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埃孚继续推进其与同济大学的“乘用车底盘技术和动力教研室教席资助”项目,合作期将延长五年
◆采埃孚董事会成员、同时分管人力资源职能的Holeksa 高度评价了采埃孚与同济大学之间的成功合作
在未来几年,采埃孚股份公司(ZF)仍将继续深化与中国高校的合作:采埃孚集团决定将其于 2012 年启动的对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乘用车底盘技术和动力教研室教席的资助项目延长五年。
“我们与由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教授执鞭的合作项目,在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采埃孚董事会成员Jürgen Holeksa表示,“因此,我们决定在未来五年内,将继续资助上海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这一教席,以促进相关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采埃孚继为欧洲多所大学教席提供资助后,首次为其他国家的大学教席提供资助。
自 2012 年首次启动这个资助项目以来,采埃孚与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之间的合作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深化。例如,采埃孚研发部门的工程师与学校的师生们会就交通行业发展趋势等话题,在传动和底盘技术相关领域定期展开交流与合作。对于这个项目,同济大学和采埃孚上海工程技术中心均给予了高度关注,双方共同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做了许多努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获得在采埃孚实习和工作的机会。截至目前,已有两位同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通过了采埃孚面向全球优秀学生的国际奖学金项目的选拔,并成为了采埃孚集团的一员。与此同时,采埃孚也为同济的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团队提供了资助。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市场对汽车行业的重要性与日俱增。Holeksa表示:“中国市场非常活跃,尤其是在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方面。因此,科研与行业之间的密切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我们正是希望通过与高校间的合作项目更好地促进这种交流。”
去年,采埃孚在中国实现了近60亿欧元的销售额,约占集团总销售额的五分之一。中国是采埃孚在全球仅次于德国和美国的第三大市场。集团在中国拥有13,700 名员工。
关于同济大学和中德学院
同济大学是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直属于中国教育部,拥有约四万名在校生。在这里,中德合作的历史悠久,早在同济大学 1907 年成立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德学院 (CDHK) 作为同济大学和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 (DAAD) 的合作机构,自 1998 年成立以来便成为两国之间最成功的学术交流项目。其独特之处在于目前拥有 22 个基金教席职位,且均由国际大企业提供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