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东风(丨)的上市,本田在国内电动车领域,终于有一款能拿技术说话的车型了!此外,e:NS1作为小型SUV,还避开了大众ID.家族、、等车型。这也可以看出本田试图通过这款车来在入门SUV市场,凭借纯电的优势,“恶补”之前在新能源领域的缺失。东风本田e:NS1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但谁成想来了一个“不讲武德”的。
smart本是梅赛德斯-奔驰旗下,一个专做精品微型车的品牌。产品不实用更不便宜,令smart成为有钱人的“大玩具”,和务实的本田八竿子打不着。可是在电动化浪潮下,smart被迫转型为纯电品牌。品牌首款量产车型为smart精灵#1,定位小型SUV的它不仅是史上最实用的smart,而且结合产品表现来看,其价格相比之前产品也要厚道一些。
由小众奢侈品变为大众消费品,正是由于smart的“不讲武德”,才让今天的它和本田有了交集,而且smart精灵#1或成为东风本田e:NS1成功路上最大的“拦路虎”。
东风本田e:NS1纯电架构成疑
在一品君看来,smart精灵#1相比东风本田e:NS1具有三大优势,分别是平台架构、动力性能,以及智能化表现。
先来说平台架构。据官方介绍,东风本田e:NS1搭载前驱的“e:N Architecture F”智能高效纯电架构。不过,对本田足够了解的朋友会发现,东风本田e:NS1的外观设计与去年2月份发布的本田新一代高度相似,两车的轴距更是完全一样奔驰e,不免让人怀疑东风本田e:NS1是新一代缤智的“油改电”版。此外,一品君从东风本田e:NS1的侧身照中也发现了有类似“油改电”的痕迹,那就是电池组会低出底盘很多。基于此,“e:N Architecture F”是不是真正的纯电架构是要打问号的。
电动化转型后的smart,是梅赛德斯-奔驰拉着吉利一起干的,于是smart精灵#1得以使用吉利SEA浩瀚架构。SEA浩瀚架构发布于2020年9月,是吉利投入180亿,耗时4年的成果。据了解,目前基于SEA浩瀚架构,已经有超过7个品牌,总计超过16款新车型启动研发。这些车型全部为纯电车型,足以说明SEA浩瀚架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纯电架构。
此外,我们从smart精灵#1的车身结构上,也能看出SEA浩瀚架构为纯电专属架构。首先,smart精灵#1有着和车身长度不匹配的车宽和轴距,这点对比东风本田e:NS1尤为明显。其次,smart精灵#1的前机舱盖内带有储物空间,电池组也不低出底盘。以上这些全部都属于纯电架构的特性。
兼顾动力性能与驾驶乐趣的smart精灵#1
接下来是动力性能。smart精灵#1全系采用最大功率200kW,峰值扭矩343N·m的电机。电池能量为66kWh,根据低高/配车型配备轮胎、车身质量的不同,续航里程有535km和560km之分。
东风本田e:NS1提供了两个动力版本,一个是搭载最大功率134kW奔驰e,峰值扭矩310N·m的电机,配备53.6kWh电池,续航里程为420km的版本;另一个搭载最大功率150kW,峰值扭矩310Nm的电机,配备68.8kWh电池,续航里程为510km的版本。可即便是后一个高配版本,其电机参数与续航里程相比smart精灵#1均有不如。
除此之外,smart精灵#1采用后置后驱,配备四轮独立悬架,而东风本田e:NS1则是采用前置前驱,后轮配备非独立悬架。恐怕两车的行驶质感和驾驶乐趣也是有一定差距的。
smart精灵#1硬件优势更明显
最后是智能化表现。在智能互联方面,smart精灵#1与东风本田e:NS1的功能大差不差,诸如在线导航、在线娱乐、音乐控制、远程控制、OTA升级等在两车上均有配备。smart精灵#1的优势在于硬件方面,其配备了高通骁龙8155芯片,该芯片堪称目前车规级芯片“天花板”,其强大的运算能力,能为用户带来更高水平的智能化体验。
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smart精灵#1采用smart Pilot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搭载23个高精度感知硬件(包含12个超声波雷达、5个毫米波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个前视摄像头、1个座舱摄像头),可实现23项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无论是感知硬件的数量,还是驾驶辅助功能的数量均领先于东风本田e:NS1。
smart精灵#1(预售价19-23万元)相比东风本田e:NS1(指导价17.50-21.80万元)虽然贵些,但实力也更强,尤其是平台架构、动力性能、智能化表现三个方面。除此之外,smart精灵#1不仅有梅赛德斯-奔驰光环加成,更是Styled by梅赛德斯-奔驰,其在外观颜值与内置质感方面均优于东风本田e:NS1太多。
smart精灵#1与东风本田e:NS1的对比,正好应了一句流行语:比你优越,比你帅,还比你更努力。据最新消息显示,在smart精灵#1开启预售不到一天,订单数量就已经突破1万台,足以说明这款车的受欢迎程度。
从东风本田e:NS1和smart精灵#1这两款车上,一品君也看到了一些现象。一是自主品牌在电动化方面已经走在了大多数合资品牌的前面,而且他们还都是成本控制大师,要不然smart怎么也不能和“性价比”挂钩,令本田都感受到了威胁。
二是大多数合资品牌在电动化上还是缺乏破釜沉舟的勇气,他们所谓的纯电架构、纯电车型在很多地方都经不起推敲,相比真正纯电架构打造的产品,劣势会显而易见。这也是他们在电动车市场“支棱”不起来的关键所在。
最后,愿每个车企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不愿看到一家独大,更希望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