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联通赵越:“双智”协同发展需产业各界共谋发展,尤其是商业模式-超级汽车网

   日期:2022-04-20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332    

3月25日,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2“云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召开。本届百人会论坛以“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为主题,在3天会期内举办14场会议活动,就涉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政策调整、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与政策协同、市场与消费新方向、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商用车可持续发展、氢能产业多场景应用、下一代动力电池产业化及产业投资与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度研讨。

在25日上午举办的以“推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的双智论坛中,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 赵越女士发表了讲话。

联通赵越:“双智”协同发展需产业各界共谋发展,尤其是商业模式

联通智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书记、董事长 赵越;图片来源: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和专家: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大会,下面由我从通信运营商和专业服务商的视角,来分享一下关于打造5G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创新服务的一些探索和实践,也有一些思考。

数字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是新型基础设施,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实际上已经成为新一轮数字经济发展基座,总书记曾经用24个字指明了智能化、综合性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就是“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指出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5G,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凝聚了人类对大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通信的美好向往。5G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了信息传递的限制。5G技术和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为千行百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国家也把5G建设纳入了新基建的范围,即依托5G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为整个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底座。刚才从专家们的发言中我也感受到,其实5G+ABCDE(AI人工智能、Block Chain区块链、Cloud云计算Data大数据、Edge边缘计算各类新技术的融合创新服务,实际上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在发挥重要的支撑基座作用

我们都知道,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场景还是城市出行,对于城市交通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升级迫切需要,人车路云网的协同服务,也是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双智协同发展其实都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大基座上,5G与数字技术融合,对于新兴技术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几年中国联通加快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充分发挥了信息通信对产业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拉动作用,尤其是中国联通在几年的实践当中,在5G用户服务、物联网运营、大数据技术创新以及国家重点事件保障,都取得了一些领先的成绩。尤其在大数据发展过程当中,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中国联通率先把数据进行集中,其实我们已经有了PB级的数据治理、分析、建模的差异化核心能力,特别是我们在全国抗击疫情过程中,也获得了中央相关的表彰。

中国联通的整体定位进行全面升级,就是锚定数字经济主航道,实现公司战略的全面升级。主要承担的还是新时代赋予的特殊使命。我们的整体定位是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的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的排头兵。其实这个定位是在“十四五”规划我们重新升级的,这一定位要求我们赋能千行百业,起到国家队、主力军,还有创新的排头兵作用,实际上我们的整个资源配置,还有能力的提升,还有组织的建设,包括高新人才的建设,都会聚焦在战略落地上。

整个战略举措,是以五大主责主业,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也是从战略定位上服务并有力支撑双智协同发展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垂直行业,中国联通在2015年成立了联通智网科技公司,主要依托中国联通的基础资源,聚焦垂直领域,探索信息化服务,特别是车联网和车路协同领域。智网科技见证了中国智能网联从单车智能到车路协同的全过程,我们82家车企建立了车联网的合作,前装连接市场占有率超过70%,并且在全国26个地点开展了车路协同的试点工作。

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领域,中国联通发布了智慧城市智脑(CityNEXT),从顶层设计,包括全要素、全协同的综合城市治理服务,也包括针对相关应用的服务,其实我们提供了相应的能力和解决方案。今天特别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所做的实践。

在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能力体系架构。我们主要体现“一个基座,两大引擎,和六类能力,以及N个应用”。主要是以中国联通云网一体,以及智慧城市能力为底座,同时实现了车路协同,业务和网络两大引擎共同融合,并创新性地融合了高精地图、高精度定位、统一安全认证、融合感知、网络质量管理、网络能力调用等相关的技术,满足多场景的服务系统调用,这个是我们整个智能网联汽车的能力体系。

实际上在双智发展过程当中,目前我们可以基于现有的能力提供创新、融合,同时我们目前在线服务车辆已经超过4000多万辆,具有最完整的本地化运营支撑体系,覆盖300多个本地运营网络我们同时具有丰富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经验,超过了70多个城市以及660多个项目实施中国联通站在央企的位置,通过创新的发展和市场化的发展机制,可以提供相应的融合创新服务。

