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葡萄酒的打字机厂不是好车厂-优雅地驰骋过半个世纪的 Alpina
上个月28号,又一家德国老牌汽车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存在,而即便知道它的人估计也会经常将其和其他品牌弄混淆,这个品牌就是Alpina,既不是日本的阿尔派(Alpine)音响和雪墙公路(Tateyama Kurobe Alpine Route)景点,也不是法国改装雷诺的Alpine,而是一家非常了解宝马的“改装厂”。
目前Alpine在中国发售的第一款车B4 Biturbo开始接受预定,百公里加速仅需4秒,极速可达303km/h。从定价110万来看,这款车的市场前景恐怕不会那么美好,国人估计很难接受一辆基于435i却比M4还贵的“改装车”。
不就一个改装厂吗,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这样的,但事实上,Alpina是一家货真价实的汽车制造厂,只不过需要宝马的4S店提供保养和售后服务,而较之宝马,Alpina对技师的要求可能更高。
某种意义来说,Alpina深谙德国人那一套闷骚的做法,无非穿得人模狗样,坐在一辆精心改装的房车内,刷地一声完成超车的动作,正是事了拂袖去,深藏身与名。
其实这只是一种笼统的说法,创造出无限速高速公路的德国人就是想要一台又快又舒服的车,既保持了姿态的优雅,又不失速度,所谓上得了酒店机场接送贵宾,下得了山路赛道征服速度,因此才诞生了众多高性能房车,也就是平时常说的“扮猪吃老虎”。又快又不极端这一理念同样贯彻到超跑中,相比意大利和英国等其他国家的主流超跑,日耳曼人造的超跑比如说奥迪R8和保时捷911更适合日常使用。
Alpina可以说就是为小众市场而生,凭借着优秀的性能和质感俘获了一大批蓝天白云的粉丝,但这家汽车制造商比较与众不同,欧洲不少汽车品牌前身可能是先卖单车、摩托车,或者是某个品牌的代理商,然后创始人从小喜欢机械,于是踏上了自己造车的道路。
Alpina的创始人Burkard Bovensiepen最初却在生产打字机(继承了父亲的产业),和汽车完全搭不上关系。不过他显然并不打算一直做下去,因为其从小喜欢摆弄汽车,于是在上世纪60年代诞生了改装宝马的念头,要是放到现在,就是人们眼中的败家子。
↑1957年Alpina生产的SK24打字机
1962年10月,宝马在宝沃莫名其妙地破产后,刚好推出1500(5系的前身)弥补市场空白,Burkard开始着手于改装计划,刚好Burkard身边的一位朋友通过更换化油器为菲亚特1500提升了20%的动力,他依样画葫芦,先说服了父亲给一间室外的小屋作为梦想开始的地方,在那里为80马力的宝马1500装了韦伯双化油器,在远程的设定下即可激发出原装M10发动机的潜力,动力提升了15%,比1963年宝马推出的1800还强。
↑Burkard Bovensiepen和他的宝马1500
Burkard此时向市场推出改装套件,没想到引起强烈的市场反应,不仅登上了报纸,还获得宝马传奇销售Paul G. Hahnemann(让宝马从岌岌可危到欧洲最持续获利车厂的主要功臣)的认可,他认为Alpina产品的质量以及与宝马的完美匹配证明其工厂的完整度。
1965年,随着Burkard在股票市场投资成功后,这才在巴伐利亚正式成立了Alpina,而之前他还试图进入纺织业,现在他把原来的打字机工厂变成改车的大本营,主要做调教化油器和改良汽缸盖等业务,Logo标志即双化油器和曲轴。接下来的发展与雷诺Alpine之间的剧本差不多,一家非科班出身的改装厂和一家汽车品牌之间的联手。
Alpina并不是当时唯一的改装厂,还有更疯狂的Koenig和Gemballa,谈到为何成功,Burkard在后来的采访说“其他改装厂只注重于发动机输出的动力,其余部分没有完美地匹配”,就好像改车只改了一半,“Alpina的产品非常完整,我们的理念是让满足日常使用的汽车,具备周末下赛道的性能”。
至于为什么选择宝马,Burkard说他曾经买过一辆菲亚特,让意大利的Nardi(最出名的产品就是复古式方向盘)进行改装,没想到在回去的路上,曲轴轴承就坏了,导致发动机失去动力,不得不再回意大利修理,这个经历让他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Alpina必须提供调教优秀且质量上乘的产品,这样才能领先于其他改装厂,当时的奔驰没有太多运动特征,刚好宝马在1961年法兰克福车展展示的新车吸引了我,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个完美的平台。”
↑不务正业的Burkard Bovensiepen
