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高度,用举高消防车灭火是非常适用的。”威海广泰旗下从事消防车业务的子公司中卓时代总经理魏平涛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国的几个消防装备制造商规模都比较小,在这方面会有所欠缺。
事实上,全球最优秀的举高消防车企业就在法国的近邻。芬兰的搏浪涛和德国的马基路斯、齐格勒都是全球知名的消防车品牌。中证君了解到,芬兰搏浪涛的消防云梯车最高可以升高到101米,但采购价高达2400万元人民币,足以碾压劳斯莱斯、布加迪威龙等一众豪车。
城市化进程打开举高消防车市场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催熟消防车特别是举高消防车市场。
魏平涛表示消防车 喷水 高度,中国消防车在高度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欧美国家只有在特大城市才会比较多见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而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则十分常见,甚至一些经济发达的县级市也都出现了高层建筑,三四十米的普通高层建筑更是常见,在这个高度,50米以下的举高消防车灭火效率是比较高的。
2009年央视新址大火、2010年上海胶州路住宅大火发生后,高层建筑消防问题受到重视。2018年初,公安部就《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目前,举高消防车最高是在100米左右的水平,在200米、300米甚至更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选择上,城市管理者还有压缩空气泡沫、高层供水车等选项,因此举高消防车市场规模的具体数字并不容易测算。魏平涛预计,每年30亿元的市场规模应该是有的。
根据三胜产业研究院的一份报告,2014-2018年,我国每年大约采购4500辆消防车,采购金额在36亿-50亿元,每年进口车数量不到10%,但采购金额却占总金额的20%。目前90米以上的消防车国内保有量极低,主要依靠进口,单价约2500万元/台,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地区。
“50米以上的市场,百分之八九十靠进口,问题不是国内企业做不出来,而是客户更愿意采购进口车,进口产品可靠性更强。”魏平涛介绍,这也导致了国内消防车企业在50米以上市场基本是以技术储备为主,少有大规模的产品销售。
据中联重科官网介绍,国内登高消防车一直停留在68米以下车型,但随着高层建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70米以下的消防车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化的需求。
有数据显示消防车 喷水 高度,全国现有高层建筑34.7万幢,百米以上超高层建筑6000余幢,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但目前用于消防灭火的消防水罐车装备,其喷水远射最大能力仅为8层楼高;用于登高救援的装备主要是消防云梯车,其举高救援最大能力为68米,仅相当于高层建筑的18层。如果超过100米的楼层发生火灾,除利用建筑内部消防设施外,几乎没有有效的外攻手段。
业内认为,随着现役消防车辆的退役更新以及新建消防站的配备,消防车在十三五期间将会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而举高消防车增长将更快,将给消防车企业带来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国内有相关资质企业不超10家
魏平涛介绍称,消防车市场分为普通产品和举高类产品,18米是这两类产品的分界点。举高消防车又分为举高喷射、登高平台、云梯消防车三大类产品,企业首先要取得举高喷射资质并有产品销售,3年后才能取得后两类上人的消防车资质。
对于举高类产品,工信部实行资质管理,目前国内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不超过10家,其中正常生产的只有沈阳捷通、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和中卓时代等几家,还有一些企业虽有资质,但并未大规模投入生产。尽管近两年国家已逐步放松举高类消防车资质门槛,但未有更多企业投入这一领域。
因为门槛较高,举高类消防车毛利率相对可观,普通消防车毛利率只有10%左右,而举高类消防车毛利率可以达到20%-25%。
作为举高类消防车领域的新兵,中卓时代历经多年努力,2015年获得了举高类消防车生产资质,目前已获得了举高喷射、登高平台、云梯消防车三大类产品资质,开发了18米、26米、32米、40米、56米等不同高度的产品。
魏平涛介绍,举高类消防车市场需求增速还是相对较快的,公司2017年开始有产品销售,当年产量不足10台,2018年销量达到20台,今年目标是销售30台。
目前中集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中集天达通过收购沈阳捷通60%的股权,在国内举高消防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资料显示,沈阳捷通是成立于1974年的老牌消防车企业,属于国内举高类消防龙头,在登高平台消防车、云梯消防车、高喷消防车等业务保持优势地位,可生产全系列产品80多个品种,是中国消防车行业综合实力和规模最强的公司,其举高类消防车业务在国内占有率超过50%。
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徐工机械等重型机械龙头,也都在举高消防车领域具有一定市场地位。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在救援过程中,三一重工提供的的62米泵车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2013年,中联重科发布了全球最高的登高平台消防车DG113。这款消防车集巨型登高平台消防车、举高喷射消防车、泡沫消防车三者功能于一身,其登高平台最大作业高度达到113米,适用于35层楼以上高层、超高层大型建筑的救援、消防灭火和高空作业,可以大大降低消防设备成本,并打破国外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