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作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无论是出差旅行,还是走亲访友,很多时候都是首选。关于乘机出行的小知识,飞行党们又知道多少呢,来跟CAPSE长知识。
中转航班和经停航班的区别
中转航班部分情况下也被称作中转联程航班,指从始发地到目的地过程中,经过另一个或几个机场中转的航班,它含有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航班号。
乘客需要在中转机场下飞机,换乘另一个航班,中转的间隔时间通常在2小时以上。乘客可以在预订机票时知道中转的停留时长。
经停航班也被称为过站航班,飞机中途需要降落到某个机场,停留一会儿,然后再飞往目的地,全程是同一个航班号,一般不需要乘客换飞机。经停航班一般不显示停留时间。
飞机起飞降落,总要打开遮光板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一些特殊的机场起降,空姐却会提醒乘客「暂时不要打开遮光板」
比如连云港白塔埠国际机场、泉州晋江机场、苏南硕放机场、常州奔牛机场、威海大水泊国际机场等等。这些机场都是军民合用机场。
军民合用机场跑道周边经常停放着军用飞机、驻扎着部队。为了国家军事安全,在滑行期间路过这些「机密」时,乘客需要合上一侧或双侧遮光板。
在军民合用机场起降,要忍住好奇心,不要偷看或拍照哦~
为什么飞机停稳后,还要等一会才能下飞机?
这是因为,飞机停稳后,还有几个重要步骤要完成。
首先,机务人员要把飞机固定好。保证飞机不会在下客的过程中,突然滑动。
然后,廊桥开始与机身接驳,或等摆渡车开过来。
最后,还要给飞机接通地面电源,保证照明和空调等系统。
同时,几辆地面小车开来,快速卸货,保证大家下飞机后,尽快取到行李。一切准备就绪后,还要安排特殊旅客先下飞机。比如身体不适的乘客,VIP贵宾,或者警方有特殊要求的乘客。
所以等飞机落地后,你有充足的时间,安安心心整理好自己的随时物品,再下飞机。
机舱里我们呼吸的空气来自哪里?
在飞机飞行的过程中,爬升到万米高空之上,空气就会变得稀薄,气压也会随之增大,温度更是达到零下几十度。而整个机舱只能处于密封状态,那么我们呼吸的空气到底来自哪里?
其实飞机上有一套设备,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将外界低温低压的空气吸入后加压、增温、过滤,通过专用管道强行送入机舱。飞机的发动机在工作时,其高压压气机会将一部分高压气体送到气源总管,然后经过空调系统的调压和调温,最终输送到机舱内。
此外飞机地面电源车,飞机的空气循环系统也经过严格的设计,以过滤掉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
民航飞机为什么不配备降落伞?
乘客能航行在空气稀薄,温度约低于零下50℃的万米高空,是因为客舱经过特殊的加压处理之后与外部有一个压差,因此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是无法打开舱门的。即使舱门被强行打开,机内外的温度差与压差过大,会直接给乘客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即使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乘客成功跳出机外,由于飞行速度过快,也很容易被卷进舱门旁边的发动机里。
据统计,民航飞机事故主要发生在“滑跑-起飞”和“进近-着陆”阶段,这个阶段的高度太低时间太短,降落伞无法完全展开。因此在飞机上安装降落伞,是无法有效保护乘客安全的。
飞机上的小桌板放下来后为什么是斜的?
其实,原因很简单,飞机巡航时的倾角不是零度。现代的飞机都装备了FMS飞行管理系统,这个系统会计算出当天航程中适当的“经济速度”。
为了达到飞机飞行时的“经济速度”,客机即使在巡航状态时也会让机头稍稍抬起,保持2.5度-3度的倾角。如果飞机以3度的倾斜角度巡航飞行,小桌板还是零度的话,放在桌子上的饮料就会洒出来…
为了防止饮料撒出来,小桌板一开始就被“动了手脚”,为了保持飞行过程中平行,航空公司会事先把小桌板的前沿向下调低3度。所以小桌板相对座椅有微微的倾斜,能使食物放得更平稳。
飞机上的舷窗为什么一般都是圆形?
这并不是出于美观的考虑,要知道飞机上的每一个设计都与旅客的安全密切相关飞机地面电源车,这些圆形的舷窗亦是如此。
飞机发明于1903年,之后的数年里飞机舷窗都是正方形的,彼时,人们对于金属疲劳并没有多少认识,但其接连发生的坠毁事故调查让航空界开始重视压力反复变化对飞机结构影响和着手研究金属疲劳问题。
根据物理力学原理,压力会堆积在尖锐的角度,也就是说方形舷窗的设计导致舱内70%的压力都集中于此,因此方形舷窗拐角处会出现金属疲劳导致的裂隙。
工程师们重新设计了舷窗形状,采用圆形或有很大圆角的设计,以减小压力,提高金属疲劳强度。此后,圆形舷窗迅速取代方形舷窗成为民航领域的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