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自主品牌的崛起,合资品牌价格下探,市场竞争也越发激烈,但目前合资品牌市场份额仍占中国车市较大比例。数据显示,2020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约为774.9万辆,同比下滑8.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
诚然,自主品牌经过多年耕耘,在汽车设计、自主技术方面有了发展和突破。目前已经形成了几家“头部”企业,长安、长城、吉利综合实力突出。
与此同时,作为第一批代表自主高端品牌的领克和WEY,问世后其累计销量均已突破45万辆,市场表现相当抢眼,品牌影响力在持续提升。不过,相比本田CR-V、途观、探岳、丰田RAV4等年销20万辆左右的主流合资车型,在体量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尽管哈弗H6、长安CS75、博越等主流自主SUV常年占据SUV销量排行榜半壁江山,但以上车型售价主要针对15万元以下SUV细分市场,与合资主流SUV车型16万-20万元售价并不重叠。
因此,如何打入由合资品牌占据的16万-20万元SUV细分市场,成为自主品牌近几年努力的方向。
进入2021年,吉利、长安和长城纷纷投入高端SUV浪潮中,接连亮相或发布长安UNI-K、吉利星越L、WEY摩卡等全新高端SUV,被业内市人士视为是中国品牌夹击合资品牌盘踞的主流SUV市场的三款“利器”。
那么,以上三款车型能否与合资主流SUV品牌“掰手腕”? 对本田CR-V、途观、探岳、丰田RAV4等中高端SUV将造成多大伤害?
“三大件”品质过硬,智能网联优势凸显
在2月28日,被称为“未来科技量产者”的长安UNI-K开启预售。新车以15.79万-18.89万元预售价也被业内看做是其角逐市场的“必杀技”。
作为长安UNI系列的第二款车型,也是目前长安的旗舰车型,UNI-K向我们展示出了一款旗舰级车型应有的优秀素质。虽然外观是吸引用户关注度的一个重点,但在全系新一代蓝鲸2.0T+爱信8AT的动力组合的加持下,高配车型上还搭载了博格华纳AWD全轮驱动系统,配合个性化外观与科技内饰,让长安UNI-K拥有了与同级别合资车型同场竞技的实力。
UNI-K的问世也使得同为B级SUV的别克昂科威、大众途观L等为代表的合资品牌产品压力重重。此外,例如同为大五座定位的冠道,以及UR-V等产品潜在用户也可能是长安UNI-K“捕获”的对象。
同样,在星越L身上,我们也能找到相同的逻辑。尽管星越L还未公布价格信息,但是其紧凑级SUV定位下,却颇有与中型车较量的底气。
从已经公布的产品信息来看,星越L产品力完全可以与主流合资SUV“硬碰硬”。
车身尺寸方面,星越L长宽高分别为4770/1895/1689mm,轴距为2845mm。可以看到该车车长和轴距,应该是台标准的中型SUV了,完全胜于途观L、CR-V等合资SUV。之所以定位紧凑级SUV,其用意或许与星瑞一样主张比同级更大的策略,实现竞争对手与消费人群两个全覆盖。
3月4日,吉利官宣星越L的动力配置,新车将全系搭载Drive-E 2.0TD发动机,并称其为“吉利与沃尔沃达成合并方案后首搭Drive-E 2.0TD动力的车型”,毫不掩饰的宣告了星越L将于沃尔沃豪华同源。
从动力参数来看,该款2.0T发动机动力,无论是动力数据,还是油耗数据,亦或是技术实力等均不逊于本田CR-V 1.5T发动机、丰田RAV4 2.0L发动机、甚至作为中型SUV的大众途观L2.0T发动机。
有业内人士分析,吉利星越L预售价格或在14万-18万元左右。如此一来星越L或许也将和长安UNI-K一样,直接与合资品牌当中包括大众途岳、本田CRV、福特锐际、日产奇骏等起售价在15万-18万元左右车型展开博弈。
在智能网联软件领域,自主品牌可以说是“后发制人”优势凸显,无论是已经预售的长安UNI-K,还是较为神秘的星越L和摩卡,在智能网联领域简直是神仙打架,均为强者。
例如,作为WEY品牌的全新旗舰车型的摩卡,自亮相以来便凭借诸多领先的智能黑科技,获得了汽车和科技行业的高度关注。
尤其不得不说的是摩卡在智能驾驶领域的领先配置,高速驾驶辅助(HWA)、高速自动领航辅助驾驶(NOH)、高速公路领航驾驶系统(HWP)等功能等配置,使摩卡为抢占高端市场做好准备。要知道以上智能配置在15万-20万元合资SUV产品上是极其少见的。
虽然摩卡价格信息也暂未公布,但前VV7的指导价区间为16.98-19.28万元。作为对比,可以推测WEY摩卡的起售价将高于VV7,起售价在17万元以上将会是大概率事件。再加上后期混动车型的加入,预计起售价将会更高,这对于主流合资SUV来说又是一款不可忽视的实力选手。
可以看到,无论是外观设计,还是过硬的核心“三大件”亦或是智能网联系统,UNI-K、星越L、摩卡都将准星瞄准15万元以上的市场。盖世研究院认为,市场需要一个良性循环,而劣币早晚要被良币逐走,总之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未来的消费者最终会接受品质过硬和服务过硬的产品。
消费升级,中高端SUV将更受欢迎
虽然当下车市已进入存量时代,但去年,在SUV销量逆势上涨的带动下,SUV销量占乘用车整体销量的比重进一步提升。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0年,SUV零售销量约为894.83万辆,同比下滑2.4%。尽管SUV市场仍然呈下滑态势,但与此前相比,下滑幅度进一步收窄,仍然好于轿车和MPV市场表现。
不过,随着主流合资品牌持续加速SUV车型投放和产品升级换代,自主SUV的红利进一步消退,处于边缘化车企市场份额也逐步被蚕食。去年,自主SUV销量为428.3万辆,同比下滑10.8%,占乘用车市场总量的22.2%,与上年同期相比下滑1.1个百分点,市占率续保持第一。
有分析称,SUV市场的产品结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消费升级对自主SUV产品的冲击。数据显示,2020年,A0级和A级SUV销量均出现明显下滑趋势,相比之下,B级SUV表现十分抢眼,全年累计销售159.1万辆,同比增长17.8%,而2019年同期则为下滑1.5%。
