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汽车  汽车销量排行榜  suv销量排行榜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  宝马x5优惠  保时捷卡宴  保时捷718  8月汽车销量排行榜  保时捷918 

债务规模超过1300亿元,华晨集团何以至此?-轿车网

   日期:2022-05-13     来源:中国农业网    作者:汽车网  联系电话:浏览:607    

多年来,华晨集团背靠合资品牌华晨宝马,维持着正向利润。但华晨旗下自主品牌却常年亏损,市场空间不断萎缩。华晨集团何以至此?

雷达财经出品 文丨李亦辉 编|深海

11月4日,华晨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公告称,公司10亿元到期私募债券,因公司资金紧张,未能按时兑付债券本息。经努力筹集资金,公司将于11月5日支付上述债券利息。

10亿债券只是华晨集团债务规模的冰山一角。10月初,华晨集团也未能偿还两项信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约人民币10亿元。2020年半年报显示,集团总负债达到1328.44亿元。

多年来,华晨集团背靠合资品牌华晨宝马,维持着正向利润。但华晨旗下自主品牌却常年亏损,市场空间不断萎缩。

华晨集团何以至此?

债务规模超过1300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华晨集团隶属于辽宁省国资委,辽宁省国资委持股比例占80%,为公司实际控制人,辽宁省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股20%。

据悉,华晨集团共建有6家整车生产企业,2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和多家零部件生产企业,现有员工4.7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900亿元。华晨集团拥有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华晨中国(01114.HK)、申华控股(600653.SH)、金杯汽车(600609.SH)和新晨动力(01148.HK)。

早在今年8月,华晨集团旗下的多支债券发生暴跌。其中18华汽01债更是连跌三天,从85元直接跌到55.8元,跌幅高达34.35%。对此华晨集团曾通过公告回应称,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序开展,当前所有到期债券本息均按时兑付,未有任何违约情况发生。

然而到了10月24日,华晨集团债券停牌的公告称,公司应于10月21日16:00前归还相关本金利息,但华晨集团未提供"17华汽05"的明确偿债来源安排。10月26日华晨集团发布公告称,目前仍然在努力筹集资金,将与投资者协商解决。

这一公告,确认了此前市场上对华晨集团债券违约的传闻,也直接引发华晨集团发行的其他债券价格雪崩式下跌,"18华汽03"在10月28日成交价最低至6.11元/张,远低于三个月前90元/张左右的交易价格。

华晨集团2020年债券半年报显示,集团总负债1328.44亿元,扣除商誉和无形资产后,资产负债率为71.4%。公司合并有息债务为641.81亿元,其中短期有息债务439.87亿元,占比68.54%。同时,华晨集团合并报表货币资金为513.76亿元,其中受限部分为167.58亿元,非受限部分为346.18亿元。

华晨集团的实质性违约,引发监管注意。11月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公告,对华晨集团予以书面警示。公告显示,华晨集团在债券续期内,存在未及时披露信息的违规行为。

11月4日,华晨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公告称,公司发行规模为10亿元的非公开发行债券"17华汽05",到期日为10月23日。因公司资金紧张,未能按时兑付债券本息。经努力筹集资金,公司将于11月5日支付上述债券2019年10月23日至2020年10月22日利息。

华晨集团公告透出公司资金的紧张状况,即便在监管和舆论压力之下,还只能先支付利息,债券本金还是无法兑付。

有资深债券投资人士表示,即使"17华汽05"的利息能够按时支付,并不意味着华晨集团度过了债务危机,目前依然没有看到明显的债务解决方案。华晨集团目前存续的多只债券将陆续到期或者付息,需要的资金规模巨大,市场留给华晨集团解决债务危机的时间不多了。

据同花顺iFinD统计,截至11月5日,华晨集团还有13只存续债券尚未兑付,债券余额合计162亿元。从到期时间看,公司到期及回售压力集中在2021年、2022年,债券到期及回售规模分别为65亿元、92亿元,涉及债券分别为4只、8只。

数家机构遭受牵连

华晨集团债务违约波及多家金融机构。有债券机构投资者称,华晨集团曾对外表示下半年的债券兑付资金已经到位。但违约后,华晨集团内部相关人士向个别投资者则表示,10亿兑付资金需要企业自筹。

而对于华晨集团半年报中的数百亿货币资金,在业内人士看来,数百亿元的货币资金或主要源于华晨宝马,华晨集团对其并没有控股权,因此不能偿还母公司债务。华晨集团将其纳入合并报表,或是为增强信用评级。

不过在债券违约后,华晨集团信用评级迅速遭到下调。10月26日,东方金诚将华晨集团的主体信用评级下调至BBB级,原因是华晨集团债务规模大,存在集中兑付压力。

10月28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认为,华晨集团经营风险持续上升,流动性持续紧张,债务偿还能力恶化,因此将下调华晨集团的信用评级,将华晨集团主体信用等级调整为BB,评级展望维持负面。