现在一辆Alpina的诞生过程即Alpina先订购零配件,如引擎、变速箱和轮毂等等,然后再送往宝马工厂组装,最后回到Buchloe工厂(1970年带着70名员工搬到慕尼黑郊区的布赫洛厄小镇)进行外观和内饰的更改,最终通过检验后出厂。在宝马M-Power量产第一款车之前,世界上最快的量产宝马即Alpina,或者说就算M出来后,Alpina在速度上照样压制住M-Power。
↑Alpina在布赫洛厄的总部
不参加比赛的欧洲车厂或改装厂不算来自欧洲,在当时这片全民皆赛车的土地,Alpina在1968年带着野心进入了欧洲房车赛(2005年后被 WTCC取代),两年后便拿下了欧洲房车锦标赛和24小时斯帕耐力赛的冠军,在拉力和爬山赛方面也有斩获,为其效力的车手阵容十分强大,Derek Bell(5届勒芒冠军,在 F1赛场为法拉利和迈凯轮等车队效力)、尼基·劳达和詹姆斯·亨特这对冤家(详情请看电影《极速风流》)、Jacky Ickx(六届勒芒冠军,也是福特“打脸”法拉利的功臣)等等。
↑Alpina 2002 Tii,以M15 2.0L四缸发动机为基础,更换了凸轮轴、锻造活塞等零部件,加装四喉直喷进气,在保持排量不变的情况下,赛车版本可输出200马力,在一些赛道甚至比兰博基尼Miura和保时捷911更快
强大的阵容加上调教出色的赛车,到1973年,Alpina在欧洲各地已经获得大大小小多个冠军,而且他们向宝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比如建议生产轻量化版本的3.0 CS,于是诞生了3.0 CSL,而“CSL”也变成一个高性能中的高性能车的后缀。另外,嗜酒的Burkard在这个期间养成了一个爱好,车队在一个地方获胜后,他就收藏当地的葡萄酒,1979年干脆增加了一个葡萄酒部门,Alpina专门开设了一个展厅,里面摆满了昂贵的葡萄酒,现在Alpina竟成为德国最大的高端葡萄酒出口商,利润占到公司全年的三分之一。
1973年爆发第一次石油危机后,Alpina决定逐渐淡出赛车事业,投身于伟大的量产街车事业中。Alpina发展到现在已经推出了众多车型,最出名也是Burkard本人认为最出色的一款即B10 Biturbo。
时间回到80年代末期,整个世界仍然处于美苏两极争霸的状况,西德举办了第8届欧洲杯,而宝马发布了第三代5系。
宝马 E34 M5
当时535i为E34的最高性能版本,搭载3.4L直列6缸发动机,可输出208马力和305N·m的最大扭矩。Alpina以这款车为基础,投入320万美元研究改装方案,最终B10使用MAHLE出品的锻造活塞,加装两个盖雷特T25水冷涡轮(Biturbo即双涡轮增压),使用博世的可变压力控制系统让涡轮维持在0.4-0.8Bar的增压值,动力直接提升到360N·m和520N·m,再通过格特拉克(全球最大的独立变速器制造商之一,目前为奥迪、福特、通用等厂商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持)的5速变速箱传递到后轮。
Alpina B10 Biturbo
经过一年的准备,B10在1989年3月的日内瓦车展首次亮相,百公里加速仅需5.6秒,加速更是突破了290km/h,这种表现放到现在仍然不输后辈,这么说吧,和同时期的法拉利旗舰Testarossa在同一水平线。而为这般性能买单需要花费15万马克,相当于58万人民币,对于德国消费者而言,B10差不多是两辆 M5的价格,结果是,B10成为Alpina史上最热销的单一车型,5年间一共卖出507台。
↑当时真有一本杂志找来Alpina B10和法拉利Testarossa做对比
到底 B10开起来如何,只能以《Road & Track》1991年11月刊的内容作为参考,这本杂志每年都会进行一次世界最速性能车的评测,1991年集结了兰博基尼Diablo、法拉利F40、Ruf TR2、Callway改装的双涡轮ZR-1以及Alpina B10等车。其实,能够入他们的法眼,就已经说明了Alpina B10的实力。
试车手为勒芒冠军Paul Frère和F1冠军Phil Hill,他们都对B10赞誉有加,Paul说“这辆车实在太安静了,耳边只有风燥,完全听不到发动机的声音,却跑出一个令人吃惊的速度,而且B10在弯道的表现十分稳定,Alpina调教的转向又准又快,我想这是有史以来开过最棒的四门车”。Phil认可这辆车不仅舒适,而且够快,一句话概括,“This is a gentleman’s car”。
Alpina不是单纯地马力怪兽,在驾驶和乘坐质感上面也做到了比M-Power更加细腻,这也是多数Alpina车型价格比原厂M-Power高出一截的原因。不过,虽然拥有如此强大的实力,但Alpina在中国的前景依然不容乐观,毕竟不到100万的价格就可拿下M4了啊。
Alpina注定是一个有品位的选择,而且Alpina只提供整车出售,对市场没有改装业务和单独贩卖外观套件,所以,愿意为其下单的消费者一定是了解这个小众品牌辉煌历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