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博世中国2022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针对复工复产、芯片供应、中国市场策略等相关问题,一一作出回应。
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出席博世中国2022年度新闻发布会;图片来源:博世
“5月产能肯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一辆车差一个零件可能就没法生产。
在回答媒体问题的过程中,陈玉东多次提到博世的“保供任务很重”。
他指出,在中国市场,博世20%是ToC业务,80%是ToB业务,而ToB业务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供,保障主机厂不要停线。
“这里面有一个放大效应。如果公司是ToC,少生产一台冰箱,可能就是少掉1万块钱的销售额,但如果公司是做ToB的汽车零部件,少生产一个1千块钱的汽车零部件,放大到汽车厂,就可能导致少生产一台10万块钱甚至50万块钱的车,它带来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我们这类ToB的供应商来说,竭力保供是重中之重。”
陈玉东表示:“我们做了非常多的防护,也通过员工驻厂来保证供应,我们所有的工厂基本上都做到了闭环生产,为保供也是不惜血本,包括用巨贵的物流、巨贵的零件等等,为了保供大家可以说是竭尽全力了。”
闭环管理期间上海华域工厂员工操作AGV;图片来源:博世
不过即便如此,目前由于疫情的持续发展和物流因素,博世在中国各地的生产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原材料供应短缺,从而产能有所限制。
众所周知,近期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上海市经信委已经发布了两批复工复产“白名单”,约涉及到2000多家企业。但陈玉东表示,博世和博世的一级供应商大都在“白名单”里,但博世供应商的供应商却不一定在“白名单”中,这样他们就无法复工,而供应链不能形成链,最终就无法生产出产品。
“我们有一家涂层供应商,这家公司在上海,规模又特别小,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复工的,但这家供应商不复工,就会影响了整个链条的生产。后期我们也是通过各种协调才帮助这家公司实现了复工。”
据悉,博世的直接供应商约有40多家,间接供应商有上百家。目前,博世的直接供应商中已经有30多家实现复工复产,其余的直接供应商正在陆续复工之中。
“目前来讲,他们这些工厂只是产能不足,没有把我们完全弄停。可能我们要一百,他们能提供五六十,这就造成我们苏州工厂、无锡工厂、上海工厂断断续续,不可能产出100%。”
据陈玉东透露,目前博世复工复产后的产出能力大概在30%-75%之间,各个产品和各个工厂的情况不一样,很难完全讲清楚复产的比例。“我们的工厂没有完全断线,但肯定是产出不足的,5月,我们是肯定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的。但是供应链当中的各个伙伴,我们都做了最大的努力。”
“5月的芯片供应情况不乐观”
一直以来紧缺的芯片供应问题目前仍没有缓解。在上海疫情之下,芯片供应的压力甚至进一步扩大。
陈玉东坦言,目前的芯片供应没有恢复到芯片危机之前的状态,现在尤其是这个月,芯片还是供不应求。至于原因,其一是接二连三的“黑天鹅”事件影响了芯片的供应;其二是芯片的需求增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汽车芯片的需求量在不断提升;此外其他产业也在和汽车产业抢产能。
他表示:“3-4月,因为疫情的原因,主机厂‘催芯片’的节奏缓了一些,但进入5月之后,主机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催芯片’。坦白来说,5月的芯片供应情况不会乐观,整个芯片供应情况会很艰难。”
而与其他汽车零部件一样,芯片作为汽车的零部件之一也具有“放大效应”。
陈玉东表示:“一片10块钱的芯片,通过我们的ECU可能会放大到几百块钱的产品上,进而可能会导致10万-50万块钱的汽车不能下线。尤其像我们的ESP产品,它是相关安全的,是不能缺陷下线的。”
据其透露,为保障芯片供应,博世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一方面,作为芯片供应商,博世正在积极扩产。例如在今年2月,博世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为了应对全球持续的芯片短缺,该公司将再投资2.5亿欧元(合2.825亿美元),扩建德国罗伊特林根(Reutlingen)工厂的芯片生产设施。据悉,罗伊特林根工厂的进一步扩建将主要满足汽车和消费行业对MEMS和碳化硅功率半导体日益增长的需求。
