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类企业与国内Tier1联合完成前期研发,以打包成平台的方式进入前装体系,可能是敲开前装大门的途径之一。
12月14日,车载视觉技术和产品供应商MINIEYE在北京开了一场技术交流会,主题比较贴心,叫KEEP A MINIEYE ON YOU。选择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发声,是为了宣布与Mobileye后装产品的对标测试结果。不过更加引人们注意的是,当天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万向钱潮也联合这家创业公司宣布了前装项目进展,并公布了2018年量产AEB的计划。
和Mobileye对标测试
MINIEYE和Mobileye一样,基于单目视觉提供ADAS功能,这次的对标测试是两家公司后装产品的功能比较。对标方法也比较简单,是把MINIEYE和Mobileye的产品放到同一辆车同一个环境,在长距离多工况中,观察两款产品的报警情况。
MINIEYE派出了两部车,一部由MINIEYE研发中心所在地南京出发往北,另外一部由总部所在地深圳出发往西。两车测试里程总计8909公里,途径16个省和直辖市,两个对比样本处于相同环境,输入同一辆车的总线信号,长距离测试的形式可以准确考察产品对各种工况的适应性。
测试横向比较了两款产品的四个功能,分别是前向碰撞预警(FCW)、车道偏离预警(LDW)、虚拟保险杠(Virtual Bumper)、前方车距监控(HMW)。整个系统的准确性通过两个性能指标来评判,分别是:误告,不需要告警时发生告警;漏告,需要告警时没有告警。MINIEYE的自定目标是,平均百公里误告少于0.5次,正确告警次数与Mobileye作比不能少于95%。
MINIEYE在现场公布了测试全程的最终结果:
现场公布的MINIEYE对标结果显示:
1. 前向碰撞预警的报警率达到了Mobileye的95.2%
2. 车道偏离预警的报警率达到Mobileye的100.9%(模糊车道线报警MINIEYE优于Mobileye,因此大于100%)
3. 虚拟保险杠的报警率达到Mobileye的97.1%
横坐标为两者产品绝对碰撞时间的误差单位数(绝对碰撞时间在1s以内每单位是0.1s,1s以上每单位是0.2s),0和1的部分代表车距吻合;纵坐标为该误差情况所占整个前向车距检测功能的比例。
横坐标为两者产品绝对碰撞时间的误差单位数(绝对碰撞时间在1s以内每单位是0.1s,1s以上每单位是0.2s),0和1的部分代表车距吻合;纵坐标为该误差情况所占整个前向车距检测功能的比例。
前向车距监测吻合度是对比的两款产品显示屏上的时间(局对碰撞时间),使用的是MINIEYE自主开发的一套工具。该项目前向车距监测的绝对碰撞时间与Mobileye的吻合度为96%。
MINIEYE CEO刘国清指出,在上坡、国内各种异形车识别时,MINIEYE和Mobileye的对比略胜一筹。现场的测试视频展示中,在右侧Mobileye显示器没有反应的情况下,位于左侧的MINIEYE显示圆盘能给出前方有车的亮灯提示。
↑MINIEYE对异形车的识别效果,以及上坡时的识别效果
对标测试是为了展示MINIEYE后装样机产品在算法上的阶段成果。由于后装ADAS产品还没有统一的测试标准,国内企业在测试产品时,会把自家产品和Mobileye同车测试来衡量表现,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产品的性能。也有企业借助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同车测试,用来和产品比较探测距离误差和报警时间误差等。
刘国清也表示,为了提高产品的对标测试的可信度,MINIEYE 引入了德尔福毫米波雷达的数据用于校验,未来MINIEYE还会用借助激光雷达进行更加严谨的测试。不过现场,MINIEYE并没有公布毫米波雷达角度给出的评价结果。
此次参与对标的,是MINIEYE的后装产品样机,2016年下旬开始对外展示后,已形成了批量订单,据讨论会现场介绍,最终的产品售价会在2000-3000元左右。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后装产品的算法会在前装算法基础进行简化,此次MINIEYE与Mobileye(EyeQ2芯片)的对标并不能反应两家公司前装产品间的技术差异。
和万向合作2018年量产AEB
根据MINIEYE的规划,推出后装产品是为了获得现阶段的现金流,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前装。目前MINIEYE在前装领域已有不少尝试,包括2015年公司与美国通用签订技术开发合同,2016年2月起开始与小鹏汽车进行产品磨合,为其提供视觉感知模块等等。
进入前装市场,是不少车载视觉技术和产品供应商的最终目标。毕竟,ADAS功能与整车紧密结合,最终都会落到前装。其次是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全球NCAP都在将AEB纳入评分体系,C-NCAP的相关讨论也在进行中,这也使得近几年主动安全创业项目受到投资人的青睐。
但是,起步较早的国外零部件供应商几乎垄断了前装ADAS市场。某种程度上,ADAS产品是在大量使用中改进和完善技术的,占有时间先机往往在技术上也领先一步。同时,国外供应商把持价格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产汽车品牌在10万左右车型上普及ADAS功能的效率。不过成本控制受到供货量影响,他们在应对竞争挑战时的降价空间实际比较宽松。
因此在技术讨论会的圆桌环节,车云网主编赵晶提出疑问——国内ADAS供应商进入前装,在产品能力和价格比拼上都有一场硬仗,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进入前装?吉利研究院院长刘卫国在讨论环节也表示,国内零部件供应商在ADAS单项功能上已经接近国外企业,不过在性能相仿的情况下,如果国内零部件供应商想要单枪匹马进入前装,报价至少需要低于国外零部件供应商报价的90%,才会具备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新闻是,不久前的2016法兰克福(上海)汽配展上,国内零部件企业万向和MINIEYE联合展示了AEB样件,选用的传感器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MINIEYE在其中负责视觉部分,并且将视觉与合作伙伴的毫米波雷达进行了融合,最后由万向集团自主研发的WBS系统则负责执行控制。
感知类企业与国内Tier1联合完成前期研发,以打包成平台的方式进入前装体系,可能是敲开前装大门的途径之一。
毕竟将AEB功能加入前装,会面临着不少前期汽车工程改造。比如不同供应商的传感器模块需要进行兼容测试与配合。计算量的增加,对芯片厂商也提出了更多要求,以及整个车辆的电子系统结构会随之调整,相互之间接口的定义与开放等等。这部分内容需要不同供应商在“术业有专攻”的情况下,相互配合完成。
因此有实力的国内Tier1牵头,提前按照ADAS或自动驾驶的功能需要,集成融合各类传感器,打通电气和通信接口,以打包方式向主机厂供货,或许相比单打独斗更有时间优势。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保证产品的高质量和性价比。
由此看来,MINIEYE和万向这项处于起始阶段的合作值得期待。万向集团汽车安全技术负责人张大清博士在现场透露,万向和MINIEYE合作开发AEB已经有1年多。因为按照计划,两家公司合作开发的AEB系统将会配制在2018年的新车当中。
不过张大清的发言也透露出竞争压力依然不容小觑,“2017年将是关键的一年”。目前MINIEYE与万向合作的AEB是“单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传感器融合方案,市场上已经有“激光雷达+摄像头”、单用一颗双目摄像头的方案,被用来实现AEB功能。国外零部件供应商的报价已经构成了不小的价格压力。
不过正如在讨论中沃尔沃集团中国-瑞典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总监陈超卓先生的观点——“一定要有竞争”。只有如此,国产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才能真正迎来健康、良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