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六月十八日,文武百官在早朝结束之后并没有回本部衙门办事,而是一同前往诸王馆朝见淮王。明代诸王馆位于今北京市东城区帅府园东口,在清代为豫亲王府,如今则是协和医院所在地。
诸王馆原本是各地进京朝觐亲王们的住所,但自宣宗朱瞻基宣德朝之后,亲王进京近乎绝迹,诸王馆渐渐成为皇子们出阁读书之地。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自明英宗朱祁镇南宫复辟之后,他的亲叔父襄王朱瞻墡便曾多次来京。
然而本次官员们要去朝见的淮王虽然是当朝皇帝的堂弟,此前却并未来过京城。事实上这位淮王殿下也是唯一一位获准进京朝觐的“祁”字辈亲王,围绕在他身上又有哪些故事呢?
紫禁城奉天门
那一年,父王曾去过北京
朱祁铨,生于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淮靖王朱瞻墺嫡长子,生母淮王妃萧氏。朱瞻墺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七子,明太宗朱棣之孙,明太祖朱元璋曾孙,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封为淮王,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之国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
韶州是广东的北大门,也是岭南连接中原的门户,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但是此地多“瘴疠”,让从小在南京长大,成年后又长居北京的朱瞻墺难以适应。在长兄驾崩之后,淮王向新继位的大侄子朱祁镇恳请,终于得以迁国江西饶州府(即今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淮王最终离开韶州府的时间是宣德十年冬天,由于史书失载,我们无法判断此时朱祁铨是否已经出生。但不管如何,从韶州府到饶州府的长途跋涉,对于当时身怀六甲的王妃萧氏或者尚在襁褓的婴儿朱祁铨来说,都是一趟艰难的旅程。此时朱瞻墺已经有了一个4岁的庶长子朱祁镔,他如此急不可耐,不管不顾地前往饶州,是否还有别的想法呢?天知道。
太皇太后张氏剧照
朱瞻墺到了饶州之后,曾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和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两次请求赴京朝觐,都被侄子朱祁镇以“道途遥远”的理由予以婉拒。然而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十月,朱瞻墺的嫡母、太皇太后张氏病危,临终前想看一眼自己的亲儿子襄王朱瞻墡。
但是这位从燕世子妃、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再到太皇太后的传奇女性,毕竟有“女中尧舜”的美誉。为了一碗水端平,所有分封在外的仁宗系亲王都获得了进京的机会,淮王也不例外。
己亥,遣中官以敕符召襄、郑、荆、淮四王赴京。以太皇太后不豫日久,思欲见亲王也。—《明英宗实录卷九十七》
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亲王不能同时进京。淮王既非嫡子,伦序又在最后,因此抵达京师的时间是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二月,此时太皇太后早已去世四个月之久。当然来都来了,自然不能空手而归。三月初九日,淮王嫡长子朱祁铨被册封为淮世子,庶长子朱祁鐀封鄱阳王,第三子朱祁钺封永丰王。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这一年,本王也要去北京
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十一月十二日,淮王朱瞻墺去世,享年37岁,赐谥曰靖。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正月,14岁的淮世子朱祁铨袭封淮王。说来也巧,就在当年十一月祁,朱祁铨的庶兄鄱阳王朱祁镔去世,年仅18岁,赐谥曰怀僖。
不知道当年老爹淮靖王朱瞻墺不顾自己死活,急吼吼从韶州迁来饶州的举动是否让朱祁铨心下不快,他对于朱祁镔这位庶兄的态度着实有些冷漠。毕竟鄱阳王刚死,朱祁铨就把他府中的厨役全都收归己有。
庚子,淮王祁铨奏庶兄鄱阳王祁镔已薨。所有原设厨役,乞留在府供祀。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三》
一年之后,朝廷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兵败被俘。皇太后孙氏将朱祁镇“尊”为太上皇帝,重新立其弟郕王朱祁钰为新皇帝。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朱祁镇“留学”归来,随即被软禁在紫禁城外的南宫之中。
淮王府复原图
不过这一切似乎和淮王朱祁铨毫无干系,毕竟谁做皇帝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区别。而且新皇帝朱祁钰由于自身根基浅薄,对宗室的态度比起朱祁镇来要好上不少。这不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落成不过十五六年的饶州淮王府就开始翻新工程。淮王府位于饶州府文庙大成殿东侧,原本由饶州府治改建而成,这次的翻新又在原先的基础上新建了永寿宫,内有蓬莱清隐、水涨平溪等八景,此外还有钓鱼台、宝书楼等建筑。
