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讯 自2022年开年以来,已有20余家车企超40款车型宣布涨价,涨幅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其中,小鹏、威马、特斯拉等品牌甚至多次涨价,Model Y高性能版累计涨幅达4.8万元人民币。
“涨价”“缺车”已成为新能源车市关键词,“汽扯扒谈”在走访时发现,尽管多品牌车型价格上调万元,依旧有许多消费者咨询购买新能源车型,但多数集中在给了很长时间“犹豫期”的品牌。
“涨价前一犹豫,结果直接涨了5000多,怕之后还涨价,早下单早踏实”,有消费者如此说道。
涨价后销售的“冰与火”
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新车交付难传导至新能源汽车市场,车源少、交付期长成为困扰销售人员的难题。
“现在P7和P5平均交付周期差不多需要2-3个月,G3i车型交付周期则至少得有5个月。”一位小鹏汽车展厅工作人员表示,芯片和零部件等供应不足,导致了厂家产能大幅受限,交付周期也有了很长的延长,加之之前未交付的订单,形成了现在的情况。
此外,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如果现在不下单,之后交付的时间可能会更加延长,尤其是现在上海疫情导致的配套零部件停产,众多车企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并且明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可能取消,尽早购车比较划算。
除了小鹏之外,特斯拉也是受到上海疫情影响较大的品牌。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已经停产,何时复产尚未明确。
一位特斯拉直营店工作人员表示,订购Model 3基础版车型,交付时间已达半年以上,目前能最快交付的为Model Y基础版车型,但消费者也需等待至少3个月。相比之前平均2个月左右的交车周期,已经大幅延长。
一些涨价的品牌也迎来了销量的减少,有品牌销售表示,涨价之后基本单量快迎来“腰斩”,以前能有七八单,现在只有三四单了。
相比之下,一些给出了“犹豫期”的品牌则迎来了一定的订单爆发,尤其集中在像岚图这样的品牌,据销售人员表示,现在很多品牌都涨价了,但是岚图要到5月1日才涨,最近明显感觉看车的人多了,订单量也有上涨。
涨价潮未来或将持续蔓延
受原材料、芯片及核心零部件价格大幅上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自今年年初引发的新能源汽车涨价潮,已经从纯电动车型蔓延至混合动力车型和燃油车领域。
长城汽车表示,4月12日,长城汽车旗下高端品牌WEY发布公告将对咖啡系部分DHT混动在售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5000-12000元,将在2022年4月15日零时起正式生效。
此外,领克、奇瑞也将旗下混动车型进行提价。
宝马中国也上调了旗下产品价格,涉及宝马3系、X3、X4、4系以及Z4共计五款车型价格和配置调整,价格上涨1600-11000元不等。奔驰也已宣布对旗下进口和国产汽车价格进行调整,根据车型不同,涨幅从1000元到12万元不等。
原材料价格上涨传导至整车,是各大车企在调价时强调的主要原因。
以新能源车为例,新能源汽车各部件成本对原材料依赖性较高。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而动力电池的关键原材料碳酸锂去年以来价格一路高涨。
在新能源车产业链中,动力电池的主要材料锂,零部件的主要材料镍等原材料都在大幅涨价。业内普遍认为,电动汽车涨价受成本因素影响较大。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去年初的6.8万元/吨持续上涨到如今的约50万元/吨,翻了近8倍。尽管由于厂商提前备货等原因,碳酸锂实际成交价格多数没有达到最高市价,但成本溢价依然可观。
现在不光是芯片、电池材料成本的持续上涨,像钢铁、橡胶、铝合金价格都在上涨。宝马集团负责财务和中国事务的董事彼得表示,受铑、钯、钢等全球原材料成本上涨影响,德国以及欧洲其它地区的宝马全系车型价格将上涨约3%。
在疫情的强压之下,行业整体供给迎来新的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年内车企端的产品和电池大概率还会存在价格承压的情况。而传达到消费者端,则呈现出的是“涨价潮”。
未来车市产销压力将会相当之大,在多重不利因素下,汽车行业在今年或将踩下“刹车”。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