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18:00,已是晚餐时间个人买救援车,但梧州市滕县墨宗村村民家中却没有一丝烟花。不远处的村委会和小学人头攒动,村道上,无数摩托车穿梭来回。
莫寻村是一个三四百人的小村子,周围环绕着鲁村、凤凰村、夏村等几个村子。 “埌”字在当地方言中意为“山脚下的斜坡”。这个地区大部分是丘陵地带,起伏不定。
摩托车,曾经是村民们在春运期间返乡的主要交通工具,现在已经变成了在这千山万水里运送救灾物资的主力军。
一队摩托车载着救援人员。 (中央广播电视网记者 吴良义 摄)
摩托车成为千山万水的主要交通工具
3月21日下午,一声巨响打破了墨寻村的宁静。巨响让村民们放下工作,跑出屋子,望向冒烟的地方。那里是MU5735航班的坠机地点。
夏村村民莫光南没想到飞机失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莫光南,50 岁,是一名建筑工人。 3月21日下午,他正在墨宗村附近装修雇主家,突然一阵巨响突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以为是雷声,我抬起头继续工作。”
当晚6点,莫光南完成了一天的工作,领了300元的日薪,骑着摩托车回到了夏村。 “我一到村里,就听到大家议论说附近有一架飞机掉下来了。”正想看看的莫光南骑上摩托车,朝墨宗村的方向驶去。
到了莫松村,莫光南发现这里救援人员很多,但路并不好走。一些救援人员骑着摩托车前往救援现场,而更多救援人员则带着救援设备步行。
“大哥,你组织车队派志愿者了吗?我怎么加入你?”莫光南急忙拦住了一名刚送完救援人员的墨童村村民。
“如果没有组织,你可以开车去村委会,看看他们需要你的帮助。”
摩托车部队在指挥中心旁边的简陋小屋前休息。 (中央广播电视网记者 吴良义 摄)
随着墨童村村民的车辆,6分钟后,莫光南来到设立为临时应急指挥中心的墨童村委会,开始与60多名村民“指挥指挥”驾驶摩托车的人。中心-事故点刺刀-周边高速公路”路线运送救援人员,运送救援物资。“我们是摩托大军。”
随着墨宗村及附近村庄的村民不断加入摩托救援队,墨光南有时在完成一次运输后会休息几分钟。 “趁着休息时间,我赶紧抓了几口晚饭,和其他村民聊了起来。”莫光南发现,在摩托救援队中,他这个年纪的村民占了大多数。
“周边村子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所以这里开摩托车的村民大多是40-60岁,也有30多岁的村民。”临时应急指挥部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晚上11点,莫光南以为自己14岁的孩子还一个人在家,决定先回家,明天一早回来。 “告诉你的雇主,暂时停止工作,一天300元以下没关系。”
3月23日晚上8点,墨宗村近一天断断续续的下雨。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只停下来休息的莫光南坐在诊所门口,低下头,发现自己的裤腿和鞋子已经全是泥巴。 “今天下雨,路上泥很厚,我不敢开太快,效率低。”莫光南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大约十五厘米的土路。
忙碌了一天才停下来休息的莫光南,裤子和鞋子上全是泥巴。 (中央广播电视网记者 吴良义 摄)
“昨天我加满了油,今天晚上几乎触底了,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有人说他们要给我钱去加油,我怎么可能接受?”莫光南觉得头笑了。
“我在广州发快递,我这里也发物资”
34岁的陈永诚原计划于3月23日和3月24日返回广州,但MU5735航班的坠毁打破了他的原计划。
陈永成是广州的快递员。和无数快递员一样,陈永诚每天开着自己的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之间。前几天,陈永诚因为家乡的事回到了凤凰村。
陈永诚把物资放在摩托车上。 (中央广播电视网记者黄跃芬摄)
“我以为我会来看看我能帮上什么忙。我送快递的时候风雨无阻。这里应该有很多物资要运。”一上朋友的摩托车,陈永成就过来了,位于墨通村村委会应急指挥部。
一排摩托车停在墨通村村委会门前。陈永诚发现这里的摩托车上插着一把钥匙,“这是我的摩托车,你想怎么开就怎么开。”一个素未谋面的村民跟他说完后,急忙将外面传了出去。材料被搬进了材料储藏室。
这里的摩托车都不是陈永诚的,但似乎都属于他。 “除了驾驶摩托车运送人员和运送物资外,有时运送救援物资的车辆会从外面进来,我们也会在下车前将这些物资搬进储藏室。”陈永诚说。
因此,这里的摩托车是插入钥匙的“公共交通工具”。 “我朋友买了一辆新摩托车,现在和这里的摩托车一样,全是泥巴,就像开了很多年的旧车一样。”
一队摩托车正在运送补给品。 (中央广播电视网记者黄跃芬摄)
3月21日下午到达墨宗村后,陈永诚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4点。陈永诚不记得那天搬了多少次物资,换了多少辆摩托车。 “我还在广州给大家送快递,现在又回来给大家送物资了,就像做我的老本行,不觉得累。”
陈永诚还是不知道怎么让领导请假个人买救援车,留在村里帮忙。 “搜救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我打算清明节后回广州,这几天能帮上什么忙,顺便想想怎么请假。”坐在摩托车上的陈永诚,还穿着黄色的快递工装裤。
3月22日凌晨2点,村民们还在指挥部前等候。 (中央广播电视网记者黄跃芬摄)
3月23日,墨童村阵阵小雨,政府、爱心企业、商会派出的一批批抢险、防雨、防寒物资也陆续抵达。周围村庄的村民越来越多。
这一天,莫光南和陈永诚收到了一张印有“工作人员”的工作卡,方便摩托车部队在各个执勤点之间携带工作人员和物资。他们感到非常自豪。 “我们也是有身份的人,希望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的一线救援力量。”
梧州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