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王朝(十八):高丽高宗1
31.高丽高宗
高丽高宗(朝鲜语:고려 고종/高麗 高宗 Goryeo Gojong;1192年-1259年)讳王皞(朝鲜语:왕철/王皞 Wang Ceol),是高丽国的第23代君主(1213年-1259年在位)。死后庙号高宗,谥号忠宪安孝大王(朝鲜语:충헌안효대왕/忠憲安孝大王 Chungheong anhyo daewang),葬于洪陵。
(1)坎坷登位
高丽明宗明昌三年(1192年)正月十八日,高丽的太子妃柳氏诞下一子,取名(日真)。承安二年(1197年)九月,权臣崔忠献废黜明宗,太子璹也被流放到江华岛,王(日真)随着父母去了江华岛,度过了十余年艰辛的岁月。王(日真)在幼年时师从父亲的僚属、当世名儒俞升旦(俞元淳),去了江华岛后又受教于当地一名叫韦元的读书人。
大安二年(1210年)十二月,王璹从江华岛被召还,大约与此同时,王(日真)量移至内陆的安岳县(今朝鲜安岳郡)。一年后,高丽熙宗因牵涉除掉崔忠献的阴谋而被崔忠献废黜,王祦(即王璹)登上王位,是为高丽康宗。大安四年(1212年)正月初三,王(日真)自安岳回到开京,七月二十一日加元服,被册封为王太子。崇庆二年(1213年)八月九日,康宗薨,其时王(日真)出居别馆,没能看到父亲最后一面。他于次日受遗诏并继位于康安殿,是为高宗。
高宗与明宗、神宗、熙宗、康宗一样,都是武臣政权下的傀儡君王,特别是在乙酉年(1225年)崔瑀(即崔怡,崔忠献之子)私设“政房”之后,王权比之前几代更为削弱,高宗成了彻底的傀儡。高宗一生都生活在崔氏政权的阴影下,经历了崔忠献、崔怡、崔沆、崔竩四代,可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不过崔氏家族虽然垄断国政,权倾朝野,但始终没有取王氏而代之,而是多次宴请高宗及进献金银珍宝,旨在联络与王室的感情,这种宴会活动在高丽蒙古战争期间依旧持续,甚至有时连高宗都很不情愿地赴宴。 [5] 崔怡的外孙女还嫁给高宗的太子王倎(后来的高丽元宗)高丽,生下太孙王谌(后来的高丽忠烈王)高丽,这样不仅崔氏政权得到巩固,王室也获得了保护,形成了一种互利交换的格局。
(2)外患丛生
高宗在位的年代正值高丽王朝将近五百年间的最苦难的岁月。当时大陆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开始向中原扩张,腐败的金朝节节败退,高丽也很快受到波及。在辽东的契丹遗族耶律留哥等趁机起兵反金复辽,建立东辽国,不久后东辽内部因对蒙古态度不同而产生分裂,契丹反蒙派数万人在贞祐四年(1216年)八月入侵高丽,把持政权的崔忠献自以为国富兵强,不以为意,结果第二年三月,契丹兵竟然逼近了开京,高丽北部也饱受契丹兵蹂躏。贞祐六年(1218年)秋,高丽命赵冲、金就砺出师围剿契丹兵,契丹余部退守江东城(今朝鲜江东郡)。另一方面,在东辽亲蒙派领袖耶律留哥的请求下,蒙古派哈真统率蒙古及东真国的军队3万人于贞祐六年(1218年)十二月进入高丽,声明助剿契丹兵,要高丽资助粮食,且与高丽约为兄弟之国,高丽面对这些不速之客,只能同意,当即输米1千石。于是在蒙古、东真、高丽三国联军的讨伐下,江东城于贞祐七年(1219年)正月被攻克,契丹反蒙派首领耶律喊舍自杀,五万多人被俘,困扰高丽两年有余的契丹之乱终于平息,而高丽与蒙古也由此建立外交关系。