图片来源:博世
另一方面,博世也需要向外采购芯片。“我们每年产出的ECU量是非常巨大的,每个ECU里面有非常多的芯片,因此芯片的短缺可能会影响到很多主机厂的生产。”陈玉东称,博世一直在积极保供,“只要是芯片从封测厂一出来,我们物流等相关团队就会不计成本地将其运输到我们国内的工厂,并迅速转化成控制器等产品来供给客户。我们的客户也是蹲守在我们苏州工厂和上海工厂,希望这些产品能够迅速地运输出去。”
他还指出,半导体产业是极为全球化的产业之一,“我们希望全球的半导体供应链能够更加多地在国内国产化,我们呼吁大家能够到中国来做这些车规级的芯片,因为车规级的芯片通常制程不是太高,一般都是48纳米以上的需求。”
此外,被问及“为缓解芯片供应压力,博世是否会采用国产芯片厂商的产品?”时,陈玉东表示,“肯定会,我们有专业的团队一直在跟踪,有些会首选国产的芯片,能用我们肯定用。不过一些高精尖的产品,尤其是我们ESP、EPS产品的关键芯片,因为是博世参与设计,短期还没办法替代。”
“总之,希望芯片供应今年下半年能有好转,明年能够有根本的好转。”陈玉东如此表达了自己的预期。
“博世会坚定不移在中国”
4月下旬,有关“安森美外迁”的消息引起了行业轰动,尽管安森美随后否认了外迁且已正式复工,但这并没有消除业界对于外资企业可能暂缓在华投资或进行产能转移的担忧。
那么,博世是否会因此次疫情影响而调整在中国的策略呢?
陈玉东直言,博世不是把中国作为制造中心来服务全球其他市场的,而是把中国市场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来深耕,“中国这么好的市场在这里,我们肯定是需要拥抱这样一个市场,拥抱这个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会坚定不移在这里。”
数据显示,2021年,博世在华业绩保持增长,销售额达到约1286亿人民币(约169亿欧元),较2020年同比增长9.6%,并创下在华销售额新高。在陈玉东看来,这便有赖于博世在华长期坚持本土化战略,持续投资和加强本土研发能力建设。
据悉,近十年来,博世累计在中国市场的投入超过500亿人民币。在汽车领域,仅以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为例,其中国区员工总数已超过1200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近88%,分布于上海、苏州两地的研发中心。在2021年,该研发团队人员规模同比增长超过23%,聚焦智能座舱、辅助与自动驾驶两大技术领域。
而总体来看,2021年博世中国员工增长近3000人,其中约1/3增长来自研发人员,主要涉及自动驾驶、软件服务和汽车工程等领域,这对开发符合本土需求的创新产品和为客户提供灵活的响应至关重要。陈玉东表示:“今年我们将新增超过4000个岗位,为本土人才提供广阔的创新和具有全球视野的发展平台。”
博世强化本土研发团队;图片来源:博世
在博世中国2022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史蒂凡·哈通博士亦表示:“中国继续保持博世集团最大的单一市场。长期而言,博世将继续坚持本土化发展,积极布局包括电气化、氢能、燃料电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创新等战略重点领域。”
“整体车市增速+5%是奋斗目标”
正如前文所说,尽管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2021年博世在华业绩仍保持稳健增长。
不过从2022年来看,博世所面临的挑战增多,疫情反复、芯片短缺和供应链压力仍将持续,同时伴随着原材料、能源和物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
博世在其官方新闻稿中指出,2022年的开端充满挑战,博世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从而很难对今年未来的整体表现作出准确的预期。
陈玉东在回答媒体提问时则给出了更进一步的答案。他表示,目前来看,今年博世有信心在中国市场保持微增长,但要同比超过10%,还比较难。“我们追求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的情况下,一定要快于行业的平均增长率。整体车市的增长率加上5%,就是我奋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