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救援,十年磨一剑
专访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副司长尹光辉
本报记者陈彪报道
在采访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副司长尹光辉时,他刚刚从日本抗震救灾中归来。“我还没有恢复,现在脸色已经黑了。” 他的手机也在随时充电,因为“某处地震了,随时做好准备。”
谈及历年地震救援经验,尹主任表示:随着国家应急体系的逐步完善,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全社会要有危机感和应急意识,并加强自然灾害和灾害。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公众要增强防震减灾意识,认清自然灾害随机发生的性质,学会在灾害来临时互救互助;开展应急演练,做好防范各类次生灾害,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解决化工、核电站、水库、建筑物等安全问题。
作为赴日本执行地震和海啸救援任务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领队,他还率队执行了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地震、巴基斯坦救援工作。尹光辉的事业与国家地震救援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救援队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进度快,装备先进,装备先进,历经国内外多次救援,成为联合国认可的国际重型救援队。这也标志着我队的能力、装备水平、搜救技术均达到了国际一流重型救援队的水平,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救援队站在了新的高度和起点,具备了异地开展多点救援的能力说起这支肩负国家和人民重任的队伍的现状和使命,尹光辉十分熟悉,“科学抢救,尊重生命,用我们的双手支撑生命。”他的声音充满了情感。
十年
《人民画报》: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简称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十年。请告诉我们它的成长过程。
尹光辉: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自成立以来新兴重工地震救援车,先后在国内外开展了16次救援行动,每次救援行动中救出多名幸存者。国内第一次救援是2003年2月在新疆巴楚嘉。师地震救援行动。第一次国际救援行动是 2003 年 5 月的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行动。
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迅速集结。当天22时40分,首批190名队员抵达成都太平机场,最终成功救出49名幸存者。
当时的情景真是骇人听闻。作为团队成员,我们的理念是尽快挽救生命。当时余震很多,房子本来就是歪的,尤其是东方汽轮厂,厂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你们来的这么好,我们真的无能为力。” 我们迅速勘察现场,制定搜救方案,成功救出国宝级专家及相关人员。
在地震救援中,最难救援的是被埋在瓦砾下的幸存者,普通方法无法救援,但这是我们的强项。在北川,我们救出了被埋葬了164小时的幸存者——李明翠。这要归功于我们的科学分析和科学救援。当时在其他废墟下找不到人,因为老城区菜市场附近的建筑物是轻型结构,而且比较潮湿,可能有水,所以这个区域成为我们的重点搜索区新兴重工地震救援车,终于我们真的找到了生命的迹象。
在灾区,我们被很多事情感动。例如,每次我们救了一个人,人群都会鼓掌。在汶川县映秀镇,获救女教师董晓红的弟弟在电视上听到姐姐获救的消息,对山体滑坡和灾情置若罔闻。泥石流险情,历时6小时翻山越岭,专程赶赴救援队营地。当着队员们的面,我们泪流满面地感谢队员,“永远记住救援队救人的恩情!” 一位60多岁的阿姨专程从河南赶到映秀灾区,从成都买甘草片送到救援队。她说:“我年纪大了,救不了你这样的人,但我会尽力为你做点事。我希望你照顾好自己。身体上,灾区的环境很艰苦,干完活就可以安全回家了。”
2010年,我率队赴巴基斯坦参加洪涝灾害救援。涉外救援具有涉外救援的特点,既要尊重当地法律法规,又要尊重民族宗教习俗。我们看不到他的身体,所以我们用一台机器让病人通过门进行超声波检查。此外,我们还面临恐怖袭击、白天40多度的高温、蚊虫叮咬等威胁。大院子、屋顶、门口,全是机关枪……但最重要的是,救援队出国救援时,把中国政府和人民的情谊带到了灾区,展现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其中。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