平定江东城后,哈真的使者蒲里帒完(似为扶余大王)等数十人来开京结盟修好,使者非常蛮横,要求国王亲自出迎,高宗派使者苦苦劝说才作罢。正月二十四日,高宗在大观殿接见蒲里帒完等人,穿毛衣、配弓矢的蒙古使者径直走上殿阶,从怀中掏出国书,握着高宗的手递给他。高宗猝不及防,大惊失色,左右侍臣也惶恐不敢靠近,侍臣崔先旦哭泣道:“怎么能让丑虏接近至尊呢?万一发生荆轲那样的事变就来不及了!”而后蒲里帒完又更换高丽衣冠入殿,行私礼,只揖不拜,临行时高丽赠送给他们金银器、绸布、水獭皮,哈真撤走后还留下四十名东真国人在义州学习高丽语。两年后,即贞祐九年(1221年)八月,蒙古又派著古与来高丽,传皇太弟铁木哥斡赤斤的钧旨,向高丽索要獭皮、细绸、细苎等诸多物件,还把当初赠送蒲里帒完的粗绸布丢到高宗面前,拒绝赴宴。紧接着又传来蒙古使者这可即将入境的消息,高宗对此极为头疼,一面命宰相李杭和钦天监朴刚材在太庙占卜,悬而未决,一面又在大观殿召集四品以上官员商议对策,高宗倾向设兵防备,拒而不纳,但群臣都从实力悬殊出发要求纳使,高宗不悦。最终这可还是于九月来高丽,十月又有喜速不花等蒙古使节到来,面对接二连三的蒙古使节,高丽被迫接受他们的要求,准备送给蒙古的“国赆”。甲申年(1224年)十一月,著古与等人来高丽取“国赆”,翌年正月离开高丽时被盗贼所杀,此后两国关系中断。
迫于局势变化,高丽的宗主国金朝在高宗时同高丽逐渐断绝了往来。康宗薨、高宗立与金朝卫绍王被弑、金宣宗即位同时发生,金朝也立即向高丽通报此事,于是高丽行用金朝贞祐年号,并派卢育夫、金蕴珠到金朝进奉及告哀,但册封则因时局动荡而被无期限推迟,所以高宗不曾获得金朝的册封。翌年金宣宗在蒙古入侵的压力下南渡汴梁,金与高丽便以金朝辽东行省为纽带进行交往,金朝曾向高丽通报契丹入侵的消息,后来又向高丽借粮,高丽不借,金兵为此掠夺高丽地境。为了解决贸易之事,金宣宗曾于贞祐六年(1218年)派完颜素兰去高丽宣谕,但此事未见高丽记载,从高丽未使用新年号“兴定”来看似未成行。贞祐七年(1219年)入侵高丽的契丹兵被剿灭后,高丽向辽东行省表达了恢复对金朝贡之意,因金与高丽交通不便而未果。高丽见金朝日益衰落,便依高丽睿宗时停用辽朝年号故事,于贞祐十二年(1224年,甲申年)停用金朝年号,改以干支纪年。癸巳年(1233年)三月,已迁都江华岛的高丽朝廷派崔璘去金朝问安,因道路不通而中途返还。次年金朝就亡国了。
除了来自大陆的外部压力外,高宗在位时还出现了日本海盗“倭寇”的入侵,这是贞祐十一年(1223年)五月的事。倭寇之患由于丁亥年(1227年)高丽派朴寅出使日本镰仓幕府而得到缓解。
(3)被迫迁都
