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讯 在经历了接近一个月的“暂停”后,上海汽车产业逐渐开始重启。
18日,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公布了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
第一批白名单的666家企业中,汽车及配套企业占比最多,接近四成。事实上,上海汽车工业对全国汽车工业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整车制造,而是涉及了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牵一发而动全身。为了保证零部件的供应,长三角艰难的“保供战”已经打响。
主机厂陆续复工测试
本周一开始,在上海发布的“白名单”之下,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取得复产许可证。
部分特斯拉员工周末已收到消息,将进入闭环生产,特斯拉安排大巴车接送符合条件的员工返厂。目前采用全部白班的形式,所有的生产线都只生产Model Y。
上汽集团也表示,从4月18日开始,上汽集团旗下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华域汽车、安吉物流等整车、零部件和物流企业,重点瞄准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领域,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也摸排了近400家供应商,并对供应商产能、库存、原材料等进行了全面摸底。
首台测试车辆已于19日下线。上汽集团临港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周二(19日)开始,工厂将计划采取单班工作制。”
上汽大众与上汽通用情况类似,目前位于上海的多家工厂实施闭环生产,工人在厂房内打地铺,目前产能有所下降。
不过即便有“白名单”,复工复产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比如要求厂区各车间实施物理隔离、无接触工作,入厂工人先得静止三天然后一天两测,如若出现疫情则需由企业全部担责。
有业内人士表示,根据测算,当前疫情预计造成行业产量20%左右的直接损失,此外可能还将对全国的汽车产业链造成辐射性冲击。目前零部件产业链影响多为江浙部分企业,若影响持续,或将对全国汽车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损失,
供应链危机持续升级
此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和华为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BU CEO余承东均表示,上海如果受到疫情影响继续不能复工复产的话,5月份之后可能都会停产。
作为中国最庞大的汽车产业集群之一,上海早年以地方国企上汽集团为代表,在嘉定区、浦东区形成了多个汽车生产基地,并带动了一系列成熟的产业配套落地生根。在进入新能源时代后,除了传统零部件巨头,又有一大批“新四化”企业在上海聚集。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全球零部件百强企业,几乎都在上海及周边设厂。从一级供应商,到芯片制造商,再到座椅、仪表、轮胎、线束供应商,以及各类塑胶、塑料、金属制品、玻璃基础原材料供应商,几乎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其中,规模较大的供应商便超过千家。如果加上小微企业的话,那么这个数量将会达到2万家以上。
疫情之下,任何一家零部件供应商的缺货,都有可能导致整个汽车生产流通环节的不畅。纵使整车厂能够找到其他供应商代替,但短期影响在所难免。特别是像国际零部件巨头的博世、采埃孚等,一旦停产或减产,势必影响整车产量,因其配套的车企太多了。
除了零部件之外,人员问题也是复工复产的企业需要面对的。上海岱美股份销售总监叶春雷在朋友圈表示,“拿着白名单红头文件和返工通知去各小区捞人,几乎没有成功的,物业和居委(会)根本不认”。叶春雷判断,按照这个形势,下周末估计都达不到30%的小规模开工率。
而根据目前的统计,50%的产能恢复,估计要等到5月份才能达到。真正恢复到疫情前的产能水平,要等到6月份。
汽车是一个整体的产业链,一个个节点组成了整个链条,汽车几万个零部件由各个工厂分别供给,如果某一家或几家无法开工,影响的是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目前包括供应链和物流保障领域或仍将存在一定挑战和不确定性,这也是上海“保供战”的重要性所在,而根据供应链来及时动态调整复工方案、及时疏通堵点是未来复工复产的主要工作。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