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四年来假冒官员频频得手的骗子赵锡永,终于因骗局败露而被云南警方刑拘,折射出汽车圈很好玩的一些现象。
赵锡永自2010年开始,假冒“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国务院发展中心研究员”等名头,行骗了省部、地市、县区多级官员和政府部门,以及多家国企;诈骗区域遍及湘、滇、鲁、豫等地,故而骗局一经被揭穿,立即引发了轰动效应。
不过,在媒体深入了解这位“汽车达官”后,却发现此人不但不为名不为利,行骗其实是真心想做一点实事好事,甚至做成了一些实事好事。在这些报道字里行间可以读出,社会阶层的板结,阻塞了赵锡永们的上升通道、机制的成就僵化束缚了赵锡永们的手脚,以至于英雄无用武之地,大有赵锡永才德兼备被迫行骗的意味。
赵锡永,沈阳人,1957年生,1990年代后期,曾任国企一汽金杯下属沈阳弹簧厂负责人。离职后他曾先后注册三家与汽车业有关的公司,均分别于2002年前注销。2008年,赵锡永以香港宏基万国汽车有限公司投资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在政商两届。其中6年,赵锡永的经历就是刺眼的缺环。
从2010年开始,赵锡永冒充官员,游走在企业和地方政府之间。他的诈术是挟京官威势,在商言政,在政言商。用体力脑力竞技比喻,他采取了与“在球坛夺棋类冠军,在棋坛居球类第一”神似的欺诈策略。一方面他自封“司长”,且随机升任“副部级巡视员”,镀得京官金身,兼有“研究员”的专家头衔;另一方面他又曾小范围地对这些官衔加以否认,骗取了低调美名,兼顾安全。如是行骗数年,如鱼得水。
赵锡永诈骗形迹目前难解和耐人寻味之处至少有二。其一,骗局败露之后,诸多上当受骗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官员,整齐划一地亮出了事不关己的姿势,牢牢把握住了超然于骗局之外的“冷静”和“客观”。甚至对骗子不吝肯定和称许。比如,他竟然得到了来自体制内被骗部门人员“低调、有学问、有路子、还不捞钱”的高度评价。这本属于清正、廉洁、亲民官员才够格享用的词汇,竟然被一个骗子轻松收入了囊中,予人一种这骗子还在骗的错觉。
具体而言,赵锡永还被认为成功地“帮助”过地方招商引资。比如,涉及赵锡永参与的一个落户湖南娄底、据说目前运行良好的汽车底盘项目,就有当地官员坦承:“赵锡永在这个项目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还称“像赵锡永这样懂学术的大官很少见”,骗案事发,该官员不胜惋惜“这么有才的一个人,没走正道可惜了”??这种评价源自体制内受骗主体,促人深思,想弄明白这情形究竟属于当局者迷糊,还是涉事者清楚?其次,赵锡永被捕后,云南多个接待过骗子的单位,几乎众口一词地声称没有被骗钱,生生硬造出了一个受骗者无损失的悖论。仿佛,他轻轻地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
各类政府参与或者行业主办的会议以及论坛,是赵锡永得心应手施展骗术的用武之地。他为此常得到专家的奥援。曾邀请赵参与其主持的论坛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某教授说:“赵锡永没有违反党的政策,没有散布谣言,也没有讲反动、粗俗的语言。他对汽车比较了解,讲了几句比较有内涵的话,否则早就被轰下去了。”这位在赵锡永任顾问的上市公司担任独董的教授还加以发挥:“他是个官僚,我们没办法去看他的庙啊。对不对?不过,他很怪,他不诈骗,也没有骗我们一分钱。”
骗子混迹官场,格外富有戏剧性,从来都是优质艺术素材。上世纪50年代,有共和国第一大骗之称的李万铭,作家老舍据此写出话剧《西望长安》,至今上演不衰。而俄国作家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相较而言比前作艺术水平更高,锋芒更锐利,价值更大,意义更深远,难怪会被誉为“最完备的俄国官吏的病理学解剖教程”。赵锡永及其骗局,虽然主次有所不同,但无疑是是官本位病状之下,官场膜拜权力、轻视程序催生的怪胎,吻合度足以为果戈理著作的不朽提供支撑。
汽车业是各地政府的大业绩,大项目,从仰融到赵锡永,这一个个浮世绘故事是否折射出中国汽车圈也太像一个官场?