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多家车企发布5月产销量数据思铭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理想、哪吒、小鹏、零跑、小康的月销量均过万。新能源汽车交付量已恢复至 3 月份水平。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疫情好转,以及近日出台的一系列刺激补贴政策,6月份新能源汽车有望快速复苏。
新能源汽车加速复苏
消息面上,促进汽车消费的“组合拳”频出:放宽购车限制,分阶段减半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启动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下乡,发行各地的汽车消费券。等待。
券商分析师认为,刺激汽车消费的细化政策的落实已经超出市场预期。
华西证券表示,新能源汽车有望下沉大盘。新能源汽车下乡有望加快新能源在下沉市场的渗透率,带动总量进一步增加。预计全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有望突破530万辆。
早在4月份,受疫情在各地蔓延的影响,汽车供应链和行业开工遭遇严峻挑战,各车企产销快速下滑。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4月国内汽车销量为118.万辆,同比下降47.6%,环比下降月下降 47.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9.9万辆,虽然同比增长45%,环比下降38.2%。
进入5月,随着疫情的逐步缓解,汽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复工复产逐渐提上日程,新车企业销量快速回升。理想汽车交付数据显示,今年5月理想ONE交付11496辆,同比增长165.9%,环比增长175. 88%;小鹏汽车5月交付10125辆,同比增长78%,环比增长12.48%;而特斯拉的上海工厂预计将在 6 月份全面恢复正常生产水平。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5月下旬、6月上旬更加具体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补贴政策的实施,以及上海的复工复产,6月的销售数据将更加抢眼。
长期主义迎来“收获期”
显然,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加速复苏,供应链企业有望大幅受益。
以特斯拉为例,随着产能的扩大,特别是上海工厂产能的不断恢复,加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更加依赖中国本土的产业链企业。
从2015年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业务的蓝思科技,这次站在了风口浪尖。
蓝思科技在新能源汽车业务领域的主要产品包括车载中控板、B柱零部件、新型汽车玻璃、充电桩等,其他零部件相关业务仍在拓展中。公司在黄花园区的车载募资项目也将于2022年建设完成。2021年年报显示,蓝思科技“大尺寸防护玻璃”产品实现营收62.2亿元,同比增长10.48%,占总收入的13.75%%。
蓝思科技此前曾在投资者交流活动中透露:“今年春节期间,黄花园区的车载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大型玻璃设备。此外思铭新能源汽车,上海临港的车载项目也将积极推进,内部布局“正在做中。公司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增长充满信心,力争在2022年实现更高的增长。”
据产业链资深人士介绍,蓝思科技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凭借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品牌的高起点和在电动化领域的先发优势,未来有望切入更多全球汽车客户。匹配系统。
可以预见,当蓝思科技的车载投资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有望成为车载玻璃和大尺寸功能面板领域的龙头企业。
研究机构认为,在国内政策和车企的努力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迎来新一轮加速,行业景气度持续回升。借助行业风口,将迎来“收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