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至7月28日,由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Norman Foster) 策展的“卡地亚:律动史诗”展览于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
1. 二十世纪初巴黎变迁:卡地亚进入现代时期
2. 路易-卡地亚与同时代先驱的不解渊源
3. 现代腕表的诞生
4. 旅行、运动与优雅:战时岁月催生新生活方式
5. 卡地亚腕表设计的演变
6. 卡地亚工艺
7. 伦敦设计博物馆及展览策展人
8. 展览详情
“卡地亚:律动史诗”展览从设计角度出发,探索了卡地亚制表工艺中非凡的创造力,并由诺曼-福斯特与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迪耶﹒萨迪奇 (Deyan Sudjic) 联合策展。
不久前,伦敦设计博物馆将一枚卡地亚Santos 腕表与一枚Tank腕表纳入馆藏,并置于肯辛顿高街的常设展览“Designer Maker User”中。
此番经典作品的收购拉开了博物馆馆长迪耶-萨迪奇与卡地亚的一轮全新对话,并促成了邀请到福斯特以策展人的身份对“卡地亚与设计”的主题进行全新诠释。福斯特欣然接受了此次邀请,因为Santos腕表的设计灵感正源于他所热衷的飞行。在巴黎、日内瓦、拉夏德芳(La-Chaux-de-Fonds)、伦敦与米兰参加了多次会议后,福斯特对此次展览的理念有了更为精准的把握。
福斯特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的重大变革成为卡地亚制表工艺和现代腕表的诞生的关键推动因素。在那个时代,艺术风格、建筑格局、旅行与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预示着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展览共呈献170件珍品。这些展品主要来自卡地亚典藏系列(Cartier Collection)的时计杰作,以及位于勒布尔热机场(Le Bourget)的法国航空航天博物馆(Musée de l'Air et del'Espace)和洛克菲勒中心 (Rockefeller Center)的摩洛哥大公皇宫(MonacoPrincely PalaceCollection)的珍贵藏品。此外,观众还可通过卡地亚档案馆 (Cartier Archives) 提供的剪贴薄摘录,深入了解卡地亚设计师对作品的探究历程。展览共分六大主题:(1) 巴黎变迁及其对卡地亚腕表造型的影响;(2) 路易﹒卡地亚与巴西飞行家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 (Alberto Santos-Dumont) 等同时代先驱的不解渊源;(3) 现代腕表的诞生;(4) 为适应战时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精致日常配饰;(5) 卡地亚腕表设计的演变;(6) 侧重神秘钟与镂空机芯的卡地亚制表工艺。
1.二十世纪初巴黎变迁:卡地亚进入现代时期
在路易﹒佛朗西斯﹒卡地亚 (Louis-François Cartier) 接手其师道夫﹒皮卡尔 (Adolphe Picard) 位于巴黎蒙托尔热街 29 号的珠宝工坊之际,巴黎正处于焕然新生的时刻。如今法国首都巴黎享誉花都盛名,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城市建筑师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 (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他受拿破仑三世 (Napoleon III) 委任,对这座城市实现“空气流通,统一规划与街景美化”,最终不负众望,打造出对称工整、布局合理且比例精准的空间结构。在这里,数条林荫大道呈辐射状向四方延伸,公园与广场交相连接。埃菲尔铁塔的诞生本身亦是传奇:1889 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举办之际,埃菲尔铁塔只是作为临时的地标而存在,随后它却被永久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了城市新地标。铁塔建成后还增设了一间科学实验室与气象站,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 (GustaveEiffel) 居于塔旁的一间公寓。其后不久,埃菲尔铁塔变得举世闻名,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