几年以后,太上皇帝朱祁镇趁着弟弟病危,从南宫发动政变又重新夺回了皇位,改元天顺。自知得位不正,二次登基的朱祁镇一改此前对于宗室的刻薄态度,变得格外“和蔼可亲”起来。于是乎朱祁铨先是表示府中缺宦官,从宫中薅来了四名内官。接着又表示想出城扫墓,朱祁镇也一路大开绿灯。但是最令人吃惊的一幕发生在天顺六年(公元1462年),朱祁铨要求入京朝觐的要求,竟然得到了皇帝的同意。
壬寅,书与淮王祁铨曰:“旧岁得奏欲赴京朝觐。朕念亲亲之义,亦欲一见。今遣人赍敕符、金牌诣府,尔可择日起程。途中宜安静自爱,以副朕意。”—《明英宗实录卷三百三十八》
二次登基的朱祁镇剧照
这可是件新鲜事,当年他父王进京,是因为太皇太后病危。这一次堂兄朱祁镇让他进京,又是为了什么呢?以笔者看来,原因有二。
其一在于襄王。襄王朱瞻墡,太皇太后亲生嫡子、明英宗朱祁镇嫡亲叔父。这位襄王殿下数十年来多次和皇位产生联系,朱祁镇南宫政变前,更有传言称朝中有大臣意欲迎立襄王世子入继大统。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四月,襄王奉旨入京,表面是来朝觐,实质是像侄子表明心迹。襄王这次来打开了叔侄间的心结,此后在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四月,襄王再次进京面圣。但是朱祁镇在天顺六年第三次请襄王进京,被朱瞻墡以年老体弱予以婉拒。皇帝陛下正在心情低落之际,淮王恰巧提出进京。只接待襄王,不接待淮王,宗室这边说不过去。
其二在于朱祁镇对淮王的印象一直不错。“土木堡事变”之前,朱祁铨就和堂兄多有唱和。淮王请求赐书,皇帝不但答应,还亲切地称呼其为贤弟。
丙子,书复淮王祁铨曰:“尔奏请颁《新编五伦书》,今特以一部奉去观览,以遂贤弟好古乐善之心。”—《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九》
朱棣长陵
综合以上两个原因,当年六月初五日,淮王朱祁铨抵达京师。六月十六日,淮王前往天寿山,拜谒曾祖父太宗朱棣长陵、祖父仁宗朱高炽献陵、伯父宣宗朱瞻基景陵。六月二十一日,淮王前往西山,拜谒祖母李贤妃坟园。当然朱祁铨不会白来,朱祁镇不但赐给堂弟食盐二百引,还将江西饶州府柴棚局河泊所两年的岁课钞也一并赐给淮王。七月初三日,淮王启程返回饶州府,结束了这次为期一个月的京师之旅。
让人犯愁的子嗣问题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七月,武安侯郑宏任正使,兵科给事中谷茂人副使,持节册封南城兵马指挥李进之女李氏为淮王妃。然而不知道此前负责选妃的王府官员有没有受贿,李氏患有严重的风疾,根本无法生育。景泰六年(公元1456年),朱祁铨生母淮靖王妃萧氏请求为儿子纳妾。亲王纳妾是寻常事,萧氏的意思应该是想让妾生子也能被册封为淮王世子。
甲午,淮靖王妃萧氏奏:“长子淮王祁铨先册李氏为妃,自婚之后染患风疾。无子,恐误宗嗣。乞照襄世子祁镛例。自备财礼,于本境地方官员、军民、良家子女内选娶一妾。”从之。—《明英宗实录卷二百五十二·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七十》
然而即使如此祁,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淮王府内始终没有男丁降生,把朱祁铨急得够呛。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淮王妃李氏去世,朝廷随即册封王府群牧所百户杜通之女杜氏为淮王继妃。
明代亲王妃冠服
按照惯例,亲王继妃和正妃的地位相等,一样要有“告庙、传制、遣使册封”等一系列仪式。但是淮王这边急不可耐,直接派王府官员到北京领取金册、冠服,就不麻烦朝廷再派使臣走一遭。然而很可惜,这位继妃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就不幸去世,还是没为朱祁铨生下一位嫡子。
最终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四月,朱祁铨庶长子朱见濂被册封为淮世子。然而好事多磨,朱见濂在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便先于朱祁铨去世。朱见濂死后,淮王虽尚有次子清江王朱见淀,却始终没能进封淮世子,为日后淮王府大礼议埋下了伏笔。
结语: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八月初八日,淮王朱祁铨去世,享年68岁,赐谥曰康。这位淮康王既得享高寿,一生又无甚劣迹,还曾经入京朝觐,也算是罕见的明代宗室亲王。同时他也酷爱文学,曾以朱颐仙的名义写过如下诗句:
游遍饶城多少寺,南天胜境世间殊。
乔松带露龙须湿,老树参天鹿角枯。
晓听山僧翻贝叶,夜看禅客坐团蒲。
门前一派长清水,隔断红尘半点无。
—《题芝城南天寺》
由于淮世子朱见濂已经去世,朝廷命淮康王次子清江王朱见淀暂摄府事,不出意外日后就是由他袭封淮王。然而世事无常,一个月后朱见淀也不幸去世,年仅26岁。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年),清江王之子朱祐棨袭封淮王。正因为清江王不是世子,后来正德朝文官们逼着朱祐棨认伯父朱见濂为“王考”,称生父朱见淀为“叔父”,这活脱脱就是日后明世宗嘉靖朝大礼议的预演。因此到了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在"大礼议"中大获全胜的明世宗下旨追封朱见淀为淮王,朱祐棨这才算把爹给重新找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