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是个比较可悲的皇帝,从他即位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他临危受命,知人善任,保护了京城的安全,击败了瓦剌侵略者,这足以名留青史。
如果作为皇帝,只知道埋头苦干,却不通权谋,也不知道维护自己的皇权,那这皇帝仍然是不合格的。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会有波峰和波谷,北京保卫战就是朱祁钰的最高点,足以令他傲视群雄,但从此之后一路下坡,直到江山易主,抑郁而终。
朱祁钰为人比较善良,有野心却不敢下狠手,不懂得驭人之术,皇帝做得毫无威信可言,所以我们说,朱祁钰不适合做皇帝。
一、为人比较善良
朱祁钰的生母是吴贤妃,吴贤妃原本是朱高煦的侍女,朱高煦造反被杀,之后吴贤妃就被纳入了朱瞻基的后宫,因为吴贤妃身份低微,所以朱祁钰地位也高不了哪去。跟正牌继承人朱祁镇相比,朱祁钰的确没有任何优势。
当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后,朱祁钰代理摄政,为何朱祁镇这么放心,把监国的权力交给朱祁钰,一方面兄弟二人感情真的不错,另一方面,朱祁钰真的没有什么威胁。
土木堡之变,明军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为了保证帝国的延续,众人拥护朱祁钰登基为帝。事实上,当群臣提出让朱祁钰做皇帝时,朱祁钰是严词拒绝的,而且朱祁钰是真的不想做这个皇帝,他不像那些野心家,还搞什么三推三让之礼,他只想平安地做个藩王,这样已经很满足了。
一定程度上,朱祁钰这个皇帝是被迫当的,在太后和一众大臣软磨硬泡之下,朱祁钰才坐到皇帝位置上。皇帝可是古代权力最大的人,几乎可以为所欲为,自古皇室争斗屡见不鲜祁,并且极度血腥残酷,朱祁钰这种不想做皇帝的真的很少见,可见朱祁钰内心还是比较善良的。
土木之变后,在一次廷议之时,众人见王振已死,就把矛头指向了王振的同党。
史料记载“郕王方摄朝,廷臣请族诛王振。而振党马顺者,辄叱言官。于是给事中王竑廷击顺,众随之。”
一帮大臣要求朱祁钰诛杀王振同党,当时的锦衣卫马顺,却在朝廷之上恐吓群臣,于是这帮文臣一怒之下,就在这朝堂之上,生生把马顺给打死了。
这原本肃杀之气十足的朝堂,变成了混乱的菜市场,大臣们纷纷抄起靴子,奔向王振的同党们,直接上手就打。如此穷凶极恶的场面,朱祁钰也是头一次见到,为了避免误伤,他准备逃走。
好在于谦在关键时刻说了一句:“顺等罪当死,勿论。”这才救了群臣一命。我们由此可见,朱祁钰真可谓温良恭俭,假如换成朱元璋,这帮大臣估计一个也活不了,王振固然可恶,但敢在朝廷之上放肆,这同样是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然而,朱祁钰很轻易就饶恕了群臣。
二、能力有余,魄力不足
在北京保卫战前夕,朱祁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他确定了坚守京城的策略,是他重用了于谦、石亨等人,正是有朱祁钰这种清醒明智的领导,才有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战争结束,一切恢复正轨,然而又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众人眼前,既然朱祁镇已经成为了太上皇,而且还活着,那么就应该将朱祁镇接回北京。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不论朱祁钰是否想当这个皇帝,只要朱祁镇回来,那么就是对皇权的最大威胁。
历朝历代稍微有些建树的皇帝,都不可能同意接回一个竞争对手,而且还是前任皇帝。我们反观朱祁钰的表现,在众臣的劝说下,朱祁钰竟然同意将朱祁镇接回来,虽然他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无法阻止朱祁镇的回归。
对于朱祁钰,想要坐稳皇位,有很多办法,比如想办法让朱祁镇远离政治中心,但偏偏朱祁钰选择了最麻烦的一种。朱祁镇回到了皇城,被软禁到南宫,哪怕朱祁镇再“人畜无害”,他仍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而南宫距离乾清宫也并不遥远。
换言之,朱祁钰还是太心软,无论他是监视哥哥、不给衣服、饭食,还是砍掉乘凉树木,都是治标不治本,如果要铲除威胁,只有想办法废掉朱祁镇,这样他的皇位才能长久。
心软的朱祁钰关了哥哥七年,因为长时间的骚扰、虐待,让朱祁镇也对这个弟弟痛恨至极。朱祁镇在南宫被关了七年,而他夺回皇权之花了一天,既然兄弟感情已经不值一提,那么兵戎相见就是最后的结局。
固然朱祁镇不是什么好皇帝,但在夺门之变中,表现的坚定、果决,最起码是个有主见的皇帝。朱祁钰可以挽大明之将倾祁,却无法赎回自己的命运,冥冥之中一切好像已经注定。
三、不通权谋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白驭人之术,国家再庞大,它的单位仍是个人,官员队伍再多,它的单位也是个人,所以要控制国家、控制百官,就要清楚如何驾驭群臣、驾驭人才。
景泰年间,于谦是朱祁钰的左膀右臂,他几乎掌控全国兵马,在战时,他的权力甚至能凌驾于皇帝之上,只不过于谦是个太过正直的人,他只知道国家安危,却不管皇帝的存亡。
假若朱祁钰身边站着是张居正、徐阶、高拱之类的人才,岂会这么轻易就被人夺了权力,他们会有一千种办法致朱祁镇于死地,而且还不会动摇朱祁钰的地位分毫。
朱祁镇的夺门之变,根本不像是个政变,朱祁镇、徐有贞就那么堂而皇之地来到了奉天殿,百官就那么堂而皇之地给朱祁镇叩头,由此可见,朱祁钰的帝王权术有多么糟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朱祁钰不算个合格的皇帝,但论功绩来讲,他比朱祁镇要高很多,甚至比明朝的大多数皇帝都高,因为他在危难之际保护了北京城,保护了大明的安危,于情于理都将名垂青史。
然而,朱祁钰的悲剧就在于,他并适合做皇帝,他野心不足、没有魄力,还不通权谋,所以只能成为他人的嫁衣,朱祁钰好比历史浪潮之中激起的的一片大浪花,但很快便销声匿迹,淹没在瀚海之中。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五十八》、《明史·本纪第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