大公国际表示,按照2017年9月华晨集团与债权投资计划受托人太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签署的《太平一一华晨汽车制造产业升级债权投资计划投资合同》约定,华晨集团应于2020年9月21日划拨季度应付利息1683.86万元;同日,华晨集团未按时兑付《江苏信托-信保盛158号(华晨汽车)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利息。

太平资产曾在2017年发行投向"华晨汽车制造产业升级的债权投资计划",该计划总规模29.6亿元,首期已发行11亿元,期限为7+3年,募集资金投向华晨集团旗下M8X系列汽车项目的研发和生产工作。

江苏信托的提前还款通知显示,华晨集团应于10月12日兑付贷款本金10.01亿元、利息2000万元、罚息668.38万元,华晨集团未按约定兑付贷款本息。有消息称,江苏信托仅作为这期项目的通道方,背后亦是太平资产。

10月24日,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国证监会文件以及公司的估值政策和程序等有关规定,经公司与托管银行协商一致,决定自10月23日起对公司旗下基金所持有的华晨集团发行的"17华汽01"等债券进行估值调整。另外,今年二季度,华泰证券旗下紫金智鑫3月定开债曾持有"19华汽01"市值约5715万元。

据券商中国报道,包括工银瑞信基金、广发基金、华安基金等多家资管机构旗下产品均持有华晨集团发行的债券。

除了非银机构,华晨集团还有不少银行贷款。某银行从业人员透露,华晨集团此前在其所在银行进行过数亿元股权质押贷,今年上半年一度出现了逾期。

生存严重依赖华晨宝马

公开资料显示,华晨集团最早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旗下金杯品牌商用车和中华品牌乘用车一度风靡市场。

1992年,作为第一只在美上市的中国股票,华晨集团备受美国资本市场追捧,IPO价格6美元,发行500万股,开盘后以每股20美元成交。而在2002年之后,华晨集团业绩下滑,连年亏损,最终在2007年宣布退市。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华晨宝马合资公司的正式成立,华晨集团渐渐患上了"宝马依赖症"。德国豪华品牌对华晨中国的营收贡献率经常在90%以上,净利润贡献率更是经常在100%以上。

根据半年报,2020年上半年,华晨集团营收为846亿元,净利润为63亿元;同期华晨中国净利润为40.45亿元,贡献了近2/3的净利润。而在华晨中国亮丽的业绩背后,主要是靠华晨宝马支撑。

如果剔除宝马带来的投资收益,华晨中国将连年亏损。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至2020年上半年,其剔除华晨宝马利润分成后,华晨集团的亏损分别为5.4亿元、6亿元和8.6亿元、4.2亿元、10.64亿元、3.4亿元,总体亏损38.24亿元。

不过,华晨中国这种"躺赢"的模式或将无法持续。2018年10月,在华晨宝马成立十五周年之际,宝马集团以36亿欧元收购华晨集团所持有的25%股份,并将华晨宝马的合资协议延长至2040年。

而根据股比调整协议,至2022年宝马集团在华晨集团所占股比将达到75%。届时,华晨中国也将不再合并华晨宝马的报表。

在华晨集团四家上市公司中,华晨中国的主要业务为制造及销售轻型客车、零部件及提供汽车金融服务。除了华晨宝马的整车生产、研发等业务,华晨中国还承载着华晨集团旗下另外四个品牌,中华、金杯、华颂和雷诺。

不过相比宝马在国内的强劲势头,华晨的自主品牌显得乏力。数据显示,华晨中华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仅为4497辆,同比下滑78.31%;华晨金杯仅有1635辆,同比下滑88.98%;华晨雷诺有8685辆,同比下滑48%。

作为华晨集团重要的自主品牌,华晨中华在2011年至2015年迎来发展高潮期,凭借V5、H330等明星产品在自主品牌市场站稳脚跟。但从2017年开始,华晨中华的年销量便逐年大幅下滑。2019年,华晨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为17.62万辆,同比下降24.38%;收入为19.42亿元,同比下降68.9%。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晨集团此次债务风波的根源,与其长期过度依赖合资品牌的经营模式不无关系。

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华晨宝马不仅不断给华晨集团"输血",还不断给其输送技术。华晨集团也曾多次在营销过程中高举"宝马"的大旗。然而,华晨集团自主研发能力较低、技术整合能力较差,其产品质量问题也较多,销量在市场逐渐成熟后愈趋冷淡。

那么,谁能帮助华晨集团走出目前的困境呢?有业内人士指出,宝马集团作价36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85亿元)的收购款到账,将有效地缓解华晨集团的资金问题。

此外,11月3日,据彭博社报道,辽宁省政府考虑对华晨集团进行司法重整,以解决债务问题。知情人士称,辽宁省政府近期已与金融监管部门就华晨集团重整进行沟通,不过目前尚无明确的重整方案,相关事宜仍在讨论中。

对于辽宁省政府是否在考虑对华晨集团进行司法重整,辽宁省国资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此事。"华晨集团有关人士回应媒体称:"我们目前没有接到相关的信息"。

对于华晨集团的未来命运,雷达财经将继续关注。

 
打赏
 
更多>相关资讯

最新发布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联系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