辛卯年(1231年)八月,蒙古大汗窝阔台借口问著古与等被杀之罪,派撒礼塔率大军入侵高丽,高丽蒙古战争爆发,高丽出动三军抵御蒙古兵。蒙古军在铁州、平州屠城,尽管在龟州遭到朴犀和金庆孙、在慈州遭到崔椿命的抵抗,蒙古兵还是长驱直入,在十二月完成了对开京的包围。高丽“君臣思所以捍御之计,仓惶罔知所图,但把膝环顾,长太息而已”,只好先派御史闵曦、内侍郎中宋国瞻去犒劳驻扎开京的蒙古兵,高宗也接见了蒙古使节。由于蒙方要求“大官人”去议和,于是高宗又超授宗室始兴伯王侹(高丽显宗之子平壤公王基的六世孙,同时也是高宗的表兄兼舅侄)为淮安公,命他到安北府(今朝鲜安州市)的主帅撒礼塔军前请降。撒礼塔要求高丽进献质量好的金银与一百万件军人衣服,以及真紫罗1万件、水獭皮2万件、1万匹大马、1万匹小马,并派贵族子弟男女3000人入质蒙古。王侹满口应承,高丽朝廷为了换取蒙古兵的撤退也不得已同意。于是撒礼塔将都旦等72人作为达鲁花赤派驻高丽,然后撤兵,这是壬辰年(1232年)正月的事。同年四月,高宗派上将军赵叔昌、侍御史薛慎出使蒙古,奉表称臣,正式建立起对蒙古的事大关系。
在高丽的一系列对外交涉中,高宗虽然站在前台,但幕后主导者是崔瑀。崔瑀也不愿走上前台,曾自称不是令公而退回蒙古给他的礼物,他与高宗的“默契”尚算周密;在高丽称臣蒙古后,高宗便与崔瑀产生分歧。当时,蒙古除了让高丽进贡外,还要求高丽出兵助征东真国,命国王亲自朝觐蒙古大汗,高丽方面难以履行蒙古的要求,达鲁花赤也非常跋扈,而且武臣政权的领导者也担心国王与蒙古联手摧毁自身政权的情形出现,崔瑀便决定利用蒙古人不善水战的特点,迁都江华岛以躲避之,同时也是强化武臣政权对国王控制的措施。史称“时升平既久,京都户至十万,金碧相望,人情安土重迁”,所以这个决议无疑会遭到包括高宗在内的大多数人的反对,但大臣们畏惧崔瑀权势,大都敢怒不敢言,只有高宗的老师俞升旦发表不同意见说:“以小事大,义也。事之以礼,交之以信,彼亦何名而困我哉?弃城郭,捐宗社,窜伏海岛,苟延岁月,使边氓丁壮尽于锋镝,老弱系为奴虏,非为国长计也。”崔瑀不听,他在壬辰年(1232年)六月十六日于自己府邸中举行的大臣会议上决定迁都江华岛,奏请高宗批准,刚经过丧妻之痛的高宗犹豫不决。崔瑀索性以身作则,将家财送到江华岛,并先率亲族同党到城南敬天寺居住,还马上派两领军队去江华岛修筑名称、规格和开京王宫一致的宫阙。由于生米已成熟饭,高宗自知反对无效,便只好顺从崔瑀,于七月六日起驾赴江华岛,七月七日抵达江华客馆,回到了他成长的地方,此后再也没返回开京。江华岛成为以后四十年间高丽的临时首都,被称为“江都”,后世史籍将此事表述为“崔瑀胁王迁都”。
在迁都江华岛的同时,崔瑀还捕杀了蒙古设置在高丽的达鲁花赤,引起撒礼塔第二次进军高丽,“凡所经由,无老弱妇女,皆杀之无赦”。壬辰年(1232年)十二月,撒礼塔在处仁城(今韩国龙仁市处仁区)被一个俗名叫金允侯的僧侣射死,蒙古兵乃撤。翌年,高丽又平定了西京(今朝鲜平壤市)和东京(今韩国庆州市)的叛乱。乙未年(1235年),第三次高丽蒙古战争爆发,蒙古元帅唐古率军蹂躏高丽陆上领土,高丽军民都躲进山城或海岛,等蒙古兵撤退时才出来,平时只能进行游击战或防守战。这次战争持续了四年,期间被安置在大丘符仁寺的高丽大藏经雕版被蒙古军付之一炬,庆州皇龙寺的九层佛塔也被蒙古军烧毁。高宗乃下令设大藏都监,负责重雕大藏经,并于丁酉年(1237年)举行了大藏经开工的君臣祈祷仪式,以安定高丽民心,祈祷借助佛祖之力击退蒙古。这项浩大工程直到辛亥年(1251年)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