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润百富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调查中,被选中的品牌,多数是人们所说的奢侈品,由此而引出的话题也非常有趣。
首先从奢侈品的定义开始,如果回想20年前中国市场上的那些“奢侈品”,甚至会让今天的千万富翁们感到滑稽可笑——以低价著称的宜家,来到中国,居然能被当作奢侈品膜拜多年,就连肯德基、必胜客,这些美国人的“新亚大包”,也曾一度被少数有钱人当作洋洋自得的盛宴。
当中国成为世界头号奢侈品消费国的时候,我们发现新兴国家的富裕人群对于奢侈品,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典型的心态:
第一种,炫耀标榜。冯小刚那部著名电影将其传神地概括为:“只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奢侈品的消费,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标榜,花钱买的不是物品,而是身份和虚荣。在特殊的国情下,当奢侈品多数被当作商务礼物来赠送,最贵的,总是最保险的。
第二种,从疯狂中看到机会。当人群蜂拥追求奢侈品的时候,一些成功的商人冷静地做起了生意,他们大批买进红酒、建酒窖,等着增值,拍卖行因此也开始拍卖高级腕表,还有的腕表厂商看到这种需求,用“限量版”的饥饿营销方式抓住这类客户。
第三种,被迫消费。这是相当一部分人最初接触奢侈品是的处境,当越来越多的朋友和生意伙伴都买这些品牌,名牌就成了某个圈子里的通行证,据说在广告行业,想要和一些知名的广告公司谈生意,上门拜访的时候,如果你不是一身名牌,甚至当场就会遭遇冷眼。
私人飞机的代理商圈子里也不乏戏剧性的案例:某位企业家起初对买私人飞机不屑一顾,某天忽然态度骤变,满世界托人要买飞机,究其原因,原来是受到了生意对手的刺激:与合作访谈的顺风顺水,最后拜访时刻,约会却突然被取消了,等在酒店看新闻,才知道合作方正在接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原因很简单——对方是撑着私人飞机来的,身价当然不一样!
奢侈品被当做了“信用担保书”——买得起私人飞机、游艇的人,才是有实力的人,怪不得现在顶级财富圈里戏称:豪华游艇里谈生意,成功率100%。
第四种,返璞归真。从虚荣的“绑架”中解脱出来,对奢侈品的消费,除了款式、功能、文化符合自己的风格,不会有任何额外的考虑。正如阿玛尼先生所说,他最欣赏一位中国女同事的着装,尽管她很少穿昂贵的品牌,却懂得选择得体、符合个人气质的服饰,这才是真正有品位的消费。
在我们的调查中,尽管一些自我意识强烈的成功人士,为和浮华的世风划清界限,对奢侈品消费采用愤世嫉俗的态度,大部分人却不能免俗,被逼进被动消费阶段;而另一个正在成长的少数派则十分引人注目,他们开始鉴别与享受优良的设计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舒适,以及品牌传递出来的气质与文化。
由富及贵的转变,需要时间,但显然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