纵观2020年SUV销量前十榜单,头部热销车型优势更为明显。其中,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各占5款,自主品牌SUV总销量约为118.23万辆,占比55.2%,合资品牌SUV总销量约为95.98万辆,占比44.8%。
不难看出,虽然自主SUV整体市占率走低,但头部热销车型(哈弗H6、长安CS75、博越)等产品市场地位依旧稳固。而本田CR-V、皓影、途观、探岳、丰田RAV4等合资产品并没有受到自主产品太大影响。
未来随着UNI-K、星越L、摩卡持续突破抢占15万元以上中高端SUV市场,合资品牌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逐渐打破“品牌影响力”壁垒
除技术层面外,或许有人认为,品牌力依旧是制约自主产品高溢价和高端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也是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合资产品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盖世汽车认为,随着近几年自主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这种现象正在悄然改变。
众所周知,以长安、长城、吉利综合实力突出的“头部”企业近几年品牌力的提升有目共睹。无论是年过“百万”的销量,还是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亦或是数亿元的研发投入,均使得以上自主品牌不断“向上”突破,赶超二线合资品牌,紧追一线合资品牌。
例如,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吉利、路特斯、沃尔沃、领克、几何、宝腾等多个子品牌,从体量上来看,吉利集团属于市场一匹黑马,潜力巨大。
据英国独立品牌业务评估咨询公司发布《2020年全球品牌组合价值最高的十大汽车集团》显示,吉利品牌价值达到180亿美元,超越雷诺,紧随日产和福特。
2月24日晚,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宣称双方达成最佳合并方案,在各自保持现有独立公司架构的情况下,在包括电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汽车新四化方面展开深化合作,一盘大棋的布局已初步彰显。
2021年,随着星瑞起量、星越L、新帝豪上市,吉利模块化平台换代,吉利将全方位带动品牌的上攻。
长城汽车和长安汽车同样如此,从多个方面稳步提升企业品牌力。2020年,是长城汽车的而立之年,在“以用户为中心”核心理念推动下,长城汽车在组织机制、企业文化、营销创新等多方面持续变革。
一方面,依托成熟的“七国十地”全球研发体系,长城汽车在科技创新领域持续进阶,重磅发布了“柠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术品牌,过去一年发布的多款新车均脱胎于此。新平台赋能下,“柠檬混动DHT”、“咖啡智驾”也相继发布,展示了长城汽车在混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全新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在2020年逐鹿全球之旅中,长城汽车在国内迎来湖北荆门整车生产基地项目签约、长城汽车泰州智慧工厂投产和光束汽车工厂的打桩施工,于海外先后收购印度塔里冈工厂、正式获得泰国罗勇工厂所有权,以智能制造能力进一步夯实了全球发展基础。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今年汽车行业首份两会建议,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持续关注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力。
“中国品牌具备与合资品牌同台竞技的实力。自主品牌满意度持续提升,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与普及,主流中国汽车品牌产品的技术水平(包括安全性)不断赶超合资品牌;主流中国汽车品牌在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性价比等方面已构建独有特色及优势,服务标准化日趋完善。”朱华荣表示。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盖世汽车认为,虽然自主品牌近几年取得一定成绩,但在品牌“向上”的道路上,无论发展路径如何变化,汽车技术如何更迭,始终要坚持以产品品质和服务提升为核心不动摇,才能在品牌向上的道路上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写在最后:
当潮水退去,残酷的事实总能让人清醒。虽然,SUV市场红利进一步消退,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都受其影响,但随着UNI-K、星越L、摩卡等重磅新品持续向市场投放,SUV市场或将迎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
前几年以哈弗H6、长安CS75为代表的自主品牌SUV,在10-15万级的紧凑型SUV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接下来以UNI-K、星越L、摩卡为代表的自主旗舰SUV的主要进攻方向是15万-18万元的中高端SUV市场。能否取得同样的成绩,暂不下结论,但可以肯定消费者最终会选择技术+服务+品牌力+性价比的优质产品。
那么,单从产品力来看,合资品牌霸占中高端SUV市场的僵局能否被以上三款车型打破,作为消费者的你会怎么看?
来源:盖世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