1899 年,卡地亚将店址迁往辉煌的时尚圣殿-巴黎和平街。时值美好时代 (Belle Époque) 巅峰之际,新艺术风格 (Art Nouveau) 蔚为风尚,但此时路易﹒卡地亚却另辟蹊径,从几何式的城市结构(譬如长方形街道与星形交叉口)中寻得启发。这从日后推出的卡地亚时计美学演绎中可窥之一二。
世界日新月异,卡地亚风格更是在不断创新与突破。在美好时代,卡地亚的设计风格抛却了经典主义的繁复华丽,转向纯粹简约的线条运用,拥抱大方且易于品读的几何式造型。随着这段迷人的岁月荏苒而过,卡地亚进入了现代时期。
2. 路易﹒卡地亚与同时代先驱的不解渊源
卡地亚三兄弟活跃于巴黎上流社交社会,与多位品味非凡、举足轻重的顾主维持着紧密的联系与情谊。有时为了更契合他们的个人需求,路易还会提供量身定制的设计。正是这一段段不解的情谊与渊源,为路易与他弟弟皮埃尔 (Pierre Cartier) 开启了全新的世界。新的生活方式、对女性、运动与户外的追求愈发强烈,一个新的社会正在孕育成形。
于卡地亚三兄弟而言,好奇心永无止境。他们是艺术家联盟组织 (Cercle de l' Union Artistique) 的资助人,其父亦活跃于艺术圈与文学圈。与此同时,路易与皮埃尔还是法国航空俱乐部 (AéCF) 的成员,该俱乐部集结了科学界、工业界与运动界的菁英人士。他们还经常出席一些非正式的场合,了解有关前沿科技的最新资讯,为日后的创作奠定基础。
二十世纪初,巴黎因科技的迅猛发展,被誉为“航空运动的摇篮”,全球瞩目。路易对法国航空俱乐部里飞行员的研究工作尤为感兴趣,他们测算飞行时间、记录飞行数据、引擎运行用时以及燃料消耗量限值。在这群热情澎湃的飞行员中,路易结识了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 (1873-1932),并为他于 1904 年打造了首款佩戴于手腕上的男士表款。
在那时,引擎是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这一颠覆性的发明更是备受贵族圈顾主的推崇。早期的腕表佩戴者是博尼费斯-德-卡斯特拉内侯爵 (MarquisBoniface de Castellane),其方形表款类似于山度士-杜蒙所佩戴的款式。
卡地亚为本次展览特地打造了数款模型,以纪念这一划时代的突破。它们的设计均严格尊崇卡地亚档案馆的史实资料,譬如路易﹒卡地亚签名的飞机设计图以及他受托设计的汽车与蒸汽汽艇图稿等。此外,展览还复刻了山度士-杜蒙的飞机餐厅。餐厅同样取材于档案馆中的图像,而后打造成形,以致敬这位风流倜傥、极具冒险精神的航空之父。
3. 现代腕表的诞生
1904 年,路易﹒卡地亚为飞行先驱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打造了第一款现代腕表-举世闻名的Santos腕表。这款腕表起初仅此一枚,但最终于 1911 年起公开发售,取名Santo-Dumont腕表。这款经典之作可谓飞行员不可或缺的装备,操作简易,令飞行员在飞行时可同时实现对飞行时间、速度与燃料消耗量限值的轻松掌控。它的实用功能主义使其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象征:代表着勇往直前的现代男性对时间的随心驾驭。
Santos腕表以微缩模型呈现,表盘上的刻度圈嵌在铆钉饰方形边框之内,是对矗立于巴黎天际线的钢制建筑的致敬,优雅的线条于天地间流转。这一极具突破性的设计寓意着美学与功能之间的一场先锋对话,宣示着现代风格新时代的到来。
继Santos 腕表诞生后不久,卡地亚其他造型的腕表相继应运而生。Tonneau腕表(1906 年)、Tortue 腕表(1912 年)以及 Tank 腕表(1917 年),共同演绎着卡地亚的制表精髓:纯粹简约的线条,实用主义的设计。
4.旅行、运动与优雅:战时岁月催生新生活方式
现代时期的人们热衷旅行,各种交通工具的出现也帮助人们前往世界各地,比如东方快车(Orient Express)、欧洲快车(Trans-Europ-Express)、铂尔曼列车(Pullman) 和法国列车(French Line)。旅行者的行李箱中往往会放置多种物品,其中腕表就是理想的旅行伴侣。与其相似的还有笔、香烟盒、桌钟、配备时计的裁纸刀和其他独特设计的配饰。它们迎合了旅行者全新的生活方式。而腕表作为旅途中的随身装备,始终彰显佩戴者的卓越品味。
这段时期的收藏品亦是个人情感价值的象征。一个独特设计的金色香烟盒,可追溯至1912年,盒盖内侧镌刻有包括阿尔伯特﹒山度士-杜蒙与罗兰-加洛斯 (Roland-Garros)在内的30位飞行先驱的姓名。另一个香烟盒的背面则镌刻有地图,并标示出法国飞行先驱迪厄多内﹒科斯特 (Dieudonné Costes) 1927 年横跨南大西洋的飞行路
