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求知欲,六年成功经验或将复制推广
保时捷携手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完美收官
近日,保时捷与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通力合作的“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 (METRU)项目实地访问在云南腾冲顺利展开。作为保时捷中国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首个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子项目,“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通过2009-2015年之间两个分阶段的执行已圆满结束,为保时捷中国在探索企业社会责任的道路上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大量资源。本次考察的腾冲县三所项目学校在规模、类型及办学特色上均具有代表性意义。
↑保时捷"溢彩心"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METRU)项目用车保时捷Cayenne
在“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由保时捷中国出资捐赠的项目用车Cayenne不断将教学资源输送到偏远地区;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移动”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代表了一种及时的、充分互动的、可持续教学方式。面对项目开展至今所取得的成绩,亲临考察现场的保时捷中国公关传媒总监唐凤靓女士表示:“这些成果受益于多方力量的紧密配合。感谢深入一线的项目教师以及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感谢我们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他们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入项目实施地区,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滇滩镇水城完小课堂互动
↑保时捷公关传媒总监唐凤靓女士(车前右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处处长苏丽文(Margo O’Sullivan)女士(车前左二)与学生亲切合影
本次访问的三所项目学校分别是位于滇滩镇的水城完小、烧灰坝小学,以及位于荷花镇的羡多完小,他们极具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以及融合共生的多元民族文化让参观者耳目一新。在教学实践中,当地教师用儿歌、图画以及游戏等互动方式教授学生数学,将数学与儿童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攻克了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寓教于乐。由于许多世居于腾冲的少数民族完全不通汉语,当地学校积极推行了“双语”教学,组织汉族教师参加少数民族语言培训,许多教师甚至以第二语言学习相关课程,切实体会到了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困难,从而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持续不断地培训和指导,当地学校将“以学习者为本,以儿童为本”的教学观念贯彻到了实处。在探访的过程中,参与者发现,项目所强调的语言与文化适宜的教学策略不但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也使得当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民族歌舞和拳术等得以保留。项目实施期间,学生成绩逐年提高,乡村教师的潜能也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其中几所学校已成为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示范学校,并多次在国内外教学研讨会议上分享相关经验。这些项目学校或将教学成果带到更多学校,从而提高腾冲地区的整体教育水平。
“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起始于2009年,旨在通过现场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提供日常教学所需的图书、体育器材和教具的方式,推进学校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环境卫生教育,提高当地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截至2015年,通过保时捷中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多方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四川与甘肃两省578所项目学校中的约130,000名学生与8,000名教师以及云南省87所项目学校中的约40,000名学生与2,000名教师已从该项目中受益。
谈及该项目,云南省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雷韬先生表示:“众所周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关注的对象是儿童,与中国政府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理念相契合;而我们的‘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项目则通过先进教育资源与教学理念的输送,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儿童创建更美好的未来。我想这与保时捷中国‘以未来为导向’的企业战略也是相契合的。”
自2008年向汶川地震的受灾儿童捐赠第一笔善款以来,保时捷中国就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偏远地区儿童教育及发展的长期事业之中,并取得显著成果。汲取“移动教育资源与培训中心”六年成功经验,保时捷已再度携手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2015年开展“爱生学校的教师支持和有效教学”项目,旨在以学生为中心,为其发展提供全方位、高参与度、友好且安全的课堂学习环境,提升中国偏远地区儿童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