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上汽集团副总裁兼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鑫
陈志鑫,生于1959年5月,高级工程师,硕士学位。1979年于上海汽车厂参加工作。1986年至1997年在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作,在规划部、物流部、采购部等部门历任股长、科经理、部经理,1997年调任上海采埃孚转向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至2000年。2000年11月调入上汽集团总部,任总裁助理。2001年2月起任上海汽车工业�J集团�K总公司副总裁至今。
2002年9月,陈志鑫兼任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大众董事会董事职务。
在中国汽车行业,有着18年历史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2002年,其继续延续着过去的辉煌,创造了数个第一:第一家在中外合资企业中股东双方续签了延长20年合资的合同;第一家与世界同步推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POLO轿车;第一家销量突破30万辆大关……与此同时,上海大众这家过去曾占有中国轿车市场“半壁江山”的“龙头老大”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咄咄逼人的对手,上海大众头把交椅还能坐多久?2003年及今后5年上海大众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其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这些疑问,1月25日上午,记者采访了上汽集团副总裁兼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鑫。
以30%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
记者:2002年,中国轿车市场销量达到了110万辆,比上年增长了50%以上,上海大众也创造了销售30万辆的新纪录,但是,增幅低于全国轿车行业的平均增幅,与排名第二的一汽大众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这是不是说上海大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变弱了?
陈志鑫:去年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一年,出乎绝大多数人的预料,国内轿车市场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大众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生产超过28万辆,销售超过30万辆,再创历史新纪录。这一热销势头已延续至2003年,今年1月份,桑塔纳、桑塔纳2000、POLO、帕萨特均呈供不应求态势,目前上海大众汽车二厂、汽车三厂一周7天上班,每天双班生产、每班10小时,预计1月份销量将达到3.8万辆,其中帕萨特有可能超过1万辆。
正如你所说,2002年上海大众的销量增幅不如对手,我的理解并不是上海大众的竞争能力削弱了,而是我们的基数比对手高许多。这就好比一个跳高的运动员,他过1米很容易,过了2米以后,再每过1厘米上海大众汽车,都是相当困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大众1%的增幅与竞争对手1%增幅的内涵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另外,竞争对手的增加也是导致我们销量增幅不如竞争对手的一个重要原因。以前,上海大众是“一枝独秀”,现在世界汽车工业的巨头“6+3”都进来了,对手多了,都要占一定的份额,因此在较高的基数上实现快速增长也就不容易了。
当然,我们还是要加倍努力,保持在中国轿车市场的领先地位。上海大众合资双方股东的计划是,今后5年内上海大众的市场占有率要保持在30%,到2007年,上海大众的产销量要达到60万辆。
记者:这是令人鼓舞的目标。由于新产品在竞争市场份额方面贡献是最大的上海大众汽车,各厂家都加快了新产品推出的节奏,在这方面上海大众有什么打算?
陈志鑫:2003年,上海大众董事会计划的目标是36.4万辆,我们准备冲39万辆。为完成这一目标,当然我们要推出新车型。首先,今年将上市两款新车:GOL和三厢POLO。GOL两门车将在2月底投放市场,三个月后推出四门车,虽然目前还不能透露具体价格,但我可以告诉你它将是中国经济型轿车中最具竞争力的高档车型;三厢POLO与现有POLO相比又是一个新形象,它内部空间甚至与BORA(宝来)不相上下。
其次,现有产品也将有许多改进,比如桑塔纳2000将推出天窗版、尊贵版,帕萨特将推出天窗版、至尊版(加装DVD、GPS、EPS等),POLO两厢型也将出天窗版。
对今后5年的产品,上海大众也有了较完整的计划,我们将以“生产一代、规划两代、开发几代”的速度,继续向市场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
五大优势铸成“核心竞争力”
记者:上海大众要领先对手,必然要有自己的高明之处,也就是说,与竞争对手相比,上海大众的差异化优势在哪里?
陈志鑫:你说的其实是一个“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经过18年的发展,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领先对手的许多优势:
首先是产品开发能力,在国内轿车企业中,上海大众是最强的,后面我将专门讲这个问题;
第二是制造能力。目前上海大众已形成三大平台、四大系列产品、45万辆的生产能力。上海大众现有三个汽车厂,汽车一厂生产POLO,汽车二厂生产桑塔纳、桑塔纳2000、GOL,汽车三厂生产帕萨特,与竞争对手相比,相当于有三个轿车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我们已开始计划建设第四个汽车厂,至于选择自行建设还是走出去兼并的方式,现在还不好说;
第三是拥有国内最完善、最具有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系统,其中80%的企业具有产品开发能力,他们将为我们产品推陈出新做出贡献;
第四是建立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销售服务系统,“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家喻户晓的口头语就说出了我们的优势;
第五是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他们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是上海大众最宝贵的资源。
记者:有人说,与其它竞争对手相比,上海大众也有一个劣势,即别的合资公司生产和销售是一体的,而在你们这里,负责研发和生产的上海大众与负责销售的上汽大众是脱节的,两家公司的摩擦影响了上海大众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上汽大众有没有并入上海大众的计划?
陈志鑫:上海大众18年前成立时有其特殊的背景,生产、销售曾经是分离的,生产、售后服务在上海大众,销售在上海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两年前上汽集团、德国大众和上海大众合资成立上汽大众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后,售后和销售“两网并一网”,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目前,上海大众、上汽大众尽管是两家相对独立的公司,但在生产、销售、服务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事件由两家联合执管会共同决定,在售前,售中、售后方面,上海大众、上汽大众是一个整体、是一家人。当然,如何解决两家公司在体制上的问题,我们也在研究,相信今年会有很大的改变,到时候你会看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开发知识产权属于上海大众的轿车
记者:产品开发一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作为中国最大、成立最早的合资企业,好像很少听到你们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对此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陈志鑫:上海大众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提高产品技术开发能力,与竞争对手相比,只不过是“做得多,说得少”。
18年来,我们在研发的硬件方面累计投资超过15亿元,目前,世界领先、亚洲第一、许多方面甚于德国大众的轿车实验场已经建成,它将大大缩短今后我们产品改进和换型的周期。以前,我们对产品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改进都要到德国大众做试验,现在基本上不需要了,在中国做完试验,将结果发过去交他们认可就行了。
上海大众的模具开发能力是国内一流的,POLO轿车1/4的零部件是我们自己开发的。
与此同时,在软件方面,我们拥有一支国内最先进的团队。上海大众的产品开发人员有700至800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轿车开发团队,其中40多人被派到德国培训,截至目前他们已工作三年,有一部分人还进入了德国大众最核心的产品开发环节,参与开发整车,像现在引进的POLO,就有我们上海大众开发人员的心血。
一般说来,一个国际化的开发团队要有七八年的时间才能形成,离这一天我们为期不远了。
记者:上海大众有没有开发整车的打算?
陈志鑫:按照上海大众董事会的要求,到2007年,上海大众的开发能力要达到德国大众在海外西班牙、巴西等工厂的开发水平。
目前,上海大众已经具有整车造型设计、工程设计、试制、试验的能力,车身的开发能力也已基本具备,因此,我们有开发整车的设想,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开发出知识产权属于上海大众的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