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雄飞
编辑/子夜
埃隆·马斯克又开始给“治堵”出点子了。
3月5日,一位网友在推特上抱怨道,“红绿灯应该由AI控制,在没人没车的路口,我们被红灯浪费大量时间实在让人抓狂。”他可能没想到,这很快得到了来自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评论。
马斯克以“一百分”的评论表达了他对这条推特的赞同,他也提出他的设想——“也许特斯拉应该为红绿灯做一个AI视觉装置,从而根据实际的交通与车流情况最大化吞吐量。”
马斯克提出的这一设想,看似科幻,但实际上并不新鲜。就有不止一位中国网友评论“中国早就有了,这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吧”“不仅如此,路上信号灯和车辆信息同步,车辆基于红绿灯的变化实现及时起步,坐标北京亦庄。”
埃隆·马斯克推特截图
就在去年,位于北京亦庄的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总长12.1公里城市道路、10公里高速道路的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在这一示范区中集成电子警察、雷达、鱼眼相机和边缘计算等感知与计算设备,实现对路口的精确监控,通过对信号灯精确处置,实现示范区内市民畅通出行。
这背后的建设思路,就是我们说的“车路协同”。
车路协同技术,即采用无线通信和车联网等技术,全方位实现车与车、车与路、车与人之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达到对车辆和道路的协同管理,进一步促进人、车和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和提高运行效率。
2010年开始,随着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开始萌发,如何通过车路协同,来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提高国内交通整体效率成为了政府及行业内思考的问题,各部委也出台了多个政策推动国内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
在本月初的“两会”上,众多代表委员也对车路协同技术的发展纷纷建言献策,其中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建议适度超前建设智能交通基础设施,车路协同结合5G远程控制提升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带动汽车产业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转型升级。
除了政府支持,百度、华为、金溢科技和蘑菇车联等企业也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技术上多年深耕,让更多的车企和消费者享受到了网联化、智能化的便利。政策保障加企业参与,得益于我国在道路基建上的独特优势,中国在车路协同技术的实践上已经引领全球。
1、欧美先行,中国超车
车路协同技术最早可追溯到1939年,通用汽车的市场部人士提出自动化高速公路。在他们的设想中,民众可以将车辆的控制权交给一套自动程序化的引导系统,人们随后就能尽情享受旅程的舒适和绝对的安全,并以今天高速公路上汽车的两倍速度前往目的地。
通用汽车为了实现这一设想,先在1956年推动联邦政府通过了《联邦高速公路法案》,随后与美国无线电公司合作开始开发这条自动化高速公路。
四年后,在美国的新泽西州,通用的这条自动化高速公路测试跑道正式落地,车辆在测试跑道上可以实现自动启动、加速、转向和停止,测试全程没有任何人工参与。这一高速公路的测试也被业内视为最早的车路协同技术雏形。
通用自动化高速公路路测,图源通用汽车官网
美国引领车路协同技术开启后,日本、欧盟纷纷跟进。但这一技术很快就落寞下来,原因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和高昂的成本。
俄亥俄州的研究者罗伯特·芬顿(Robert Fenton)和卡尔·奥尔森(Carl Olson)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每一英里基于计算机和传感器搭建的车路协同高速公路,需要投入的总成本在2万到20万美元之间。他们同时认为,当时可用的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都还太粗糙,不足以支持这一技术。
车路协同落寞后,另一项新兴技术却在悄然兴起。
2009年前后,随着全球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提高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一些科技企业开始向自动驾驶技术挺进,这其中就包括谷歌。当年,在其创始人拉里.佩奇的坚持下,隶属于Google X实验室的Project Chauffeur部门(Waymo前身)正式成立,主要负责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
此后,马斯克在2013年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了自动驾驶,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次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AP 1.0版本就完成亮相。很多车主通过OTA升级后,发现车辆可以自动保持在自己的车道上,还能根据前方车流加速减速,打一下转向灯,就可以完成自动变道。
在谷歌、特斯拉等企业的引领下,自动驾驶成为了当年的风口。据一位关注自动驾驶行业的投资人对连线Insight回忆,当年只要简历还不错,一个具有自动驾驶研发经验的人想要在自动驾驶领域创业,很快就能得到投资人的关注。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成熟,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使用“人+车+路”交互协同的车路协同技术,来实现更加安全、可靠自动驾驶的可能。
2、中国车路协同技术实践已领跑全球
车路协同,政策先行。早在2009年,由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联合提出的“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项目中,就提出了“人车路一体化的高速公路安全信息服务与保障技术”的相关内容。
2010年10月,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在无锡举办,与此同时,车联网中的智能车路协同等关键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
如果说此前我国在车路协同技术上还处于小范围关注阶段,那么从2016年开始,国家对车路协同技术的关注开始变得密集和常态化。
当年,国家工信部在《安全认证机制课题》中提出了推进车路协同(V2X)技术的研究、实验验证和产业应用推广工作。
随后,中国汽车工程协会标准(CSAE)在2017年发布《合作式智能运输系统——车用通信系统应用层及应用数据交互标准》和交通部在2018年发布《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在这些文件中,进一步规定了车路协同应用层标准和规划了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路协同技术规模化应用的时间。
《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部分内容,截图自中国工信部官网
而到了2019年-2020年,国务院、交通部及发改委等国家部委也发布相关政策文件,进一步推动了车路协同技术在国内的发展。
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一批专注于车路协同的企业逐渐成长起来。
这其中,作为全球范围内在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领域率先起步的百度,在车路协同领域的布局也很早就已开始。早在2016年,百度就着手布局车路协同全栈研发,由此成为了自动驾驶行业最早布局车路协同的公司之一。
经过两年的技术研发和迭代,百度于2018年正式发布了全球首个Apollo车路协同开源方案,向业界开放百度Apollo在车路协同领域的技术和服务,这也是自动驾驶行业内首个开源的车路协同方案。
而到了去年,百度在车路协同技术上又有了新突破。
先是在5月,百度携手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发布Apollo Air技术,这一技术创新点在于可实现车辆不使用车载传感器,仅依靠路侧轻量感知的前提下,利用V2X、5G等无线通信技术就可以实现车-路-云协同的L4级自动驾驶。
去年年底,百度又发布AIR智能道路系统。简单来说,这一系统基于道路路口场景,通过部署在道路上的传感器硬件,结合人工智能软件及云端系统,实现对道路路口的实时感知和调控,就好比拥有了“上帝视角”,将道路路口的通过率提升至99%,有效降低90%交通事故。
百度AIR智能道路系统概念图
通过6年多时间的布局、研发和迭代,在业内看来百度在车路协同行业内已成为公认的领军者。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