5. 卡地亚腕表设计演变轨迹
自上世纪 60 年代起,卡地亚勇于在Santos和Tank两款腕表的造型基础上注入更为多元的美学设计。历经多次锲而不舍的大胆尝试后,多款全新腕表造型相继诞生,譬如Oval 腕表(1958 年)、Crash 腕表(1967 年)、Maxi Oval 腕表(1969 年)、Panthère de Cartier腕表(1983 年)、Pasha 腕表(1985 年)、Ballon Bleu de Cartier腕表(2007 年)和Drive de Cartier腕表(2015 年)。
1969 年,为致敬航空技术史上的伟大壮举,卡地亚倾力打造三只 NASA 登月舱黄金复刻版。随着上世纪70年代进入喷气时代,1976年第一架协和超音速客机面世,卡地亚也加快了其风格演变的步伐:1978 年,全新Santos 腕表选用黄金与精钢的新颖材质组合,风格大胆又别具一格,一经推出便掀起热潮;1979 年,卡地亚于纽约举办Santos 腕表 75 周年纪念盛会,现场展现高科技激光与彩虹特效,汇聚了 70 年代风靡的纽约名流,如文学巨匠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传奇舞蹈家鲁道夫﹒纽瑞耶夫 (Rudolf Nureyev) 和好莱坞女星宝莲﹒高黛 (Paulette Goddard)。展览目录中有一篇《访谈》杂志前编辑鲍勃-克拉塞 (Bob Colacello) 的撰文,从中便可捕捉到这一盛会的热烈气氛。
在大西洋两岸的国度里,各界名人都以佩戴卡地亚腕表为傲,包括安迪- 霍尔(Andy Warhol) 、肖恩﹒康纳利 (Sean Connery)、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英格利-褒曼 (Ingrid Bergman)、奥玛-沙里夫 (Omar Sharif)、伊夫-圣罗兰 (Yves Saint-Laurent) 和麦当娜 (Madonna)。时至今日,极具影响力的女性如米歇尔-奥巴马 (Michelle Obama) 与凯特-米德尔顿 (Kate Middleton)也都选择佩戴卡地亚的腕表。
6.卡地亚工艺
当今世界急速运转,全球旅行炽热空前,然而在卡地亚工坊,一切依然稳步就班。匠师们秉承初心,使用精密仪器对钟表作品细心研发与调较,坚定不移地恪守精工细作的工艺理念,确保卡地亚腕表和机芯始终保持卓越品质
卡地亚丰厚悠久的工艺无疑深受设计师与建筑师们的推崇。以卡地亚腕表为例,背后就归功于技艺娴熟的天赋匠师,以臻于细节的严苛理念,造就出一枚枚引以为傲的典范之作。
卡地亚制表工坊拉夏德芳,现代气息十足,多位娴熟的匠师汇聚于此,致力于追求卓越,赋予每一枚腕表以生命。匠师的耐心专注以及对工艺的热忱不亚于在巴黎和平街的卡地亚高级珠宝工作坊,他们对每一件经手的作品都追求极致,悉心倾注卡地亚的制表愿景。
在展览的“工艺”篇章中,呈现了一张来自制表匠师日常所用的工作台,向观众直观展示卡地亚工匠们对精湛工艺的极致追求。此外,所列展品还生动讲述了复杂的机芯如何历经巧手一步步成型。神秘钟、磁力座钟、重力时钟、棱镜座钟与具有先锋美学的 Santos-Dumont 镂空腕表,均以标新立异的形式来呈现时间。无论是否隐匿或显于形,卓越品质与精湛工艺一直以来都是卡地亚时计的代名词。
7.1. 关于伦敦设计博物馆
伦敦设计博物馆致力于展示卓越的当代设计作品,以跻身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矢志追求,领域遍及建筑、时尚、产品工业与平面设计。自 1989 年成立以来,其展品已囊括设计的各个类别,包括 AK-47 突击步枪与克里斯提﹒鲁布托 (Christian Louboutin) 设计的高跟鞋。迄今为止,伦敦设计博物馆已先后举办逾百场展览,共吸引五百多万参观者,展示过众多诸如保罗-史密斯 (Paul Smith)、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乔纳森-伊夫 (Jonathan Ive)、缪西娅-普拉达 (Miuccia Prada)、弗兰克-盖里 (Frank Gehry)、艾琳-格雷 (Eileen Gray) 与迪特﹒拉姆斯 (Dieter Rams) 等饱受赞誉的设计师与建筑师的精彩作品。2016 年 11 月 24 日,伦敦设计博物馆迁至西伦敦肯辛顿新址。建筑大师约翰-帕森 (John Pawson) 对其进行内部翻修,消除了原馆呈现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现代主义风格。新馆更为摩登现代,空间增至三倍,可为观众提供更多展览和学习项目。
7.2. 策展人简介
