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又在自动驾驶上划下了一大块地盘。
继在北京、上海、美国加州等地获得路测资格之后,滴滴又“斩获”了合肥市颁发的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牌照,这被认为是滴滴在自动驾驶领域攻城略地的又一次胜利。而与此同时,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路测牌照总数已经超过150张,滴滴也算是离目标选手又近了一步。
但是冷静下来想想,在传统车企、新造车势力、初创公司、科技公司纷纷入局的自动驾驶,滴滴真的能做好?以网约车业务为根本的滴滴又凭什么力战四方?
自动驾驶需要什么?
首先来看看自动驾驶的本质,自动驾驶就是全部或部分替代这些本来由人来执行的功能,而自动驾驶想要落地,不仅需要硬件上的投入,还需要软件上的投入,甚至于还涉及到工程领域和一些法律与伦理问题。
在硬件上,主要是涉及到车辆构造和智能零部件问题,这需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零部件一起努力,自动驾驶的重点还是在技术上,想要自动驾驶落地,技术上可是一点也不马虎。大致可以分为环境感知、车辆控制技术,超高精地图、(路人及车辆)行为预测、路线规划与控制等等细分领域,需要人工智能、云、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相互配合才可能完成。
国际自动机械工程师学会(SAE)的标准分为L0~L5共六个级别,以目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来看,我们正处于坐2望3的阶段。而只有 5 级才可以达到完全自动驾驶级别。虽然说现在很多车辆已经具备了自动驾驶功能,但这些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从2009年自动驾驶雏形出现,至今已过去11年。完全自动驾驶何时实现到现在仍然没有定论,但是这个赛道上互联网巨头,初创企业,车企巨头却纷至沓来,那么滴滴在这当中有什么胜算呢?
滴滴在自动驾驶的投入和最终的目的
滴滴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有目共睹。
自2016年合并了快的与Uber中国区业务后,滴滴便成立了自动驾驶研究院,在高精地图、感知、行为预测、规划与控制等领域建立细分团队。随后滴滴将触角伸入美国硅谷,潜心钻研自动驾驶和大数据技术,并开始了人才挖角大战。
经过四年发展,目前,滴滴在自动驾驶使用的车辆是沃尔沃的XC60车型,成本价在30万元以上。除车辆成本外,还搭载了近20个传感器,其中包括1个Velodyne 64线激光雷达、2个Velodyne 16线激光雷达、7个摄像头以及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雷达等。
这些设备的价值甚至超过了汽车本身。粗略计算,平均每辆车的成本在100万左右。滴滴目前的商业模式是共享网约车,也并没有真正实现盈利,能够花费如此多的资金投入自动驾驶到底图什么?
在被问到为何要投入自动驾驶时,滴滴CEO程维总说是为了长期效益,但长期效益到底是什么?目前我们能够想象的是,自动驾驶技术能打破原有的双边网络效应,极大地强化滴滴的规模化壁垒,解除人为安全问题和降低司机成本。
但这个成本远远抵不过自动驾驶的投入。 据媒体报道,现如今滴滴的自动驾驶团队人数超过200人,每年的人力成本支出都在亿元以上,更不要说技术相关投入了。
如果说,是为了狙击百度,高德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反向入侵网约车业务,这也未免太遥远了。要让滴滴为自身的网约车业务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能做的事情有很多,不必要全心押注自动驾驶赛道。
还有人说,滴滴在驾驶上面的投入是为了其未来能在无人的士业务上占据先机。笔者认为这是没有依据的,如果技术当真发展到那个阶段,相必道路规划也是很精确的了,很多交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那时候,当道路不再拥挤,技术足够发达,生产力足够高,人类真的还需要网约车吗?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