在智能网联汽车实践方面,要实现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发展,必须要实现智慧的车和智慧的路互通,使不同行业的数据业务流程平台真正打通,才能根本上实现智能驾驶,改善人们出行,也是要基于相关的技术底座,打造人车路网边云的协同服务体系。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们定义了标准化的软硬件系统能力,全方位助力智能驾驶的实现,基础设施底座能力复用、平台能力开放,实现业务灵活部署、 开放创新。

着眼于这种标准化、安全、可靠和泛在服务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我们主要聚焦打造三个方面的全联接能力,即网络连接、数据联接和服务连接。网络连接,即基于5G、MEC和V2X的融合组网,来构建分布式、多路径访问、云网一体的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为自动驾驶服务提供安全、可靠、低时延的最佳体验。在数据方面,基于联通的数据基座能力,可以实现多异构数据的实时融合处理,以及安全可信共享数据的联接上,我们基于场景化,可以定制化和个性化地满足相应的解决方案服务

面向连接提供的服务,中国联通提供面向自动驾驶的专有网络服务平面,实现端-网-云的全连接,在终端侧实现人、车、路的连接,在网络侧实现5G、V2X和高精定位的融合组网,可按照自动驾驶汽车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不同SLA的端到端的专属车联网业务切片服务,通过定制化的Qos保障提升业务体验,同时实现了不同时延、边缘云的调度管理:根据驾驶环境的感知,实现网络资源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我们首次提出将网络感知参数与自动驾驶场景库相结合,建立基于网络感知的分级自动驾驶服务体系,联合产业共同发布了《车联网无线场景评估》白皮书,建设了业内首个车联网5G/C-V2X无线场景库系统,涉及高速直道/弯道、隧道直道/弯道、城区路口/直道、地上/地下停车场等10余个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参数指标调用,为驾驶决策、业务优化、预警服务的重要支撑。得到了相应专家的认可。

在数据联接上,其实人、车、路、云侧相关整个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和融合处理,包括匹配不同车辆的驾驶行为的复杂数据,我们针对不同场景建立了数据模型和算法,同时面向城市出行产业相关的服务方提供可信的、标准化的数据服务,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数据方面,我们基于运营商的PB级数据进行了数据治理的沉淀,也开始布局区块链的相关协同,同时打造了从数据确权,到数据价值等体系化的方法论以及标准化的服务流程,提供了相应的可信可交换的服务平台。

在数据方面,如何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大领域中,使“数”真正产生价值,其实是需要沉淀团队、能力和平台的,这是我们多年打造的一个能力。

关于服务联接,其实我们最重要的还是打造专属的车路协同服务运营平台,我们基于这个平台,可以为行业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的服务编排能力,包括标准化的运营工具和服务流程,并更好的支持自动驾驶服务的商业闭环。

我简单说两个案例: 第一个是“5G专网+行业平台”,这是在天津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的基于5G专网的样板案例,主要实现了示范区的全场景管理,支持全程视角、车内视角,路侧视角的全场景感知,支持车路协同事件的全在线监控以及管理,满足多用户,多租户的独立管理和应用创新。这是基于5G网络+车联网的典型案例,目前已经有能力复制。第二个案例是今年在冬奥会的首钢园区,与自动驾驶企业合作打造的面向全出行服务流程商业闭环的案例。商业闭环其实指从出行前到出行中再到出行后的全流程商业实现。在出行前,提供手机约车服务,出行信息推送;出行中,我们提供V2V/V2I/V2N信息服务,实现安全驾驶,高效通信;在出行后,我们提供停车引导,5G自主代客泊车等服务。在出行全程提供“5G云代驾”随时随地安全接管以及全局运行系统监控服务。

双智的协同发展需要产业各方面积极参与共同投入共享经验共商模式,尤其未来的商业模式方面共谋发展。中国联通,尤其是智网科技公司,将基于5G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能力,承担起在该领域内的服务,同时贡献良好的生态,促进跨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双智成功的商业案例。

我就汇报这么多,谢谢。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分析月刊》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