策展人诺曼﹒福斯特生于英国曼彻斯特。1961 年毕业于曼彻斯特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后进入耶鲁大学深造并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他是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创始人和董事长。在过去的五十年中,该事务所负责的工作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公共基础设施、机场、市政和文化建筑、办公室和工作场所,以及私人住宅和家具设计等。地标性项目包括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米洛大桥、大英博物馆中庭、纽约赫斯特大厦与波士顿美术馆。目前参与的项目有加利福尼亚苹果公园、彭博社位于伦敦的欧洲总部与佛罗里达诺顿美术馆。
诺曼-福斯特于 1990 年被列入英女王寿辰荣誉名单并受封爵士,1999 年再次列入英女王寿辰荣誉名单并受封终身贵族,头衔为“泰晤士河岸福斯特勋爵”(Lord Foster of Thames Bank),同年成为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他设计的作品斩获多项国际大奖。
迪耶﹒萨迪奇是展览的联合策展人。他于 2006 年担任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此前任金斯顿大学艺术、建筑与设计学院院长,以及皇家艺术学院与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的客座教授。他亦为《观察家报》、《多莫斯》、《蓝图》等多家杂志与报刊媒体定期撰稿。
1999 年,迪耶﹒萨迪奇出任格拉斯哥英国城市建筑与设计节总监,2002 年担任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总监。2000 年,他被授予大英帝国官佐勋章,2004 年荣获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二百年奖章,并成为了皇家建筑师学会的荣誉成员。此外,迪耶﹒萨迪奇亦出版了多部书籍,最新的一部《城市的语言》 (The Language of Cities) 将于 2017 年 7 月由企鹅出版社推出简装版。
8. 展览详情
伦敦设计博物馆位于肯辛顿区肯辛顿高街 224-238 号(邮编 W8 6AG)。每日开放时间为 10:00 至 18:00(最后进馆时间为 17:00)。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夜间延长开放至 20:00(最后进馆时间为 19:00)。参观者可免费入场。
展览目录由象牙出版社 (Ivorypress) 以英文形式呈现。多位作者联合执笔,内容广泛,随附精美插图。
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讲述了展览的诞生历程;哲学家阿兰-德波顿 (Alain de Botton) 探讨了各项展品的象征性意义;腕表鉴赏家尼克-福克斯 (Nicholas Foulkes) 阐释了卡地亚对日常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女演员萝西-德-帕尔玛 (Rossy de Palma) 探索了卡地亚设计的诗意内涵;卡地亚机芯研发部总监Carole Kasapi谈及了制表创新历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历史学家 (Jean-Pierre Blay) 介绍了世纪之交的深远历史背景;《安迪-沃霍尔》一书的作者鲍勃-克拉塞 (Bob Collacello)-安迪-沃霍尔的挚友之一,述及了佩戴卡地亚的名流偶像与 Santos 之夜盛会;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迪安﹒苏德基克礼赞了卡地亚工艺;卡地亚形象、风格与传承总监皮埃尔-雷诺 (Pierre Rainero)分享了卡地亚的设计风格与传承。
7 月 11 日,伦敦设计博物馆将举办一场漫谈讲座,并向公众开放。届时博物馆网站上会公布相关资讯。
自 5 月 23 日起,公众可于伦敦设计博物馆现场或登陆卡地亚、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与博物馆网站下载相关应用程序,苹果与安桌系统皆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