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用心守护精神家园 助推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
2016年10月24日,历经8天、长达1500多公里的深入探访后,“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车队顺利抵达成都。2016年“BMW中国文化之旅”以“悦行巴蜀,独具匠心的精神家园”为主题,在探访了四川近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圆满结束,并宣布了探访成果:在今年所探访的非遗项目中,推选出10位具有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副总裁杨美虹女士在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启动仪式上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进修学员名单公布
↑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车队合影
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财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雷小阳先生表示:“2016年恰逢宝马集团百年和‘BMW中国文化之旅’十周年。在此背景下,BMW企业社会责任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方向,即充分利用BMW的核心能力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结合企业专长与资源推动社会变革,寻求社会问题的长期有效解决方案。2016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圆满结束,标志着‘BMW中国文化之旅’从资金资助转向平台支持,是对BMW 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完美诠释,这契合了中国社会‘共享发展’的现代理念,也符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传统智慧。”
↑“BMW中国文化之旅”十周年庆祝晚宴
“BMW中国文化之旅”以传承与创新庆祝十周年。今年6月底,“BMW中国文化之旅”宣布了面向未来的创新举措:即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指导原则,从资金资助转变为平台支持,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具体实施方式为搭建两大非遗保护的公益平台:
(1)“发现的平台”,将经典的“BMW中国文化之旅”升级为发现有创新潜力的非遗项目的发现之旅;
(2)“创新的平台”,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强强合作,发起创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非遗传承人的专业帮扶等活动,探索非遗保护模式的创新。
早在2009年,“BMW中国文化之旅”就已经深入四川,探访过羌族羊皮鼓舞等传统技艺共11个非遗项目;今年,文化之旅的两支探访车队分川南和川北两条线路,除了回访2009年曾探访和捐赠过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还取得了四个方面切实的成果:
首先,发现、资助10位具有创新需求和潜力的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 接受为期一个月的专家指导与深度研修,进一步传承水平以及守护文化遗产的自信和自觉。
其次,对沿途急需帮助的非遗项目与文化区域,如在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进行大力的文化传播与推广,并首次采用大规模“移动直播”的模式,面向广大网友做场景式的沟通和互动,以视频直播来强化非遗探访的现场感,给公众更直观的体验。此外,还将结合四川一些经典的非遗项目以及周边的吃、住、行、乐推荐,制作首个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旅行攻略,并在知名旅行网站发布,吸引更多年轻的传统文化爱好者关注非遗。
第三,围绕“如何助推非遗活态传承、实现非遗可持续发展”,邀请知名文化学者、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人与企业家、非遗专家、知名设计师,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举办非遗保护文化论坛,为羌族的非遗项目与传承人现场分享经验,并解答问题,力求从文化扶贫的角度给予传承人专业及智力支持。
第四,为了让更多无法亲临“BMW中国文化之旅”的公众参与到项目中,BMW还优化了项目的官方社交平台,搭建“BMW中国文化之旅”线上博物馆以提供可持续性参与的体验平台,从而更好地调动公众参与非遗保护的热情和兴趣。
↑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项目:蜀绣
↑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项目:成都漆艺
7
↑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项目:夹江竹纸
↑2016“BMW中国文化之旅”探访项目:羌族羊皮鼓舞
2007年启动的“BMW中国文化之旅”,旨在探访和保护本土文化的同时,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十年间,“BMW中国文化之旅”累计探访了中国六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及21个省及直辖市的270项非遗项目,并对90项亟待保护的非遗项目和研究课题进行了总计1600多万元的捐助,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未来,BMW将邀请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文化保护的行列,力争将“BMW中国文化之旅”搭建成一个广泛的公益平台,帮助非遗传承人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源,推动珍贵的传统文化以可持续的方式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