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8日下午,《stack-up全栈能动2022:未来汽车创新与融合先锋对话》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隆重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张亚勤,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等嘉宾带来精彩分享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元戎启行、小马智行、RoboSense(速腾聚创)、一清创新、中兴通讯、镭神智能、PIX Moving等智能汽车产业链的企业领袖代表和业内大咖也带来了一系列“干货”。
图:活动现场
张亚勤院士:自动驾驶将从多方面赋能汽车工业升级
从产业政策方面看,过去两个月,智能汽车无人驾驶有较大进展:首先是5月份北京首次发放了真正意义上的无人车牌照,车里不需要有安全员;美国交通部公共管理总局也于3月份也通过了新的政策法规。
张亚勤院士称,“全球无人驾驶的最领先的两个国家第一次在法律上肯定了机器驾驶和人类驾驶的同等地位,这是法规方面的里程碑。”
图:张亚勤院士
从企业方面看,谷歌Waymo宣布在旧金山将规模化推出真正的无人车商业运营,百度已经在北京亦庄开始了无人车商业运营。
张亚勤院士指出,“全球部署最早的也是规模最大的两个无人驾驶公司在两个驾驶情况高度复杂的超大城市走向商业化,而且是没有安全员的,这是产业方面的里程碑。”
由上述可看到,我国无论是产业政策还是产业商业化,我国都走在前列。如果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新能源、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得益于人才优势、产业优势和制度优势,我国有机会成为引领者。
自动驾驶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将从安全、效率、商业模式等多方面赋能汽车产业和交通产业的升级。
张亚勤院士表示,“在技术路线上,我们需要强大的单车智能,同时需要车路协同技术,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加速自动驾驶规模化商业落地和系统性的改变智能交通的格局。”
余承东: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
从ICT通信领域跨界进入汽车领域的华为,其全栈智能解决方案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从零部件销售模式,到“HUAWEI Inside”模式,再到智选车模式,华为的合作品牌已经有北汽极狐、赛力斯、长安阿维塔等多个品牌。
余承东坦言,分管终端BG和车BU是因为两块业务具有协同价值,希望帮助车厂打造真正消费者喜爱和信赖的产品,体量好的产品。华为在To C业务中积累的经验来牵引解决方案,能够真正提升竞争力。
图:余承东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近期的工作重心显然是AITO问界M5、M7两款车型。尤其是对于问界M7,华为极具信心,余承东认为这款车完全可以超越“百万级豪车”。
余承东直言,纯燃油车时代会迅速结束。但由于受疫情影响,问界M7不得不延期推出,预计将于6月底正式上市,7月底实现首批交付。而问界M5纯电版将于9月份上市,余承东承诺“争取让大家在10月份开上(问界M5纯电版)”。
何小鹏:创新要有全新的基因
何小鹏表示,创新不仅需要想法,还需要足够的资本和耐心,更需要创新的勇气,因为在创新的过程中会受到长时间的寂寞和很多人的嘲笑。
图:何小鹏
关于未来汽车创新,他认为一定不仅仅来源于智能化,有很多创新来自于能源方式的变化和形态的变化,例如是增程还是纯电还是其他。例如是飞行汽车或者其他。
在自动驾驶方面,何小鹏称,“在中国,我们认为小鹏汽车是第一家会把城市智能辅助驾驶(CNGP)开启的企业。”据介绍,小鹏汽车的目标是,2023年,在接近50到100个城市中,实现从居家停车场到公司停车场点对点的自动驾驶;到2060年,实现部分车辆的无人驾驶。
“无人驾驶的难度远远高于辅助驾驶。”何小鹏指出。
更多声音
“芯片跟操作系统,中国的厂商可不可以有所作为?”地平线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余凯指出。尽管中国在终端产品品牌表现出色,但是芯片和OS亟待突破,这件事情是地平线希望去回答的一个问题。
“量产之前要保证技术全场景的覆盖能力。”小马智行副总裁、大湾区研发中心负责人莫璐怡表示,无人驾驶对安全性的要求是远高于有人驾驶的,所以会对上下游生态链要求的也会更高,尤其是激光雷达的车规级要求。
图:先锋对话
在元戎启行CEO周光看来,今天的自动驾驶,尤其是人工智能,还是处于弱小状态的人工智能。想要实现人类一样的感知,不管是精度还是稳度都需要技术进一步突破。他判断,可能在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需要跟这些东西共存。
PIX Moving联合创始人兼COO曹宇腾表示,“自动驾驶技术从根本上会带来整个生活方式和未来城市的变化。”
总结
来自IDC的最新报告指出,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接受程度与往年相比大幅提升。
维科网智能汽车认为,智能汽车特别是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将比人们预想的速度更快。在该产业布局更早、技术更强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