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会问:祁姓从哪来?祁县是怎么来的?...这得从春秋时期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开始说起,在成王分封诸侯国中,晋国开始建立。
说起祁氏和祁县,有一个人物很重要。祁奚(前620--前545),姬姓,祁氏,名奚,字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今山西祁县人),因食邑于祁(今祁县),遂为祁氏。因"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而名著史册。因此祁县志列他为人文始祖,中华祁氏也尊他为得姓始祖。
说起祁氏在中国历史上祁奚之前祁氏中还有远古时代的皇帝之子祁豹和后人帝祁尧,以及同时代的春秋时期祁举和祁瞒。祁豹封于祁,尧少年迁居于祁地。这也是祁姓得姓始祖的部分来源。
祁举(?-前650年),姬姓,祁氏,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前650年,晋惠公即位,杀死了里克。派丕郑出使秦国。他对秦穆公说郤芮、吕省、郤称不同意给秦国土地,建议立重耳。事泄,晋惠公杀死丕郑、祁举和七个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七舆大夫都是里克、丕郑的党羽。据《傅山全书·春秋名人韵》载有:"祁举:僖十年。冬,谷阝芮杀祁举。注:晋大夫。"僖十年为公元前六五零年,注为傅山所批,说明祁举为晋国大夫。
祁瞒(?-前632年),姬姓,祁氏,春秋时期晋国人。前632年城濮之战,晋国中军在沼泽地里遇到大风,丢了前军左边的大旗。因此祁瞒犯军令,被司马所杀。晋文公通报诸侯,派茅茷接替祁瞒。
周成王将"天下"之土地分封给诸侯时有个规矩:嫡长子继承王位,称王(天子),仍姓姬;余弟和庶兄、弟分封出去管理一块土地称侯(也可进爵为公),此封地是诸侯之食贡,称"国",诸侯以"国"为姓;诸侯可将自己的封地再度分给自己的儿子,嫡长子继侯(公 )位,仍以国为姓,余弟和庶兄、弟可作为公族之卿、大夫领受封地,为卿、大夫之食邑,称"家",卿、大夫以"家"为姓。卿、大夫可把食邑再分给士,称食田,士可与卿、大夫同姓。这就形成王臣公(侯)、公臣卿大夫、卿大夫臣士的"与王共天下"而一起管理国、家的统治格局。当然,也有公族以外的远房姬姓(同族)、及姬姓以外(外族)的有功之"臣"被按诸侯、卿、大夫、士的待遇而分地的,这些人也要以地为姓。这也就是"国家"和"百姓"的由来。注意,那个时候"士"以下的"庶民"属奴隶,是没有"姓的"。
 按照以上所列分封之规矩看来,祁奚不应是"祁"地的首封者,因为祁奚并非晋国第一个姓祁的大夫。史书有载,晋景公时曾恢复了祁奚公族大夫的身份,又把"下宫之难"( 即"赵氏孤儿"故事的发生)后外族赵氏(赵氏本姓嬴)的一块封地拨给了他。这说明祁奚的前辈就是公族大夫。又,史言晋献公有九子,这九位公子命运各异,但没有一一详记。我们可按常理及晋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分析,找到其线索。晋献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51年)为了立宠妃骊姬之子奚齐为太子,除枉杀原太子申生外,又"尽逐群公子","晋之公族,无敢留者"。"群公子"大都得封地而去也。很可能获封"祁"地者即"群公子"的一员。又,晋惠公(夷吾,亦献公子一)二年(公元前649年),为稳固自己的地位,"一朝而杀九大夫,幸未灭族"。而这"九大夫"中有一人曰祁举,也即献公九子之一,(注意,遭诛的九大夫者不全为公族),应是"祁邑"首封者也!也就是说祁家从姬举开始则以祁为姓了,亦即晋献公时就有姓祁的了。又,晋文公三年(公元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时,大将祁瞒因违军令被文公斩之,疑瞒为祁举子也。又,人言祁奚父为"高梁伯",并言其名为"姬高梁伯",祁奚既为献公四代玄孙,那么,祁举、祁瞒、祁伯 、祁奚,正好四代吻合。由此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祁奚绝非首封祁地之人,而是他的高祖祁举。
祁地即历史上的"祁泽薮"。古时,天下有九薮,其中北方有一薮,曰大昭,即"大昭薮"。薮,湖泽通称,含聚水洼地、草木繁盛之义。故"大昭薮"也称"大昭泽薮"。这个"大昭"包括整个太原盆地和晋中盆地,春秋时属晋国。你看祁家的食邑够大的吧!因为当时晋国的地盘就太大了。战国"七雄"的韩、赵、魏三大国皆由"三家分晋"而来。那么大昭泽薮缘何又称祁泽薮呢?祁(伊耆、伊、耆、祈),帝尧姓也。因尧曾徒居以"祁县"为中心的大昭薮,故大昭泽薮又称祁泽薮。又,尧,名放勋(一说号)。那就是说世受敬仰的尧帝放勋曾在"祁"生活、战斗、开发、管理过。(祁县东六支村春秋时就建有祭祀尧和舜的"二帝庙")。
 "大夫"并非祁奚当时的官名,他做的官是晋悼公时的"中军尉",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从祁举起,祁家人一直做的是武官。祁奚举贤即指他告老退休前举荐由谁来接任"中军尉"及其副手之事。祁奚做官的地方也不在"祁邑",而是在当时晋国的国都新田(今新绛县)。祁邑是他的家族生存和统治的地方。祁家获封和失封过程大致如下:晋献公时,封给祁举的祁邑只有晋中盆地这一块,晋景公时将原属赵氏的太原盆地又给了祁奚,祁家尽得昭馀祁泽薮。
 晋悼公时,因赵武(就是"赵氏孤儿")复出,太原盆地又还给了赵家。到了公元前514年祁,即晋顷公十二年,祁奚之孙祁盈因处罚家臣违法而获罪所杀,祁姓后人纷纷外迁(这也是祁姓源于祁地而今祁县姓祁者却甚少之原因),并收回封地。另命晋同族大夫贾辛"守之"( 注意,不是给贾的封地)。时盈之父午、祖父奚皆已故,埋葬于今属古县镇管辖的闫名村(古称荣仁村)北,现两墓尤存。若从晋献公"尽逐群公子"封邑算起,到晋景公加邑,再到晋顷公灭祁家彻底收地至,祁氏家族享邑凡137年。祁盈本忠良之人,奈晋顷公嫌公族大夫家占地太多,势力坐大,终欲灭之而后快矣!晋顷公将收回的这大块的"昭馀祁泽薮"分为七县:除祁(今祁县)外,有邬(今介休)、平陵(今平遥、文水)、梗阳(今清源、徐沟)、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从此才有了祁县。不过祁县乃"昭馀祁泽薮"之中心地带,独祁县可称昭馀,七县全归晋"国"所辖。晋顷公此举意欲扼制卿族势力,来个"一箭三雕",既灭了公族,又削了同族和外族,从而巩固了"公国"势力。失了封地的祁氏、羊舌氏子孙纷纷外迁避难。殊料后来卿族势力整合后愈加坐大。春秋末祁,晋烈公十七年(公元前403年),韩(公族)、赵(外族)、魏(同族)三"卿"竟将晋国瓜分。分晋初,晋中盆地这块属魏,太原盆地这块属赵,经"七国纷争",晋中这块也归了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