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了《北京市“十四五”期间交通发展建设规划》。方案提到,将加快乘用车由采购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规范乘用车保有量,逐步增加新能源。指标比重将优先向无车家庭分配乘用车指标。
同时,进一步加强“一人名下多车”治理,促进个人名下在本市登记的第二辆及以上乘用车有序退出。到2025年,全市乘用车保有量控制在580万辆。内。
事实上北京市汽车指标,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到“一个人名下多车”的治理了。早在2020年底,“一人名下多车”治理、“无车家庭”倾向等一系列乘用车监管变革就宣布实施。当时,很多人为了赶上车牌号的“末班车”,连夜跑去买车买车。
在北京,千分之一的蓝卡中签率和数十万人的新能源指标排队,决定了北京乘用车指标的稀缺性。而这也让手中持有多个车牌的人成为了食物链顶端的受益者。
通过出租他们手中多余的车牌,他们每年可以获得不菲的租金收入,租金也从每年的几千元涨到了上万元。
此次,进一步加强“一人多车”治理,就是控制乘用车总量。据悉,如果一个人拥有不止一辆在北京登记的乘用车,在车辆更新时可以选择其中一辆申请更新指标,但车辆在报废前可以作为个人财产使用。同时,允许名下拥有多辆车的个人在线申请,将多余的车辆转让和登记给符合条件的配偶、父母和子女。
如果有多个车牌且没有符合条件的转让对象,多余的车牌将在车辆报废时作废。
此外,北京市将加快乘用车由购置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在管理道路停车的基础上北京市汽车指标,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加强小区停车管理和单位停车管理。落实政策“静制动”,规范乘用车使用,降低乘用车使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