于NVH这门看不见的“玄学”所付出的努力与坚持,才能成就一款实至名归的好产品。
同时,天籁还融合了智能动力、智能驾驶和智能互联等三大领域的前沿科技,相信在今后车市愈发激烈的竞争中,其也将以日产智行集大成者的身份,为更多年轻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