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车的球形方向盘
首部国产“硬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自上映以来就引起极大关注,受到观众热烈追捧。该影片在春节档影片中一骑绝尘,上映仅15天票房就突破40亿元,被认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创作新征程”。这部电影“凭借高质量的制作和讲故事的能力”征服了观众和市场,将翻译成28种语言登陆美国在线影片租赁巨头Netflix(奈飞)平台,为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奉献一场来自中国的视觉盛宴。
作为中国“硬科幻”电影的开创者,《流浪地球》中出现大量相当考究的科幻装备,特别是出演重头戏的几款装备,在充满重工业感的同时,也体现出对技术的现实考量。
用“球”驾驶的运载车
《流浪地球》中播放了这样一则滚动新闻,“CCTV新闻:汽车方向球技术极大减轻了驾驶重型车辆的身体负担,可以让更大年龄区间的驾驶员承担驾驶运载车的任务”。
这条新闻中提到的运载车,可谓片中的“主角”装备,“戏份”颇多。这款大型运载车身上驾驶军事救援车,有一些现代重载军用车辆的影子。从外形上看,该车与白俄罗斯的MZKT-79221通用型16轮运输车十分类似,车辆结构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美国的M1120牵引卡车。该车体型巨大,动作却十分灵活,需要先进的操控系统和灵活的方向盘才能实现精准操作。
目前,汽车工业领域有一项被称为DAS(Direct Adaptive Steering,线控转向)的技术。该技术借鉴航空领域的电传操纵技术,将方向盘生成的电子信号经处理转换为指令,再传输给转向电机,相比传统的机械操纵方式具有反应速度快的优点。考虑到《流浪地球》的故事发生于2075年,运载车采用这种线控转向技术是合理的,甚至有可能采用的是更为先进、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介的光传操纵技术。
为配合线控转向技术,精确操控车辆,《流浪地球》中的运载车采用球形方向盘,可有效降低车辆的操纵复杂性,减少驾驶员动作幅度,减轻身体负担。不过,这也使得车辆对驾驶员的操控反应更加灵敏,因此驾驶员必须具备多年驾驶经验,拥有娴熟驾驶技术。正是借助球形方向盘和线控转向技术,片中70多岁的韩子昂可以利用多年丰富经验驾驶运载车,同时也印证了片中“可以让更大年龄区间的驾驶员承担驾驶运载车的任务”的描述。
《流浪地球》海报
可全轮转向的10×10轮式装甲车
《流浪地球》中,CN171-11救援分队在拦截韩子昂驾驶的大型运载车时,乘坐的是一型有10具轮胎、10×10布局的轮式装甲车。在韩子昂驾车试图躲避征用时,该装甲车10轮同时转向,发挥优异机动性拦截下韩子昂等人,令人印象深刻。
这种轮式装甲车结合了苏联研制的BTR-80装甲车和瑞士研制的“10轮男巫”装甲车的外形特点。该车装备的8联装通用导弹发射器,类似于美国LAV-AD防空导弹发射车的武器系统。在车体前部顶端,还有1座小口径机关炮武器站。
大多数情况下,轮式车辆多以靠近方向盘的前轮实现转向,后轮大多定向,既可满足日常使用,又可确保车辆平稳行驶。参与转向的轮胎越少,车辆越容易控制,参与协同的机械构件越少,故障率也会相应减少,成本自然更低。但随着车辆尺寸的增加,依靠部分轮胎转向会出现转弯半径大、转弯不灵活等问题,因此后轮转向技术应运而生。
可以看到,影片中的轮式装甲车具有较为宽大的车体,在转向过程中,该车后轮与前轮同时工作,车辆操纵系统根据车速、前轮转向角度等参数,经电脑运算得出后轮转向角度,实现后轮主动转向,减少了装甲车的转弯半径,有效提高了车辆机动性。
身着外骨骼的救援分队成员,背后携带一挺多管机枪
能背“加特林”机枪的外骨骼
在《流浪地球》中,外骨骼属于军用装备,主要装备CN171-11和其他救援队,普通平民没有装备。男主角刘户口也仅有一个疑似自制的外骨骼手臂。救援队员所穿戴的外骨骼系统展现了强大的机动性能,个人力量和载重能力均大幅提升。
人体外骨骼系统可以实现人体与机器的完美结合,增强人体力量,在抢险救灾、探测越野、康复医疗、家庭护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外骨骼系统可以有效提升士兵的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载重能力,受到各国军方高度重视。
片中,救援分队穿戴的外骨骼系统采用石墨烯外壳、氚电池动力,符合人体工程学和仿生学,还拥有优异的保温性能,使救援人员在极端条件下仍可保持作战能力。
此外,重武器手刚子穿戴的外骨骼系统还背负一个重武器支架,携带一挺多管“加特林”机枪,平时折叠安置在背后,需要时转到身前。不过,机枪从折叠到展开的动作虽然看起来很酷,但有几个动作明显多余,不符合作战中武器装备快速展开射击要求。射击时,外骨骼还可提供辅助支撑,保证射击稳定性。
除上述装备外,《流浪地球》中还出现了如收纳体积小、可快速展开的充气防护球驾驶军事救援车,参考95式自动步枪和92式手枪的轻武器等令人印象深刻的装备,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幻想中的装备会一一成真,而中国科幻电影也将奉上更多精彩的故事。(黄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